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正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还是评价机制来看,无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一、从培养目标看,高中政治新课程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贵的。教育的发展趋势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人’字在教育中越来越大了”。基于这样的背景,从培养目标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着眼于“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而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核心人格要素,因此,为了培养能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思想政治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界定教学目标,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习是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过程。它着眼于人的全部人格要素,突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
  在新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针对以往课程目标的不完善之处提出来的,它贯穿于前两个目标,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当学生成长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了积极健康的情感、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态度的人时,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否则即使他拥有再多的知识,也有可能对社会无益甚至有害。如报纸上曾经披露的大学生伤熊事件、大学生弑母事件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味的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心理和人格健康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作为基础目标,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的人。
  
  二、从课程结构看。高中政治新课程为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其据以立论的四个基本设想之一就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是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是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由此,个性发展开始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点。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其中,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这种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既对学生有普遍性的要求,又给学生自由学习提供了可以选择的空间。
  人的全面发展绝不等于平均发展,而是在不同个体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平等地享有自身潜力最大发展的权利。传统课程让所有的学生学习一样的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平均发展。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同时,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拓宽了学生的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从教学模式看,高中政治新课程更加关注师生交往的生命性
  
  教育本身就具有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师生生命发展、情谊交流的载体。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者,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讲的深、广、多、寡,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主动权始终在教师手里。这种旧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渐渐地丧失,普遍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活力可言。高中政治新教材一改过去那种以系统知识一统天下的格局,设置了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的小栏目,有图片、名言、相关链接、综合探究等,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浓烈的生命气息。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还像以往那样漠视人性所具有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外部世界的指示强行灌输给学生,那么学习政治会成为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会越学越“没味”,因为学生从中感受不到自己生命的力量、自我存在的价值。只有注重生命发展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从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人格的成长。
  一个好的政治老师,光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有能力、情感、建构科学的方法等。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其来源应该是由三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书本上的,一部分是老师传授的,第三部分来源于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富有生命特征的互动。而这第三部分则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意义的。过去的课堂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现在的课堂是让学生带着教材走近教师。“关注师生交往的生命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力量”是高中政治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诠释。
  
  四、从评价机制来看,高中政治新课程确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观
  
  新课程改革不否定考试在为高等学校培养和选送人才的作用,但它却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应试为主要导向的评价体系,反对滥用考试,反对对考试结果的绝对化、机械化和简单化处理。在这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新课程在评价上强调要“改变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建立评价内容、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提高,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发展性的评价机制要求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机制不仅要对知识技能做出评价,还要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方法和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等等,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这种评价机制之下,政治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即使是政治试卷上的主观试题在作答要求上也鼓励有创新性的回答;考查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试卷考查,也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等。打破了过去“一卷定高低”、“一卷定终身”的现象,能够科学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状况,真实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
  发展性评价观的确立是高中政治新课程在评价观念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评价不但要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还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学生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思想的转变提供有效的评价保障机制。
  著名学者鲁洁教授认为新世纪的人应该是人格完善的人。“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之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理应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的主阵地。
其他文献
备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历史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历史各版本新教材和学生的新情况,有时候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应付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因此历史集体备课更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笔者试就历史学科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略谈个人管见。    一、说课式    “说课”是近几年颇为流行的教学研讨方法。各课组根据科研课题选择典型教材,由执教教师“说课”,众人再讨论、补充。这种方
语言学家认为:学好一门语言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身处该种语言环境之中,用“沉浸式”教学法使学生尽快掌握语言使用的技巧。高中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使用英语最为集中的场所,是教师开展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如何准确理解、把握、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讲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创设的模拟真实情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已成为英语教师亟须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试结
政治试卷讲评课在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查漏补缺,拓展和整合知识,提高能力等。高效率的政治试卷评析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建立学习信心,从而取得好成绩。根据本人多年的探索,认为提高政治试卷讲评效率需关注以下四大方面:    一、寻找根本错因,对症下药讲解    教师在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后,要分析学生的致错原因,一方面凭自己推理,另一方面可以找几位学生让他们谈谈解题思路。教师和学生、不同学生之间
一、影视资源的开发者    教师首先应承担影视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影视信息的收集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获取:一是直接到新华书店或其他音像店里去买(由本学科的教师亲自去选才更确保影像资料的实用性);二是经常光顾网上音像店,像“当当音像书店(www.dangdang.com)”、“卓越音像书店”(www.ioy.con),都有大量的音像资料,有时能买到可遇而不可求的纪录片;三是经常浏览《中国电视报》,留
复习课是一种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深化基础的课型。复习课教学的主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上好复习课能达到整体记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复习的重要,但由于多年固定的复习模式,使学生一提起复习课便没有了兴趣。为了克服学生的审美疲劳,复习课确实需要老师们动脑
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在课程改革浪潮推动下,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不少新的探索和尝试。在追求素质教育理念下,它强调社会性与个体性统一,注重生活化,使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更客观,教与学更易于操作。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仍然觉得这门课程空洞、枯燥、乏味。   究竟如何扭转学生这种消极心理定势,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上下工夫。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素质教育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实践创造,逐步使他们形成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学风。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古语云:“学始于思,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由于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老师们对这类课文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精读课文,长期以来略读课的教学往往处在认认字词,读读课文的水平。其实略读课文当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鲜活的文本沉睡在师生心灵的角落里,渐渐失去了生命的亮色。如何让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魅力,让略读课重新恢复生命的亮色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略读
历史科目,一向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痛的科目,也是学生历来不够重视的科目,因为历史科目内容繁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纷繁复杂,而且不少历史事件时代久远,离现实较远。因此,不少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冷落历史科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正学生不重视历史科目的错误倾向,端正学生的
2006~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均采用材料作文命题方式,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畫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此类作文,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常常是一个小故事、一则寓言、一幅漫画、一首诗歌、一组对话、几句相同或相反的名言或俗语等等。审题时必须整体把握材料,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