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是一种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深化基础的课型。复习课教学的主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上好复习课能达到整体记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复习的重要,但由于多年固定的复习模式,使学生一提起复习课便没有了兴趣。为了克服学生的审美疲劳,复习课确实需要老师们动脑筋,提高艺术性,从而给学生更多的刺激、更多的感受、更多的收获。复习课的特点和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首先应考虑的,不要失其根本,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学效果,体现新课程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动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得因人而异,因学情而异。
下面是文言文复习课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那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记忆的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2,巧妙记忆课文中学过的实词。
其次,把你们整理的“一词多义”的材料,互相交流。
(学生交流整理的材料)
师: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筋,找些方法来记忆,那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就来巧记“绝”。(幻灯片出示)
师:我们归纳出“绝”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断;陡峭的;停,止。那我们怎么才能记住呢?
师:请说出下列成语中“绝”的含义:
络绎不绝、绝处逢生、悲恸欲绝、斩尽杀绝、绝无仅有。
(教师发动学生把成语中“绝”的含义找出来了)
师:下面请你们以“舍”为例,进行练习。
生1:“舍”的几种含义:丢下、舍弃;房屋。
生2:(造句):他“丢下”这个家,“舍弃”亲人,把建“房屋”的钱花光了。
生3:(造句):我什么都可以“丢下”,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亲情不能丢弃。
生4:(造句):他“舍弃”休息时间,回来帮助大伙建造“房屋”。
师:很好,每个同学都可以找一个巧记法,接着进行。
生5:说出含有“舍”的成语。
生6:四舍五入、舍近求远。
生7:舍生取义、舍本逐末。
生8:舍生忘死、舍己为人、舍己为公、退避三舍。(同学们纷纷回答“舍”的含义)
师:其实,学习词汇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比如:“归纳记忆法”、“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改编课文法”、“诗句记忆法”、“话题记忆法”,等等。
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多义实词,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同时读懂课外浅显的文言文,下面你们来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略)。
师:很好,下面我们展示一下同学们整理的材料,互相提意见。然后,我们做课堂练习。
本案例是一个文言文复习课的教学片段,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的目的明确,由课内一词多义的复习,归纳出好的记忆方法,进而运用这种方法来应付课外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复习课“活”了起来。
“课本无非是例子”,能否用好例子,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可以用老师交给的方法巧妙地、轻松地、有趣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民主和谐互动中,娓娓而“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受用终身的方法,这无疑给复习课带来很多的启迪。
如何上好文言文复习课。使其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首先。教师的引导要求教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
其次,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边读边思考,达到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目的,建立学科结构(把有关知识点根据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合成系统整体),这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懂得了学科结构,掌握了整个学习内容,促进了知识技能的迁移,正如布鲁纳讲的:“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年被遗忘的知识。”
再次,还必须精讲巧练,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更扎实,能力得以强化形成语文素质。
最后,总结学习经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某一知识点放到结构中,去理解,去记忆,去迁移,联系和运用,有效提高学习能力。这样由浅入深,既能系统复习知识。又能掌握复习方法,提高了能力。
总之,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是全能的,只要能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尊重科学,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你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下面是文言文复习课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那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记忆的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2,巧妙记忆课文中学过的实词。
其次,把你们整理的“一词多义”的材料,互相交流。
(学生交流整理的材料)
师: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筋,找些方法来记忆,那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就来巧记“绝”。(幻灯片出示)
师:我们归纳出“绝”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断;陡峭的;停,止。那我们怎么才能记住呢?
师:请说出下列成语中“绝”的含义:
络绎不绝、绝处逢生、悲恸欲绝、斩尽杀绝、绝无仅有。
(教师发动学生把成语中“绝”的含义找出来了)
师:下面请你们以“舍”为例,进行练习。
生1:“舍”的几种含义:丢下、舍弃;房屋。
生2:(造句):他“丢下”这个家,“舍弃”亲人,把建“房屋”的钱花光了。
生3:(造句):我什么都可以“丢下”,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亲情不能丢弃。
生4:(造句):他“舍弃”休息时间,回来帮助大伙建造“房屋”。
师:很好,每个同学都可以找一个巧记法,接着进行。
生5:说出含有“舍”的成语。
生6:四舍五入、舍近求远。
生7:舍生取义、舍本逐末。
生8:舍生忘死、舍己为人、舍己为公、退避三舍。(同学们纷纷回答“舍”的含义)
师:其实,学习词汇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比如:“归纳记忆法”、“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改编课文法”、“诗句记忆法”、“话题记忆法”,等等。
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多义实词,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同时读懂课外浅显的文言文,下面你们来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略)。
师:很好,下面我们展示一下同学们整理的材料,互相提意见。然后,我们做课堂练习。
本案例是一个文言文复习课的教学片段,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的目的明确,由课内一词多义的复习,归纳出好的记忆方法,进而运用这种方法来应付课外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复习课“活”了起来。
“课本无非是例子”,能否用好例子,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可以用老师交给的方法巧妙地、轻松地、有趣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民主和谐互动中,娓娓而“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受用终身的方法,这无疑给复习课带来很多的启迪。
如何上好文言文复习课。使其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首先。教师的引导要求教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
其次,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边读边思考,达到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目的,建立学科结构(把有关知识点根据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合成系统整体),这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懂得了学科结构,掌握了整个学习内容,促进了知识技能的迁移,正如布鲁纳讲的:“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年被遗忘的知识。”
再次,还必须精讲巧练,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更扎实,能力得以强化形成语文素质。
最后,总结学习经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某一知识点放到结构中,去理解,去记忆,去迁移,联系和运用,有效提高学习能力。这样由浅入深,既能系统复习知识。又能掌握复习方法,提高了能力。
总之,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是全能的,只要能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尊重科学,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你的方法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