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创新氛围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
2、鼓励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
创造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用尊重知识、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围绕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营造竟争的气氛,集思广益,沿着疑虑深入研究,从而获得新发现。
3、贴近生活实践,在知识迁移中求异
地理学科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为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既能使学生在兴趣和视野范围内,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思路,对已知信息比较分析,使知识迁移,又可使学生从某一点出发,寻求变异。
二、展开想象,转换角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钥匙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地理想象,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精神。鼓励学生的预见想象、超前思维。即通过对既有地理环境推理想象未知地理环境。
例如:学生对地外文明都非常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静的宇宙环境和自身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生物生存基本条件去推测和寻找地球以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2、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转换角度,突破思维定势
地理形象思维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的步骤和规则,但有一个类比、联想、想象的思维过程。因此,它可以摆脱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常规的限制,想象出超常的结果。它往往不被学生已有知识所局限,从而得出超常的结论。比如魏格纳由于想象南美洲与非洲的轮廓的吻合,进而得出大陆漂移的学说。这种思维具有的结果往往带有模糊、猜测的特点,因而往往带有主观或偶然的特点,所以这种思维才能使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其思维结果才具有创造性。
三、拓宽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刺激,能使大脑轮换休息,使注意力持久而稳定,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事象分布和联系的知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尤其是设计各类专题地图,更能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视野宽,能快速反映地理时空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欲望等特点。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自己能完整地描述出不同地理现象及特征,总结出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向,寻找到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环境其它因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模式多样化
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创造各种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时;当书本知识与学生原有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糸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路,便于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路开拓了,一些创新思维自然会如泉水般而涌出。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演示中发现问题或发现新的观点,从而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皱褶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的疑问。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
神秘的大自然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主要心理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起点。南极臭氧层空洞为何出现在春季?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为什么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等等,太多的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因此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考察和调查,广泛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能力。如地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现葫芦岛市环境问题很多。学生在调查报告中一一列举了葫芦岛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制定了具体改善我市环境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树立了可持续展的人地观,萌发了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信念。
创新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地理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创新氛围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
2、鼓励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
创造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用尊重知识、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围绕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营造竟争的气氛,集思广益,沿着疑虑深入研究,从而获得新发现。
3、贴近生活实践,在知识迁移中求异
地理学科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为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既能使学生在兴趣和视野范围内,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思路,对已知信息比较分析,使知识迁移,又可使学生从某一点出发,寻求变异。
二、展开想象,转换角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钥匙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地理想象,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精神。鼓励学生的预见想象、超前思维。即通过对既有地理环境推理想象未知地理环境。
例如:学生对地外文明都非常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静的宇宙环境和自身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生物生存基本条件去推测和寻找地球以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2、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转换角度,突破思维定势
地理形象思维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的步骤和规则,但有一个类比、联想、想象的思维过程。因此,它可以摆脱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常规的限制,想象出超常的结果。它往往不被学生已有知识所局限,从而得出超常的结论。比如魏格纳由于想象南美洲与非洲的轮廓的吻合,进而得出大陆漂移的学说。这种思维具有的结果往往带有模糊、猜测的特点,因而往往带有主观或偶然的特点,所以这种思维才能使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其思维结果才具有创造性。
三、拓宽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刺激,能使大脑轮换休息,使注意力持久而稳定,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事象分布和联系的知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尤其是设计各类专题地图,更能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视野宽,能快速反映地理时空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欲望等特点。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自己能完整地描述出不同地理现象及特征,总结出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向,寻找到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环境其它因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模式多样化
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创造各种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时;当书本知识与学生原有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糸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路,便于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路开拓了,一些创新思维自然会如泉水般而涌出。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演示中发现问题或发现新的观点,从而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皱褶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的疑问。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
神秘的大自然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主要心理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起点。南极臭氧层空洞为何出现在春季?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为什么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等等,太多的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因此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考察和调查,广泛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能力。如地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现葫芦岛市环境问题很多。学生在调查报告中一一列举了葫芦岛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制定了具体改善我市环境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树立了可持续展的人地观,萌发了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信念。
创新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