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的第6~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 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名学生上台找出北京、广州及自己家乡的位置,说说自己家乡离其中哪座城市近些,为什么呢?
引导小结:想知道家乡离哪座城市近些,就看地图上的家乡离哪座城市的距离短,因为人们在绘制地图时,都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比例尺(师板书课题)。
【评析:利用地图实物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求比例尺。
用课件出示:有一间长方形厂房,长10米,宽8米。请在你的练习本上画出它的平面图,平面图的长和宽各画几厘米才合适呢?
师:如果有同学把平面图上厂房的长画成10厘米,那你能算出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0米=1000厘米
10:1000=1:100(或1/100)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师:上面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后项代表什么?(比的前项代表图上距离,比的后项代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及时巩固: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利用视频展示台交流。
【评析:让学生自己画出厂房的平面图,促使学生主动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学生参与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
3.求实际距离。
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课件出示例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尝试着用列比例式的方法来解答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
师:你认为在解答这一题时容易疏忽的地方在哪儿?(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相同。)你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及时巩固: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集体交流。
【评析:说说题意后,学生尝试运用列比例式的方法解答,培养了自学能力。】
4.求图上距离。
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呢?利用课件出示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师:你能用列比例式的方法来计算吗?
引导分析:能不能把图上的长和宽都设为x厘米?(为了避免混淆,图上长设为x厘米,宽就应该用另一个字母代表,可以设为y厘米。)
师:对于这一题,你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评析:学生学习了前面两道例题,已能初步理解和应用比例尺,这里就让学生自主完成例6的解答过程。在解答后的对比分析后,学生容易体会到:一道题目中,不能把两个未知数都设为x。】
二、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三、作业链接
1.在括号里写出比例尺:
①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五百万分之一。()
②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米。 ()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倍。 ()
2.判断正误:
①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千米。()
②从甲村到乙村,图上距离是4厘米,实际距离是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
3.一间教室长10米,宽8米。请用1/200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并算出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四、总评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比例尺”的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具体表现在:
1.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比例尺。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判断自己的家乡离北京和广州中的哪座城市近些,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在尝试绘图中理解比例尺。学生尝试着画出一间厂房的平面图,在试画的过程中自然会考虑把厂房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导学生计算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告诉学生:它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学生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回到生活中应用比例尺。让学生应用比例尺分别求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孩子们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经历了一个个现实的生活问题,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
责任编辑杨博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的第6~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 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名学生上台找出北京、广州及自己家乡的位置,说说自己家乡离其中哪座城市近些,为什么呢?
引导小结:想知道家乡离哪座城市近些,就看地图上的家乡离哪座城市的距离短,因为人们在绘制地图时,都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比例尺(师板书课题)。
【评析:利用地图实物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求比例尺。
用课件出示:有一间长方形厂房,长10米,宽8米。请在你的练习本上画出它的平面图,平面图的长和宽各画几厘米才合适呢?
师:如果有同学把平面图上厂房的长画成10厘米,那你能算出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0米=1000厘米
10:1000=1:100(或1/100)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师:上面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后项代表什么?(比的前项代表图上距离,比的后项代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及时巩固: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利用视频展示台交流。
【评析:让学生自己画出厂房的平面图,促使学生主动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学生参与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
3.求实际距离。
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课件出示例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尝试着用列比例式的方法来解答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
师:你认为在解答这一题时容易疏忽的地方在哪儿?(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相同。)你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及时巩固: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集体交流。
【评析:说说题意后,学生尝试运用列比例式的方法解答,培养了自学能力。】
4.求图上距离。
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呢?利用课件出示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师:你能用列比例式的方法来计算吗?
引导分析:能不能把图上的长和宽都设为x厘米?(为了避免混淆,图上长设为x厘米,宽就应该用另一个字母代表,可以设为y厘米。)
师:对于这一题,你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评析:学生学习了前面两道例题,已能初步理解和应用比例尺,这里就让学生自主完成例6的解答过程。在解答后的对比分析后,学生容易体会到:一道题目中,不能把两个未知数都设为x。】
二、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三、作业链接
1.在括号里写出比例尺:
①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五百万分之一。()
②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米。 ()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倍。 ()
2.判断正误:
①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千米。()
②从甲村到乙村,图上距离是4厘米,实际距离是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
3.一间教室长10米,宽8米。请用1/200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并算出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四、总评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比例尺”的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具体表现在:
1.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比例尺。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判断自己的家乡离北京和广州中的哪座城市近些,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在尝试绘图中理解比例尺。学生尝试着画出一间厂房的平面图,在试画的过程中自然会考虑把厂房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导学生计算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告诉学生:它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学生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回到生活中应用比例尺。让学生应用比例尺分别求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孩子们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经历了一个个现实的生活问题,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
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