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今农业院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目前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作了深入分析,指出要培养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大力提高本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出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 动物医学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由于现代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生产特点,市场急需高素质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方式及手段,注重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1.当今形势下,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1年就业形势发表了我国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发言人尹成基就当前中国就业压力情况和存在的矛盾作出了阐述: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30万人,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品牌专业”、国家教育部立项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等,2011年入选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已成为最受我校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但随着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2.现在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是: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及教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的教学上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2.1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课程为主,临床实验操作为辅。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从事具体临床工作的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课程不多,且基本都是实验室实习,教学与临床实践全面结合的渠道较少;受专业特点的制约,不能进行成批量的或长时间的实习而导致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2.2考核方法不完善。
考试模式还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临床动手能力。没有实施考教分离。
2.3师资力量不足,科研任务较重。
专业课程都是综合性学科,它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懂理论知识,而且要懂临床生产实际等知识。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且中国高校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较重,教学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证,使得本科生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3.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3.1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依照目前状况,动物医学的课程大部分是以理论为主导的,与课程相结合的临床实践课不多。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改革。
3.1.1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教学的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能用为度,关键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1.1.1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并体现职能技能的培养。单一课程知识讲授不够合理,不仅会造成“过渡学习”的浪费,割断学科的联系,而且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考试需求和人才市场对动物医学专业素质的需要、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授课内容紧紧围绕动物医学服务社会畜牧业生产的内容展开。
3.1.1.2增加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按照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学年实习、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积极推行工作和学习结合,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推行校内实训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模拟的强化训练,专业的实训时间在一年左右,实践性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开出率均达100%,实践教学满足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3.1.1.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实施中以质量保证为宗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广病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病例式教学——通过大量的病例导入,引出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主要做法是结合课堂内容,选取相关病例,要求学生围绕该病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选取一部分知识点让学生组织讨论,提出并阐述自己的防治观点,学生讨论热烈,运用此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举办多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培训,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PPT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既可以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解决黑板板书中不便、费时等问题。利用校园网搞好辅助教学,增加网上课件的数量。让学生可以在课外随时上网学习本专业课程。利用学院网络资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课堂 实验室”、“课堂 实践基地”、“教学 公司”等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实训和实习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暑期、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到校内实践基地、养殖场实践实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之时即能适应社会需要,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3.3考试模式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3.3.1更新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建立以“生产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始终坚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是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把考试真正当作实现教育现在动物医学本科生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
3.3.2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3.3.3构建多种形式的考试体系,突出高职特色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是只限于笔试,还采取了临床实际操作考试、生产场站生产知识考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课堂作业、自立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例如在《兽医产科学》这门课中采用这样的考试方式,学生自评占5%,实验室操作占10%,教师平时考评占10%,临床实际操作占30%,生产场站占20%(校内、校外各10%),期末卷面成绩占25%。全面衡量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成绩。
3.3.4加大考试管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了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评体系,制定了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最后,做好考务管理工作。健全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加大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3.4大力提高本专业教师素质。
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大部分年轻教师是毕业后就直接从教,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因此要强化教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队伍。
3.4.1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对于学历高、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建立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轮流参加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改变单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的做法。增加从企事业单位、国外留学生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比重;通过有计划地引进或送出培养的方式,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快教师的培养。
3.4.2坚持专兼职互补的方针。聘请其他高等院校的教授、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行“项目指导”,优化教师素质队伍结构。组织教师参与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使本专业90%以上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生产管理经验。
3.5建设实习、实训课程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领导决定了实习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本专业重点加强了临床诊断、临床技能培训和竞赛等实践课程的建设,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农场和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内、校外实习生产实践的需要。
4.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成果
4.1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
动物医学专业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在校学习了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第一时间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
4.2就业竞争实力增强。
本专业近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4.3社会评价好。
通过对部分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用人单位对07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统计显示,评价“较好以上”为98.5%,“称职以上”为100%,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达99.8%。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毕业之后即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他们思想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善于钻研,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动手能力强;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集体观念强,诚实可信。
总之,农业院校教育中的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出不但能掌握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从事具体动物医学业务工作的能力,精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临床操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脚踏实地、精通业务、勤奋向上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铁山.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纪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61-62.
[2]张东海.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9.
[3]郑萍.以就业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72-73.
关键词: 就业 动物医学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由于现代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生产特点,市场急需高素质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方式及手段,注重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1.当今形势下,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1年就业形势发表了我国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发言人尹成基就当前中国就业压力情况和存在的矛盾作出了阐述: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30万人,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品牌专业”、国家教育部立项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等,2011年入选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已成为最受我校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但随着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2.现在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是: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及教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的教学上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2.1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课程为主,临床实验操作为辅。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从事具体临床工作的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课程不多,且基本都是实验室实习,教学与临床实践全面结合的渠道较少;受专业特点的制约,不能进行成批量的或长时间的实习而导致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2.2考核方法不完善。
考试模式还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临床动手能力。没有实施考教分离。
2.3师资力量不足,科研任务较重。
专业课程都是综合性学科,它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懂理论知识,而且要懂临床生产实际等知识。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且中国高校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较重,教学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证,使得本科生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3.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3.1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依照目前状况,动物医学的课程大部分是以理论为主导的,与课程相结合的临床实践课不多。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改革。
3.1.1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教学的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能用为度,关键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1.1.1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并体现职能技能的培养。单一课程知识讲授不够合理,不仅会造成“过渡学习”的浪费,割断学科的联系,而且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考试需求和人才市场对动物医学专业素质的需要、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授课内容紧紧围绕动物医学服务社会畜牧业生产的内容展开。
3.1.1.2增加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按照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学年实习、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积极推行工作和学习结合,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推行校内实训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模拟的强化训练,专业的实训时间在一年左右,实践性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开出率均达100%,实践教学满足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3.1.1.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实施中以质量保证为宗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广病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病例式教学——通过大量的病例导入,引出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主要做法是结合课堂内容,选取相关病例,要求学生围绕该病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选取一部分知识点让学生组织讨论,提出并阐述自己的防治观点,学生讨论热烈,运用此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举办多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培训,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PPT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既可以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解决黑板板书中不便、费时等问题。利用校园网搞好辅助教学,增加网上课件的数量。让学生可以在课外随时上网学习本专业课程。利用学院网络资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课堂 实验室”、“课堂 实践基地”、“教学 公司”等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实训和实习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暑期、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到校内实践基地、养殖场实践实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之时即能适应社会需要,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3.3考试模式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3.3.1更新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建立以“生产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始终坚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是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把考试真正当作实现教育现在动物医学本科生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
3.3.2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3.3.3构建多种形式的考试体系,突出高职特色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是只限于笔试,还采取了临床实际操作考试、生产场站生产知识考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课堂作业、自立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例如在《兽医产科学》这门课中采用这样的考试方式,学生自评占5%,实验室操作占10%,教师平时考评占10%,临床实际操作占30%,生产场站占20%(校内、校外各10%),期末卷面成绩占25%。全面衡量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成绩。
3.3.4加大考试管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了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评体系,制定了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最后,做好考务管理工作。健全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加大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3.4大力提高本专业教师素质。
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大部分年轻教师是毕业后就直接从教,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因此要强化教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队伍。
3.4.1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对于学历高、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建立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轮流参加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改变单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的做法。增加从企事业单位、国外留学生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比重;通过有计划地引进或送出培养的方式,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快教师的培养。
3.4.2坚持专兼职互补的方针。聘请其他高等院校的教授、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行“项目指导”,优化教师素质队伍结构。组织教师参与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使本专业90%以上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生产管理经验。
3.5建设实习、实训课程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领导决定了实习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本专业重点加强了临床诊断、临床技能培训和竞赛等实践课程的建设,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农场和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内、校外实习生产实践的需要。
4.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成果
4.1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
动物医学专业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在校学习了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第一时间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
4.2就业竞争实力增强。
本专业近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4.3社会评价好。
通过对部分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用人单位对07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统计显示,评价“较好以上”为98.5%,“称职以上”为100%,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达99.8%。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毕业之后即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他们思想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善于钻研,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动手能力强;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集体观念强,诚实可信。
总之,农业院校教育中的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出不但能掌握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从事具体动物医学业务工作的能力,精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临床操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脚踏实地、精通业务、勤奋向上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铁山.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纪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61-62.
[2]张东海.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9.
[3]郑萍.以就业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