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新课改要求,小学教育持续进行着改善,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也不断被更新。当今社会步入了网络化时代,学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为日后运用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变得愈加重要。分层教学模式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依据及策略,希望能够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课;小学
面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可以有效划分学生的能力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实现差别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一、 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性格特征,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难题。而传统教学中,统一的教学手段,往往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得水平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可以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课程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学习的差异化需求。这是提升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解决学生水平差异问题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进行PPT软件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他们开展差异性教学,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只对他们进行简单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适当地引入一些技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 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
1. 因材施教
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各异,接触的人和事物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也常常不同,且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别。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手段,而应该分层教学,在了解学生特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 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订学习计划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分析、研究新知识,从而获得新技能和新知识。此外,教师也应当计划性地逐步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完成计划内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地去挖掘更多的新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例如:学习完WPS软件后,在学生对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其制订恰当的复习巩固计划,一般学生学习完成后可以利用老师所给的素材进行电子小报的制作。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对WPS软件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自己搜索感兴趣的素材,也可以和其他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完成一份综合电子小报作品。这样不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
三、 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进行分层教学,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二、能够基本完成计算机操作,且对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有初步的认知;三、较少具备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对课程缺少了解。
以上是第一次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分层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比如,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表现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
2. 结合学生能力,制订学习计划
小学生只要利用足够的时间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画图教学过程中,让第一层次的学生熟练画图内容的学习;而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基本掌握画图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布置较多的画图任务,提升他们的熟练程度;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通过画图比赛的方式勤加练习,掌握画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可见,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进步。
四、 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实现素质教育的尊重性和差异性提出了相应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并因材施教,这既符合这门课程的新课改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进步,因而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在以后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进一步探讨这一教学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使整个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义祥.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体现[J].读书文摘,2016,(12):176-177.
[2]黄晓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6,(12):74.
[3]蔡晓程.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7):128-129.
作者簡介:
王静,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课;小学
面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可以有效划分学生的能力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实现差别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一、 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性格特征,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难题。而传统教学中,统一的教学手段,往往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得水平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可以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课程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学习的差异化需求。这是提升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解决学生水平差异问题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进行PPT软件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他们开展差异性教学,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只对他们进行简单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适当地引入一些技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 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
1. 因材施教
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各异,接触的人和事物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也常常不同,且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别。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手段,而应该分层教学,在了解学生特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 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订学习计划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分析、研究新知识,从而获得新技能和新知识。此外,教师也应当计划性地逐步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完成计划内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地去挖掘更多的新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例如:学习完WPS软件后,在学生对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其制订恰当的复习巩固计划,一般学生学习完成后可以利用老师所给的素材进行电子小报的制作。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对WPS软件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自己搜索感兴趣的素材,也可以和其他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完成一份综合电子小报作品。这样不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
三、 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进行分层教学,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二、能够基本完成计算机操作,且对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有初步的认知;三、较少具备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对课程缺少了解。
以上是第一次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分层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比如,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表现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
2. 结合学生能力,制订学习计划
小学生只要利用足够的时间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画图教学过程中,让第一层次的学生熟练画图内容的学习;而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基本掌握画图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布置较多的画图任务,提升他们的熟练程度;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通过画图比赛的方式勤加练习,掌握画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可见,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进步。
四、 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实现素质教育的尊重性和差异性提出了相应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并因材施教,这既符合这门课程的新课改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进步,因而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在以后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进一步探讨这一教学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使整个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义祥.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体现[J].读书文摘,2016,(12):176-177.
[2]黄晓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6,(12):74.
[3]蔡晓程.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7):128-129.
作者簡介:
王静,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