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供与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如何使问题情境创设科学、合理,有其实在的意义。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随着数学教材的修正,教材在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而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脱离了“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对于语言点的重组、训练方式的改进都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前提。
二、问题情境创设是良策
情境这个词所涉及的面很宽泛,从广义上看,开展一个游戏,组织一次活动,评讲一个故事……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对于中专、中职数学教学而言,则更钟情于问题情境创设。提问是课堂教学启动的点火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然而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教师必须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且能做到适时提问。
首先,问在导入时。导入新课时我们往往可采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
其次,问在过渡处。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第三,问在重难点处。设计的课堂提问抓住了重难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教师在备课时,应找出重难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三、精选互动话题是关键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看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训练,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因此,精心选择互动话题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一环。
话题的选择宜整忌散,宜精忌滥。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让大部分或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由于禀赋、教育影响和兴趣爱好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自然也会呈现出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有自己的位置,有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
话题的选择宜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忌生搬硬套。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与技能于真实的场景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兴趣。
四、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是手段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通过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更有兴趣。
首先,要有真实性。问题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相一致。
其次,要有“数学味”。问题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要有“发展性”。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绝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
第四,要有“吸引力”。 如果问题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习惯,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通报,2006(7).
[2]李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3).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供与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如何使问题情境创设科学、合理,有其实在的意义。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随着数学教材的修正,教材在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而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脱离了“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对于语言点的重组、训练方式的改进都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前提。
二、问题情境创设是良策
情境这个词所涉及的面很宽泛,从广义上看,开展一个游戏,组织一次活动,评讲一个故事……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对于中专、中职数学教学而言,则更钟情于问题情境创设。提问是课堂教学启动的点火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然而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教师必须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且能做到适时提问。
首先,问在导入时。导入新课时我们往往可采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
其次,问在过渡处。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第三,问在重难点处。设计的课堂提问抓住了重难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教师在备课时,应找出重难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三、精选互动话题是关键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看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训练,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因此,精心选择互动话题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一环。
话题的选择宜整忌散,宜精忌滥。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让大部分或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由于禀赋、教育影响和兴趣爱好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自然也会呈现出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有自己的位置,有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
话题的选择宜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忌生搬硬套。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与技能于真实的场景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兴趣。
四、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是手段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通过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更有兴趣。
首先,要有真实性。问题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相一致。
其次,要有“数学味”。问题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要有“发展性”。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绝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
第四,要有“吸引力”。 如果问题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习惯,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通报,2006(7).
[2]李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3).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