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咏花寄怀 亦花亦人——读汪元量《暗香》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湖社友有千叶红梅,照水可爱。问之自来,乃旧内有此种。枝如柳梢,开花繁艳。兵后流落人间。对花溘然承脸而赋。
  馆娃艳骨。见数枝雪里,争开时节。底事化工,著意阳和暗偷泄,偏把红膏梁质,都点缀、枝头如血。最好是、院落黄昏,压栏照水清绝。 风韵自迥别。漫记省故家,玉手曾折。翠条袅娜,犹学宫妆舞残月。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更忍见,吹万点、满庭绛雪。
  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度宗时以善琴为宫廷琴师。宋亡,随三宫被元军带到燕京,后南归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暗香》,是姜夔自度曲,为咏梅花作。后张炎用以咏荷花荷叶,更名《红情》、《绿意》。此调有不同格体,俱为双调。多为九十七字,前片五仄韵,后片七仄韵,例用入声部韵。前片第五字,后片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
  这首词的题旨,一如小序所言,乃借咏红梅寄托词人的故国之思。由此亦可知,此作当写于宋亡之后。
  由于词人对千叶红梅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词一开头就把她直接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春秋时,吴王夫差得美人西施作宫于砚石山以馆之。吴人谓美女为娃,故称“馆娃”。但这里并非只取西施貌美的一面,当还有更深的含意。关于西施,史籍上记载虽然褒贬不一,但她以身侍夫差,使其耽于淫乐,为助越灭吴作出了牺牲,却是值得肯定的。并且据说功成后,她不留恋宫中生活而与范蠡偕入五湖,风节亦可嘉。因此,词人突出西施的“艳骨”,当含有此意。而用她来比喻红梅尤为恰切。不是吗?她傲雪而开,花枝俏丽,岂是一般的芳草美人可比!“底事化工,著意阳和暗偷泄”,词人以问句出之,不仅意在说明大自然对她的厚爱,而且饶有情趣。“阳和”,本指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这里是用以比喻造物主的骨血。下一句的“染质”二字,也意在强调千叶红梅之红,非人工在外表涂染,乃是“造化钟神秀”。上片的最后三句,是此篇之警策,写得最妙。词人认为,红梅最好看的时刻,既不是清晨,也不是正午,而是黄昏照水时节。何以此时最好呢?一是黄昏天色暗淡,梅花在烟霭的笼罩下有一种朦胧美。二是当这种美态映入水中时产生另一种意境;倘若风吹影动,将会更加珊珊可爱。三是紧扣词调名“暗香”,林逋的《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说梅花在月色中,疏影映清水,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过片“风韵自迥别”,既承上片梅花之艳骨幽香,又总写下片昔日之殊遇。接下二句意谓,想当年千叶红梅生于大内之中,后妃们的玉手曾经攀折。“故家”,指皇宫而言,写红梅身世之高贵。但一个“漫”字,却道出了她今日无限怅惘之情。“翠条袅娜,犹学宫妆舞残月”,写红梅轻柔的枝条随风飘动,好似美人着宫妆在月下舞翩跹。“袅娜”,写梅条之披拂,承“馆娃”而来;“残月”,点夜深时晚,与“黄昏”相应。这里,“犹学宫妆”四字,耐人寻味。花儿尚且有情,留恋旧时宫中之风尚,何况人乎!词人的故国之思,自在言外。至此,婀娜多姿的红梅已跃然纸上:她或在黄昏亭亭玉立,照水可爱;或在月下翩翩起舞,楚楚动人。诗人面对这美不胜收的红梅,不禁感慨成端:“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此刻,词人既有家国之思,又有民族之恨,慷慨激昂,不能自已!汪元量在度宗时为宫廷琴师,曾目睹过千叶红梅。宋亡后,他辗转南归沦为道士。如今见到流落人间的“旧相识”红梅,他自然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于是国破家亡之痛,身世飘零之感,一齐涌上心头,词人怎能不激动呢!但词人的感慨到此并未完结,特别是当他看到满庭落红被风吹万点时,他的心情更加沉痛。“更忍见”三个字,不仅进一层揭示了词人的深哀,而且写出他久遭不幸后脆弱之神经。这脆弱的神经,一方面说明他历尽沧桑后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多情,倘若他神经已经麻木,那便会“花开花落两由之”了!
  汪元量生活于宋亡之际,“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尽见于诗。”其词亦复如此。这首《暗香》便是通过咏红梅抒发自己的去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
  此词在艺术上也颇具特点。首先,咏花寄志,亦花亦人。词人之所以对流落人间的千叶红梅产生感慨,主要是因为自己的际遇与她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才借以咏怀。但是要处理好“似”与“不似”的关系。“太似”,笔笔写真,“穷其枝叶”,则无以寄托;“不似”,咏梅而似菊,则所寄之情也失去了真实性。这首咏花词,由于词人既描绘出梅的风姿,即“似”的一面,又表现出人的气质,即“不似”的一面,所以才达到了咏物寄志的目的。
  其次,章法严谨,层次清晰。此词以时间为顺序,次第展开。上片描写红梅凌雪而开。先写白日“枝头如血”之艳骨,后写黄昏映水之芳姿。下片转写红梅往昔之殊荣。先写当年“玉手曾折”,后写今日“犹学宫妆”,亦昨亦今,笔法曲折。最后写词人之感慨,以晚春花落回应开头雪里“争开时节”。前后呼应,层次井然。
  再次,化用前人诗句,不留痕迹。前文已述,如“院落黄昏,压栏照水清绝”,系暗用林逋咏梅名句,自然而贴切,毫无生硬之感。又如“吹万点”句,本是化用杜诗“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但浑如己出,含蓄蕴藉。
其他文献
《学会记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分解,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及课外文章逐一学会“写清楚”“写得有情”“写得生动”,从而达成单元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学会记事”。  一、写清楚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写清楚呢?笔者以《爬天都峰》这篇记事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想清楚”“写多维”。  1.想清楚  这里的“想清楚”至少包括四点:“想中心”“想原委”“想顺序”“想详略”。一
一、想象要合理,逻辑细斟酌。  1.“那就更多了。现在你们人类科技非常发达。自从1969年7月12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访问我家成功后,我家里就经常能看到你们地球上人类的飞行器载人光顾。我真诚地欢迎新朋友你也能到我家里来作客。”月亮用它那明亮的银白色眼睛温柔地看着我说,“我更希望在我的家里能看到你们中国人的宇宙飞船。”(《我与月亮交朋友》)  2.草原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知道昨夜下雨,故在清晨出门时带了件外套,以防着凉。一出门拂面而来的便是一场清雨后的微寒,此时虽已是晚春,但酝酿了一夜的寒意不仅未减,反而愈显凛冽。   出门后方知昨夜风雨飘落了些许杨花。沿着散满落花的小径漫步而行,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林中,一阵东来的风含着微冷的湿露托起杨花纷纷而飞。瞬间,寒意顿然袭至心头,好是不冷。再看看这四周,地面上敷满了被打湿的杨花。一汪水映得林中甚是灰暗,却更显这寒气之逼人。看
夕阳,明月,繁星……是美丽的。曾有多少诗人,作家用最美的语言描写它们。它们虽美丽,但我却被那变幻莫测的晚霞深深的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刚刚吃完晚饭,便趴在窗子上,仰望西边的天空。忽然,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逐渐扩大,一秒,两秒……顿时,红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就像一个穿着红色衣裙的少女。啊!晚霞,多么绮丽!它一会儿像一头雄狮在怒吼;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奔驰;一会儿像朵朵红花含笑绽
差不多每个地方上的文艺宣传队,都是由这个地方上的学校提供剧本并负责排练的。桑乔既是油麻地学校文艺宣传队的导演,也是油麻地地方文艺宣传队的导演。   桑乔的导演不入,但却很有情趣。他不会去自己做动作,然后让人学着做。因为他的动作总不能做到位,他嘴里对人说:“瞧着我,右手这么高高地举起来。”但实际上他的右手却并未高高地举起来,倒象被鹰击断了的翅膀那么聋拉着。人家依样画葫芦,照他的样做了,他就生气。可
童年启蒙  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的文化素养完全来源于母亲的教育。她的母亲是一位个性独特、思维活跃的女性。她把长女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昵称麦琪)和儿子路易斯·蒙坦特·米勒(昵称蒙蒂)都送到了英国顶级的寄宿学校——劳伦斯女子学校(现为Roedean School)和哈罗公学,然后又灵感突发地认为应该保护孩子的视力和大脑,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留在了身边,不让她在8岁前接受教育。可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是凭
这是中国的第一批共产党人  平均年龄只有28岁  勇敢地担当起救国图强的大任  手中没有一兵一卒  胸怀的抱负是拯救四万万人的命运  靠着是一腔热血,无限忠诚  激发起神圣的的使命和责任  面对屠刀他们昂起不屈的头  甘洒热血写春秋  对信仰的忠诚铸就了他们高尚的灵魂  那热血染红了旗帜染红了神州  炮火中他们坚定地挺起胸膛  流血牺牲,勇敢前进  展示了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  那热血染红了祖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冬天的暖阳,以及夏天的风,都是各个季节的宝,自然都是被人们所喜爱的。  眼下,正是炎热的夏季,烈日当头时若能吹过一阵清凉的小风,那当是非常惬意的事儿,顿时就能使人畅快淋漓许多。与在骄阳下吃冰激凌的感觉还是有些差异的,相比吃冰激凌,还是全身心的清凉沐浴来得更爽快些。  田地里,汗滴禾下土的农民伯伯们当感觉有阵轻风吹来时,总是会抬起头,回报给轻风一个笑脸。轻风带来了耕作者的欢笑,带
由我在胡杨林中与你相遇沙尘暴袭卷在胡杨林之中我在胡杨的吟诵中探寻进入文学的路口在千万颗胡杨的鼓舞中一顆树带着胡杨林的期望迎面而来只这一次微笑让我痴迷在林中半天我知道,我已走进文学的探索踏沙漠之路此生的探索就此开始在林边在落日的告别里你我畅所欲言作品是我们献于人海的礼物朝阳下的努力与奋斗欣喜地点着它的小脑袋我明白了一颗树怎么成了一片胡杨我或许可以化为雨水把充沛的水量再次洒落微信求教登上微信却寻不到你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生活离不开书籍,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从我记事起,常见母亲捧本书看得痴迷。我总好奇:那些薄薄的纸片上,爬着如蚂蚁般黑色的文字,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母亲对我们不理不睬,在那如痴如醉地品读。有些书已破旧,书页缺少,母亲却也当成宝贝捧在手里,且精心收藏。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本《林海雪原》,母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