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生习作中的亦真亦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迫于新课标的要求、舆论的导向、评价的压力,总会有意识地苛求学生叙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学生无真事可作、无实话可写,更谈不上“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那就是小学生涉世未深,生活经历少。其实,何谓“真情实感”,只是对读者而言的。当读者看了作品后,觉得确有其人其事,或受到了感动和感染,或产生了共鸣和共振,这便是“真情实感”之所在。故而,从学习语文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的真实境况看,小学生作文亦真亦假,既是符合教学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现就笔者的亲身实践举隅说明。
  一、亲历躬行:以实感写真事表真情
  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山一样饱满;在海边看海,心情就好像海水一般澎湃。的确,只有亲身经历,才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如果没有作家身临其境,怎么可能“情意充溢于山色海景”之中呢?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才会有无限的创作热情,才能真正表达真情实感。
  在六年级的一次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以《我发现了美》为题,进行习作。本以为题意很深奥,学生写作有困难,即便写了也是枯燥而贫乏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习作片段一:
  我走在上学的路上,踏着轻快的步子。两旁绿树成荫,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拂面而来。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我猛然抬头,循着声音望去……
  只见一个小男孩子哭着站在路的左侧,而另一个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子则拉着小男孩的手,脸上充满了惊慌。在她们的旁边,停着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道路上满是一条条黑色的轮胎印的划痕。不用说,我也想象得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原本以为这个女孩是小男孩的姐姐,救下险些被车撞到的弟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路人问及小男孩时,才知女孩也是过路人……
  这一刻,微风抚过小女孩的脸颊,我觉得她好美,或许是因为她的样子,或许是因为她的举动。
  在阵阵的花香中,我又沉醉了。那景、那物、那人……
  像这位学生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学生为什么能写出丰富生动的文字?就是因为这些事是他的亲身经历过的,找到了自己的感觉,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抒发了自己的真情。也只有这类习作才能让真情在文中流淌,让激情在文中闪烁,让个性在文中张扬。
  二、引发想象:以虚意写虚事表真情
  文章的“真情实感”是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的。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把人或事物最本质的特点,鲜明而又生动地凸显出来,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而教师的命题作文,大多是小学生生活中未曾亲身经历过的,那么他们何以能进行细节描写呢?故而,他们只能凭想象编造。即以虚意写虚事,恰恰这是习作教学中最普遍的做法。
  同样以《我发现了美》这一命题习作为例。
  习作片段二:
  很快,车门关闭了。老奶奶在摇摆不定的车厢里,仿佛是一棵苍老的树,颤颤巍巍的,再也经不起任何颠沛折腾。“老大娘,快坐到这儿来吧!”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我的耳畔响起,只见一位身穿军衣的小伙子走到老奶奶身边,背起老奶奶那沉重的包袱,扶着她走到座位旁,坐下。老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人们也都向这个小伙子善意的举动投去尊敬的目光。
  我觉得这就是美的,这种美不需要装饰,只需要行动来证明。
  读完这段文字,你能说文中叙述的不是真人真事?事实上是孩子虚构的。但它却让人觉得确有其人其事,还真能感动人。
  其实,表达真情实感不一定是原始情感的实录,它与适当的加工并不矛盾。“真”是相对的,“真”也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生活或内心感受的原版记录;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真人真事。完全地照搬生活,也可能是“假”的;虚构想象,也可能是“真”的。因此,以虚意写虚事也是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丰富的想象,这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注重联想:以实感写虚事表真情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象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文艺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作者对所掌握的生活材料,进行选择和集中,并且加以联想和综合,从而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那么这个“艺术形象”是真是假?答案不言而喻。这也是教师们在习作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联想,会使学生在写作构思时思维活跃。比如,说起花,或许你会联想起它缤纷的色彩,或许……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联想,是怎样的联想,它都应该是学生内心积淀的东西,那是实感真情,只不过在习作时,以“虚事”的形式出现罢了。
  习作片断三:
  我发现了一抹难得的绿
  绿无处不在,草地上绿茵茵的芳草;湖面上绿油油的湖水;河边随风摆动的柳树;甚至还有床头那带着水珠的吊兰……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因此,我们也就见怪不怪了。然而,有一天上学路上,我却发现了一抹难得的绿。
  我走进小巷,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小巷了,每天上下学它都是我的必经之路。但今天与往常不同,因为我考试考砸了。我无精打采地走着,时而左顾右盼想打发时间。不经意间,我突然发现小巷左侧的屋顶有什么东西在摆动。定睛一看,我见到了一抹从未见过的绿。那是一丛不知名的小草,它很绿。在白墙黑瓦之中,这丛绿很明显,它是多么美丽啊!我无数次匆匆地走过这儿,怎么一点儿都没有发现呢?多么难得的绿啊!多顽强的小草啊!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没有而半句怨言,还投以人们新鲜的绿。
  事实上,小作者上下学从未途经小巷,但考试考砸了倒是真的。对孩子来说考试考砸时,有说不出的苦痛。故而,她通过虚构“发现一抹难得的绿”来安慰和鼓励自己。文中表达的情感是真的,而描写的场景却是虚的。你能说这样的习作不可以吗?
  四、冷眼观察:以虚感写真事表真情
  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但我们要从平凡普通的事中发现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小事虽小,却可以小见大,见微而知著,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即便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只要冷眼观察,照样可以虚感写真事表真情。
  人教版第八册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看图作文的训练。习作提示: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照片,联系照片发生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同时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显然照片是真的,照片中反映的情景也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孩子没有亲历过现场,他们只能以虚感观察画面,凭借画面展开联想,别无他途。
  习作片段四:
  孩子的呼唤
  1937年,8月28日,三岁的毛毛怀里抱着一个可爱的布娃娃,跟着父母准备坐火车外出避难“轰——轰——”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建筑物倒塌声和玻璃的破碎声,就连远处的房屋也被巨大的爆炸声给震得猛烈地摇晃……时光好像静止了一样,这痛苦的一刻却仿佛没有了尽头。
  放眼望去,四周一片废墟,到处都是那么狼藉。而可爱的毛毛,正不知所措地坐在一块木板上大声哭喊,手中紧紧地抱着布娃娃,衣服也已经沾满了泥土,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一串泪珠挂在毛毛的小脸上。看着毛毛那无助的眼神,我不由得关心起毛毛来……丝丝忧愁袭上我的心头,顷刻,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之情也油然而生。
  这位学生虽然没有亲历过纷飞的硝烟,更不可能亲眼目睹过这惨烈的场景,但她却叙述了一个真实而又揪人心弦的故事。看到画面,她联想到了照片中那个小孩孤独一人坐在废墟上哭喊的原因,联想到之前可能发生的事,同时也关注到了小孩以后的命运。全文脉络清楚,语句通畅,内容生动具体。虽说学生的感觉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但她写的却是真事,表达的也是真情,因此,同样能打动读者。类似这样的文章,你说是虚还是实?
  记得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由此,作文教学大可不必苛求于学生,首要的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因材而作,因情而文,亦真亦假,均无可非议,回归写作教学的本来意义才是关键所在。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春节刚过,在一年中的第5次辞职后不久,我打定主意要学做陶瓷球形关节人偶。于是带着仅有的一点美术基础、日用杯碗的陶瓷知识,一个人去了景德镇。  从零开始到现在,转眼已过3年。  刚到景德镇时,我在陶瓷学院新区附近租了一个房间。我不知道具体要如何开始,就每天晚上裹着被子坐在3楼的窗前。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天空微亮,山川的轮廓清晰可见。山里有一盏长明的矿灯,我每天都会在黑暗中久久地注视它,觉得自己身处世界
试验以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为实验动物,采用PCR—RFLP技术对κ-酪蛋白基因(CSN3)的TaqⅠ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CSN3基因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春联》的公开课。这节课尾声中一个未曾预设的 “最美遇见”——精彩的生成细节,让我看见了一堂“尊重学生天性鲜活”的生态阅读课。  春联,是格律诗的一种形式,把它选入小学课本,作为一种文学应用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春联”的写作常识,领略“春联”的结构、声律、语言美感。  上课伊始,一曲《恭喜发财》的音乐,先声夺人,烘托出春节浓浓的欢乐氛围。紧接着教
平凡的人,因梦想而伟大。实现梦想,其实是证明"你也可以"的过程。哪怕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一个人,学一门手艺,发明一件机器,传承一种文化……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一件自己想
识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厌倦。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昵?以形象与趣味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教9币还应采用各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精神成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许多学校、老师都将课外阅读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