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方法:对4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予以严密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44例患者中,42例治愈,2例转手术治疗,患者的满意度达97.7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配合严密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由多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从而引起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致病原因多为腹腔手术后,此外,腹腔内炎症、异物、出血或者其他创伤等也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1]。我院对粘连性肠梗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精心护理,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4例,其中,25例为完全性肠梗阻,19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25-62岁,平均(46.31±8.05)岁。均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及肛门停止排气、怕变等。
1.2治疗方法
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其中,2例由于症状严重无法缓解转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予以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并予以药物解痉镇静、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以及清热解毒治疗。在尿量充足的情况下予以补钾治疗。
1.3治疗结果
本组44例患者中,42例治愈,2例转行手术治疗,恢复排气时间(3.14±1.25)d,恢复排便时间(4.35±1.65)d,总住院时间(10.16±3.36)d,调查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为97.73%(43/44)。
2护理措施
2.1专科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体温、呼吸及脉搏等)、精神状况(意识、神志及精神状态等)、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症状、肠鸣音及肛门排气等),一旦发现以下症状,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1)急骤发作性腹痛,初期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者呈现阵发性加剧,具有明显肠鸣音亢进,偶伴有腰背部疼痛,且合并剧烈、频繁的恶心、呕吐症状;(2)病情迅速进展,且出现大汉、血压降低或者脉速等休克症状;(3)存在明显腹膜刺激征,表现为脉率增快、体温升高、中性粒细胞病理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4)明显腹部隆起或者可扪及压痛肿块等;(4)胃肠减压抽出液、呕吐物以及肛门排出物呈血性,或者经腹腔穿刺显示存在出血性液体等。一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应急处理。
2.2中医病症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热结型:多见胸腹胀闷、大便秘结、恶心、呕吐证,舌象为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脉象弦而有力。(2)湿热癖积型:多见腹痛拒按、胸闷气短以及无矢气指证,舌象为舌苔黄腻,舌色紫绛,脉象细数。观其神态,若患者目光有神且神态自然,则判定病情好转;如患者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且肢冷脉微,则多提示肠坏死或者病情加重。需定时检测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并观察腹痛、腹胀、呕吐以及排气排便等情况,明确病情变化,以便于医师针对性治疗。
2.3心理疏导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病情康复。祖国医学认为,思虑过度可尚脾,而脾胃运化失司则可致饮食不化,进而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而辗转不安,担心病情恶化或不愿配合治疗等。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机制、治疗护理方法以及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了解自身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以缓解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4禁饮食与胃肠减压护理
常规予以禁饮食,并予以胃肠减压处理,以排出胃肠道内的潴留液以及空气,从而缓解梗阻上段压力,这也是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减压过程中注意加强胃管护理,避免发生管道扭曲、折叠、堵塞或者长度不足等问题。定时挤捏胃管,维持胃管通畅性及减压有效性,1次/4h。在胃肠减压过程中,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或呼吸道感染,如有必要可予以雾化吸入,以维持口腔以及呼吸道湿润。还可予经胃管注入石蜡油或者甘油,以维持肠道壁润滑,促进肠道蠕动以及肝门排便、排气。减压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引出胃肠道液体的颜色、量及性质等,一旦发现血性液体,需警惕肠绞窄。待恢复肠鸣音以及肛门排气,且腹胀及腹痛等症状缓解以后即可拔除胃管。在拔管时,应先分离胃管与相关吸引装置,并紧捏胃管的末端,同时嘱患者吸气后屏气,迅速将胃管拔出,有利于减少胃管刺激,并预防发生误吸。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液量,以便及时准确地补液,维持患者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病情康复。
2.5治疗护理
(1)中药灌肠护理:遵医嘱予以复方大承气汤胃肠道灌注,复方大承气汤是在原有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的基础上加入党参及黄芪补气,加入泽泻及茯苓利水渗湿等。将方剂以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煎煮30min,取药汁200ml,控制药液温度为40℃左右,经胃管缓慢滴注,完成注药后予以夹闭1h,2次/d,两次间隔时间在4h以上。在注药前先将胃液抽空,然后经胃管缓慢滴入,灌肠时尽量选择稍细的肛管,胃管插入深度控制为20-25cm,滴速控制为50-60滴/min。灌肠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排便以及情绪状况。如患者出现大量排便以及腹胀、腹痛等症状缓解时,即可停止灌注药物。在中药灌肠期间,如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无好转或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2)静脉补液护理:予以药物解痉镇痛、清热解毒、纠正水电解质以及营养支持等。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合理调整抗菌素的给药顺序与时间间隔,确保维持药物的最高有效浓度。如条件允许,可采用CVP监控调整补液速度,确保补液的充足性与有效性。
2.6健康指导
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注意呼吸应深长而缓慢,即深吸气3-5s后,屏息1s,然后再缓慢呼气3-5s,60/组,2组/d。嘱患者勿暴饮暴食,切勿过量食用瓜子、花生等容易导致肠梗阻的食物。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维持睡眠充足,条畅情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小结
祖国医学认为,粘连性肠梗阻属于“腹胀”、“肠结”等范畴,泄塞上逆是其主要病因,加之七情、六淫及饮食不节可诱发或加腑气不通以及阴阳关格,从而导致大便秘结,而不通则可致病[2,3]。故当治以行气活血、通里攻下以及清热解毒之法。中药大承气汤具有行气消胀止痛及通里攻下等功效,配伍西医静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及血液循环[4]。在治疗的同时,配伍严密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细微病情变化,提高相关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康复,提高治愈率。同时,整体调护,兼顾身心状态,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更好地促进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小萍.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33-34.
[2]张志娟,唐锐,苗玉琴等.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3,(8):124-126.
[3]冯冬明.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638-1639.
[4]徐慧.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982-1983.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方法:对4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予以严密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44例患者中,42例治愈,2例转手术治疗,患者的满意度达97.7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配合严密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由多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从而引起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致病原因多为腹腔手术后,此外,腹腔内炎症、异物、出血或者其他创伤等也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1]。我院对粘连性肠梗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精心护理,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4例,其中,25例为完全性肠梗阻,19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25-62岁,平均(46.31±8.05)岁。均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及肛门停止排气、怕变等。
1.2治疗方法
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其中,2例由于症状严重无法缓解转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予以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并予以药物解痉镇静、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以及清热解毒治疗。在尿量充足的情况下予以补钾治疗。
1.3治疗结果
本组44例患者中,42例治愈,2例转行手术治疗,恢复排气时间(3.14±1.25)d,恢复排便时间(4.35±1.65)d,总住院时间(10.16±3.36)d,调查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为97.73%(43/44)。
2护理措施
2.1专科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体温、呼吸及脉搏等)、精神状况(意识、神志及精神状态等)、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症状、肠鸣音及肛门排气等),一旦发现以下症状,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1)急骤发作性腹痛,初期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者呈现阵发性加剧,具有明显肠鸣音亢进,偶伴有腰背部疼痛,且合并剧烈、频繁的恶心、呕吐症状;(2)病情迅速进展,且出现大汉、血压降低或者脉速等休克症状;(3)存在明显腹膜刺激征,表现为脉率增快、体温升高、中性粒细胞病理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4)明显腹部隆起或者可扪及压痛肿块等;(4)胃肠减压抽出液、呕吐物以及肛门排出物呈血性,或者经腹腔穿刺显示存在出血性液体等。一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应急处理。
2.2中医病症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热结型:多见胸腹胀闷、大便秘结、恶心、呕吐证,舌象为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脉象弦而有力。(2)湿热癖积型:多见腹痛拒按、胸闷气短以及无矢气指证,舌象为舌苔黄腻,舌色紫绛,脉象细数。观其神态,若患者目光有神且神态自然,则判定病情好转;如患者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且肢冷脉微,则多提示肠坏死或者病情加重。需定时检测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并观察腹痛、腹胀、呕吐以及排气排便等情况,明确病情变化,以便于医师针对性治疗。
2.3心理疏导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病情康复。祖国医学认为,思虑过度可尚脾,而脾胃运化失司则可致饮食不化,进而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而辗转不安,担心病情恶化或不愿配合治疗等。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机制、治疗护理方法以及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了解自身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以缓解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4禁饮食与胃肠减压护理
常规予以禁饮食,并予以胃肠减压处理,以排出胃肠道内的潴留液以及空气,从而缓解梗阻上段压力,这也是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减压过程中注意加强胃管护理,避免发生管道扭曲、折叠、堵塞或者长度不足等问题。定时挤捏胃管,维持胃管通畅性及减压有效性,1次/4h。在胃肠减压过程中,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或呼吸道感染,如有必要可予以雾化吸入,以维持口腔以及呼吸道湿润。还可予经胃管注入石蜡油或者甘油,以维持肠道壁润滑,促进肠道蠕动以及肝门排便、排气。减压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引出胃肠道液体的颜色、量及性质等,一旦发现血性液体,需警惕肠绞窄。待恢复肠鸣音以及肛门排气,且腹胀及腹痛等症状缓解以后即可拔除胃管。在拔管时,应先分离胃管与相关吸引装置,并紧捏胃管的末端,同时嘱患者吸气后屏气,迅速将胃管拔出,有利于减少胃管刺激,并预防发生误吸。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液量,以便及时准确地补液,维持患者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病情康复。
2.5治疗护理
(1)中药灌肠护理:遵医嘱予以复方大承气汤胃肠道灌注,复方大承气汤是在原有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的基础上加入党参及黄芪补气,加入泽泻及茯苓利水渗湿等。将方剂以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煎煮30min,取药汁200ml,控制药液温度为40℃左右,经胃管缓慢滴注,完成注药后予以夹闭1h,2次/d,两次间隔时间在4h以上。在注药前先将胃液抽空,然后经胃管缓慢滴入,灌肠时尽量选择稍细的肛管,胃管插入深度控制为20-25cm,滴速控制为50-60滴/min。灌肠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排便以及情绪状况。如患者出现大量排便以及腹胀、腹痛等症状缓解时,即可停止灌注药物。在中药灌肠期间,如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无好转或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2)静脉补液护理:予以药物解痉镇痛、清热解毒、纠正水电解质以及营养支持等。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合理调整抗菌素的给药顺序与时间间隔,确保维持药物的最高有效浓度。如条件允许,可采用CVP监控调整补液速度,确保补液的充足性与有效性。
2.6健康指导
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注意呼吸应深长而缓慢,即深吸气3-5s后,屏息1s,然后再缓慢呼气3-5s,60/组,2组/d。嘱患者勿暴饮暴食,切勿过量食用瓜子、花生等容易导致肠梗阻的食物。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维持睡眠充足,条畅情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小结
祖国医学认为,粘连性肠梗阻属于“腹胀”、“肠结”等范畴,泄塞上逆是其主要病因,加之七情、六淫及饮食不节可诱发或加腑气不通以及阴阳关格,从而导致大便秘结,而不通则可致病[2,3]。故当治以行气活血、通里攻下以及清热解毒之法。中药大承气汤具有行气消胀止痛及通里攻下等功效,配伍西医静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及血液循环[4]。在治疗的同时,配伍严密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细微病情变化,提高相关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康复,提高治愈率。同时,整体调护,兼顾身心状态,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更好地促进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小萍.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33-34.
[2]张志娟,唐锐,苗玉琴等.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3,(8):124-126.
[3]冯冬明.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638-1639.
[4]徐慧.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982-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