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探讨中国儿童文学拟声词的翻译策略。译本对拟声词的翻译采取两大策略,即删去和保留。笔者进一步将删去策略细分为:“直接删去拟声词”和“删去拟声词并用非拟声词表示其含义”;保留策略细分为:“保留原有拟声词”和“译为其他拟声词”。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拟声词;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沈心怡(1995.06.15-),女,汉族,浙江龙游人,浙江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
1.拟声词。拟声词(Onomatopoeia)是摹拟自然声音的词。中英文学作品中,拟声法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烘托语境,渲染效果。中英拟声词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
2.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黄云生,1996)。《青铜葵花》(曹文轩,2011)是曹文轩于200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拟声词,以便儿童读者更好地感受故事情节。2015年,由英国漢学家汪海岚(Helen Wang)翻译的《青铜葵花》英文版(Bronze and Sunflower)(Cao, 2015)问世,并且在西方赢得良好口碑。
二、拟声词的翻译策略
经统计,原文共有拟声词137个,笔者将其翻译策略概括为两种:删去(53个)和保留(84个)。笔者进一步将删去策略细分为:“直接删去拟声词”和“删去拟声词并用非拟声词表示其含义”;保留策略细分为:“保留原有拟声词”和“译为其他拟声词”。
1.删去拟声词。
(1)直接删去拟声词。译者对原文一些长短句做了删减处理,有些拟声词随着其所在的长短句一起被删减。原文中,作者通过对同一件事物进行大量描写来推进情绪的抒发,渲染氛围,而译文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
例1:ST:那边是海,浪是白的,这边也是海,草海,浪是金红的。海里的浪涛声是轰隆轰隆的,草海的浪涛声是呼啦呼啦的。(第五章)
TT:Waves crashed on one side of Baba and Bronze – white waves on one side, copper waves on the other.
有些情况下,译者只删去了句子中的拟声成分。有些拟声词(如“咯咯”、“哧通”)在全文出现的频率较大,译者为了加快叙事进度,选择了一些进行删减,甚至简化整个句子:
例2:ST:到处都是孩子们咯咯的笑声。(第一章)
TT:There was children’s laughter everywhere.
例3:ST:牛哧通哧通地跑到了最前头。(第三章)
TT:Up at the front, leading the way, was the buffalo.
(2)删去拟声词并用非拟声词表示其含义。译者删去部分拟声词并选用非拟声词来叙述,尽管形式上与原文未必一致,但同样达到强化画面感的效果:
例4:ST:……咂巴咂巴小嘴,就不吱声了。(第五章)
TT:…until there was only the sound of her little mouth opening and closing, and then no sound at all.
例5:ST:她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第八章)
TT:Her heart was racing.
例4中对葵花轻声说话的描写,译文虽然没有将“砸吧”的拟声译出,但对其嘴巴一张一合的描写也同样让读者有了画面感。例5中“心”的“扑通”,译文没有像多数情况下一样保留拟声词“pound”,而改用非拟声词“race”,这种拟人处理何尝不是一种增色呢?
2.保留拟声词。
(1)保留原有拟声词。许多中文拟声词有其对应的英文拟声词,如例6中的“嘎嘎(quack)”。有些中文拟声词可以对应几个英文拟声词,如“嘘”可以对应“Sh”、“Hush”、“Shoo”等,例7中的“嘘”是葵花赶鸭子发出的声响,因此选择“Shoo”较为恰当。
例6:ST:河里的鸭子看不见主人,就嘎嘎嘎地叫起来。(第六章)
TT:When the ducks on the river lost sight of their master, they started quacking.
例7:ST:……嘴中发出轰赶的声音:嘘——嘘!(第六章)
TT:“SHOO! SHOO!” shouted Sunflower.
(2)译为其他拟声词。这种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拟声成分。中文拟声词无对应英文拟声词的情况下(如 “噼里啪啦”“唧唧喳喳”“支支吾吾”),译者有时会改用其他拟声词,以达到相同的拟声效果:
例8:ST: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沉不住气,将准备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放的鞭炮先偷出来放了,噼里啪啦一阵响。(第六章)
TT:…They let them off: Bang! Crack! Whoosh!
例9:ST:……或用扁嘴吧唧吧唧地喝着水。(第七章)
TT:…using their flat beaks to glug-glug-glug it down their throats.
三、结语
综上,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译中,对于拟声词,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删去和保留两大策略。拟声词对于儿童文学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更加重视其拟声词的翻译。
参考文献:
[1]Cao W.Bronze and Sunflower[J].2015.
[2]曹文轩.青铜葵花[M].天天出版社,2011.
[3]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拟声词;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沈心怡(1995.06.15-),女,汉族,浙江龙游人,浙江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
1.拟声词。拟声词(Onomatopoeia)是摹拟自然声音的词。中英文学作品中,拟声法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烘托语境,渲染效果。中英拟声词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
2.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黄云生,1996)。《青铜葵花》(曹文轩,2011)是曹文轩于200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拟声词,以便儿童读者更好地感受故事情节。2015年,由英国漢学家汪海岚(Helen Wang)翻译的《青铜葵花》英文版(Bronze and Sunflower)(Cao, 2015)问世,并且在西方赢得良好口碑。
二、拟声词的翻译策略
经统计,原文共有拟声词137个,笔者将其翻译策略概括为两种:删去(53个)和保留(84个)。笔者进一步将删去策略细分为:“直接删去拟声词”和“删去拟声词并用非拟声词表示其含义”;保留策略细分为:“保留原有拟声词”和“译为其他拟声词”。
1.删去拟声词。
(1)直接删去拟声词。译者对原文一些长短句做了删减处理,有些拟声词随着其所在的长短句一起被删减。原文中,作者通过对同一件事物进行大量描写来推进情绪的抒发,渲染氛围,而译文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
例1:ST:那边是海,浪是白的,这边也是海,草海,浪是金红的。海里的浪涛声是轰隆轰隆的,草海的浪涛声是呼啦呼啦的。(第五章)
TT:Waves crashed on one side of Baba and Bronze – white waves on one side, copper waves on the other.
有些情况下,译者只删去了句子中的拟声成分。有些拟声词(如“咯咯”、“哧通”)在全文出现的频率较大,译者为了加快叙事进度,选择了一些进行删减,甚至简化整个句子:
例2:ST:到处都是孩子们咯咯的笑声。(第一章)
TT:There was children’s laughter everywhere.
例3:ST:牛哧通哧通地跑到了最前头。(第三章)
TT:Up at the front, leading the way, was the buffalo.
(2)删去拟声词并用非拟声词表示其含义。译者删去部分拟声词并选用非拟声词来叙述,尽管形式上与原文未必一致,但同样达到强化画面感的效果:
例4:ST:……咂巴咂巴小嘴,就不吱声了。(第五章)
TT:…until there was only the sound of her little mouth opening and closing, and then no sound at all.
例5:ST:她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第八章)
TT:Her heart was racing.
例4中对葵花轻声说话的描写,译文虽然没有将“砸吧”的拟声译出,但对其嘴巴一张一合的描写也同样让读者有了画面感。例5中“心”的“扑通”,译文没有像多数情况下一样保留拟声词“pound”,而改用非拟声词“race”,这种拟人处理何尝不是一种增色呢?
2.保留拟声词。
(1)保留原有拟声词。许多中文拟声词有其对应的英文拟声词,如例6中的“嘎嘎(quack)”。有些中文拟声词可以对应几个英文拟声词,如“嘘”可以对应“Sh”、“Hush”、“Shoo”等,例7中的“嘘”是葵花赶鸭子发出的声响,因此选择“Shoo”较为恰当。
例6:ST:河里的鸭子看不见主人,就嘎嘎嘎地叫起来。(第六章)
TT:When the ducks on the river lost sight of their master, they started quacking.
例7:ST:……嘴中发出轰赶的声音:嘘——嘘!(第六章)
TT:“SHOO! SHOO!” shouted Sunflower.
(2)译为其他拟声词。这种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拟声成分。中文拟声词无对应英文拟声词的情况下(如 “噼里啪啦”“唧唧喳喳”“支支吾吾”),译者有时会改用其他拟声词,以达到相同的拟声效果:
例8:ST: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沉不住气,将准备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放的鞭炮先偷出来放了,噼里啪啦一阵响。(第六章)
TT:…They let them off: Bang! Crack! Whoosh!
例9:ST:……或用扁嘴吧唧吧唧地喝着水。(第七章)
TT:…using their flat beaks to glug-glug-glug it down their throats.
三、结语
综上,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译中,对于拟声词,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删去和保留两大策略。拟声词对于儿童文学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更加重视其拟声词的翻译。
参考文献:
[1]Cao W.Bronze and Sunflower[J].2015.
[2]曹文轩.青铜葵花[M].天天出版社,2011.
[3]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