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0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在天津表示,将鼓励地方政府与财政部门和人保部门一起研究制定规则,推动地方养老金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的试点,发改委将积极支持试点工作。试点将可能会选择天津、北京以及长三角的市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方养老金充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PE)发展较早的地方。
这一信号,无疑为诸多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带来了希望。给很多大型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创造了更多渠道。与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投资市场的低迷相反,国内投资市场频频出现外资PE巨头的身影,设立人民币基金已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
然而,外资PE在本土设立人民币基金之际,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有限合伙人(以下简称LP)的匮乏,监管瓶颈及内外资基金的内在冲突,都成为外资机构发展人民币基金的制约。
人民币股权投资热潮
今年1月,全球知名股权投资机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签署了协议,约定在北京设立一只50亿元规模的纯人民币基金,对较大的成长型企业进行投资。2月,凯雷又与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上海复星集团宣布共同成立一只以人民币计价的股权投资基金,初步募集1亿美元,成为外资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的第一个试水者。
用“咸鱼翻身”来形容人民币基金在2009年的发展再合适不过。长期以来,在国内投资市场上外资基金占据了主导优势,本土人民币基金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私人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普遍在欧美市场遭遇了募资难及投资难的问题,被迫收缩阵地,裁员减薪。与之相比,中国经济率先走出泥潭,加上地方政府频出新政,国内创投环境日益改善。
2009年4月,国务院宣布将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后,浦东随即宣布将首次尝试允许外资PE进行合法登记注册,并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允许外资PE以“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身份进行登记注册的地区。外资PE在中国内地设立人民币基金的闸门也正式打开。2009年6月,上海发布《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行办法》,多家外资PE巨头开始抢滩浦东。同年8月14日,全球顶级PE巨头百仕通集团宣布,在浦东设立其首只地区性人民币基金,募集资金约50亿元。里昂证券也与上海国盛在上海共同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发起设立一只境内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第一东方(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上海正式落户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其作为普通合伙人(GP)管理即将成立的60亿元人民币基金。同一天,包括普凯投资、德丰杰以及中启东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都在浦东相继获得注册成立。
进出机制遭遇瓶颈
目前,外资PE的投资行为受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但对于外国投资者作为普通合伙人(以下简称GP),由中国境内的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的人民币基金,在中国境内资本占基金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因为外国合伙人的存在而将外资在投资产业上的限制使用到该基金,地方政府部门正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
国务院于今年4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善退出机制”,此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核准。这就将地方政府对投资的核准权限从1亿美元提高到3亿美元。
但2006年8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的10号文《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要求,境内企业到境外设立公司再投资境内时,要经商务部审批,如果要到境外上市,也需要证监会批准。
10号文成为外资PE在中国投资的“噩梦”,外资PE寻求人民币基金亦成为另一种途径。
然而,鉴于中国的外汇管制,外资PE/VC在境内设立并募集人民币基金,其所投基金的资本如何进入及收益如何汇出问题一直是道不小的坎。
地方政府成白衣骑士
就在外资人民币基金裹足于政策限制时,地方政府却率先推出一系列竞争性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比如在受外资PE青睐的上海浦东,吸引PE巨头目光的除税率优惠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海承诺在外汇兑换、内资认定等政策上预留了松动和回旋余地。这种特别审批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上海是有这样的愿望,但实施起来还要征求国家外管局和商务部的意见。本地的法规只适用于本地,别的地方若没有试点,也没有吸引力。而且这样也有一定的风险。这虽是上海认同的做法,但将来退出上市的话,还是要证监部门来管。可见,要使特批成为有法可依,须在制度层面加以突破。
对此,一些地方政府就提出,应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向“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批准换汇额度,即参照“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人”(QFII)制度,通过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审批和对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将国外资本转化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PE市场。
早在2009年8月,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主任方星海就曾建议采取QFII的模式解决外资PE入股人民币基金的方式。
另外,一份有关外资PE参与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也于今年3月通过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其中包括采用类似于QFII的方式解决外资LP入华问题。但亦有传言称,对QFLP制度的试行方案仍存在不同意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冲动强烈、监管部门严查“热钱”的背景下,这项制度 “破冰”短期内亦存变数。
这一信号,无疑为诸多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带来了希望。给很多大型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创造了更多渠道。与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投资市场的低迷相反,国内投资市场频频出现外资PE巨头的身影,设立人民币基金已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
然而,外资PE在本土设立人民币基金之际,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有限合伙人(以下简称LP)的匮乏,监管瓶颈及内外资基金的内在冲突,都成为外资机构发展人民币基金的制约。
人民币股权投资热潮
今年1月,全球知名股权投资机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签署了协议,约定在北京设立一只50亿元规模的纯人民币基金,对较大的成长型企业进行投资。2月,凯雷又与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上海复星集团宣布共同成立一只以人民币计价的股权投资基金,初步募集1亿美元,成为外资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的第一个试水者。
用“咸鱼翻身”来形容人民币基金在2009年的发展再合适不过。长期以来,在国内投资市场上外资基金占据了主导优势,本土人民币基金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私人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普遍在欧美市场遭遇了募资难及投资难的问题,被迫收缩阵地,裁员减薪。与之相比,中国经济率先走出泥潭,加上地方政府频出新政,国内创投环境日益改善。
2009年4月,国务院宣布将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后,浦东随即宣布将首次尝试允许外资PE进行合法登记注册,并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允许外资PE以“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身份进行登记注册的地区。外资PE在中国内地设立人民币基金的闸门也正式打开。2009年6月,上海发布《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行办法》,多家外资PE巨头开始抢滩浦东。同年8月14日,全球顶级PE巨头百仕通集团宣布,在浦东设立其首只地区性人民币基金,募集资金约50亿元。里昂证券也与上海国盛在上海共同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发起设立一只境内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第一东方(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上海正式落户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其作为普通合伙人(GP)管理即将成立的60亿元人民币基金。同一天,包括普凯投资、德丰杰以及中启东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都在浦东相继获得注册成立。
进出机制遭遇瓶颈
目前,外资PE的投资行为受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但对于外国投资者作为普通合伙人(以下简称GP),由中国境内的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的人民币基金,在中国境内资本占基金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因为外国合伙人的存在而将外资在投资产业上的限制使用到该基金,地方政府部门正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
国务院于今年4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善退出机制”,此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核准。这就将地方政府对投资的核准权限从1亿美元提高到3亿美元。
但2006年8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的10号文《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要求,境内企业到境外设立公司再投资境内时,要经商务部审批,如果要到境外上市,也需要证监会批准。
10号文成为外资PE在中国投资的“噩梦”,外资PE寻求人民币基金亦成为另一种途径。
然而,鉴于中国的外汇管制,外资PE/VC在境内设立并募集人民币基金,其所投基金的资本如何进入及收益如何汇出问题一直是道不小的坎。
地方政府成白衣骑士
就在外资人民币基金裹足于政策限制时,地方政府却率先推出一系列竞争性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比如在受外资PE青睐的上海浦东,吸引PE巨头目光的除税率优惠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海承诺在外汇兑换、内资认定等政策上预留了松动和回旋余地。这种特别审批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上海是有这样的愿望,但实施起来还要征求国家外管局和商务部的意见。本地的法规只适用于本地,别的地方若没有试点,也没有吸引力。而且这样也有一定的风险。这虽是上海认同的做法,但将来退出上市的话,还是要证监部门来管。可见,要使特批成为有法可依,须在制度层面加以突破。
对此,一些地方政府就提出,应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向“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批准换汇额度,即参照“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人”(QFII)制度,通过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审批和对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将国外资本转化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PE市场。
早在2009年8月,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主任方星海就曾建议采取QFII的模式解决外资PE入股人民币基金的方式。
另外,一份有关外资PE参与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也于今年3月通过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其中包括采用类似于QFII的方式解决外资LP入华问题。但亦有传言称,对QFLP制度的试行方案仍存在不同意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冲动强烈、监管部门严查“热钱”的背景下,这项制度 “破冰”短期内亦存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