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剂药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写,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常常看到学生流水账似的文章,事情平实叙述,没有主次、没有详略,老师总用“欠具体、欠详细”这几个词评价文章。
  纵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从起步的句、段到篇,课本里都只有提到要求,但都没有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引。一部分语言文字感悟特好的学生,在写作中,凭着感觉,依葫芦画瓢地学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确实能写出一定篇幅的优美文章。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总觉得老师说的“具体、详细”很难做到,内心想写具体,写详细,但如何来写,无从着手,学生犯难,或干坐着叫“不会写”,或在一边咬着笔头发呆。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些作文辅导课。希望这些作文辅导课能有效帮助学生实际撰写文章。
  一、重长效,双积累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胸中无墨,手头没有材料,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生活积累与语文积累是开启写作大门的两把金钥匙,更需做好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累。
  1.学生积累:多阅读、多背诵、多体验
  (1)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储备语言材料。
  (2)鼓励学生、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背诵并默写各种类别的精美句段,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歇后语等经典。“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只要引导学生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知,就能获取大量的材料,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
  2.教师积累:好课堂、好素材、好文章
  (1)优秀的作文指导课很有借鉴意义,许多时候,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用心去设计作文指导课。
  (2)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记录下来,或文字记录、或照片、或录像,在这个电子设备发达的今天,只需动一动笔,用一用手机,就可以把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回忆,体验,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3)教师更要做个有准备之人,把学生平时撰写的优美随笔积累起来,或登报投稿、或范读表扬、或张贴展示,加深学生写作后的印象,扩大好文章的知晓面,让学生有自信心、有成就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写作。
  二、多途径,勤感知
  感知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能力。凭着被训练过的眼睛去观察,耳朵去博闻、手脚去操作、身体去体味、脑子来思考,然后把来自各方面的感知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描述下来,便是作文。如果我们让学生学会全方位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听、嗅、摸,并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体验当时内心的感受,那么出现在他眼前的世界将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五彩斑斓的。
  通过感知、触摸等方式,可以达到激发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学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事物的目的;通过单项感觉器官和多项感觉器官的对比训练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感觉能力。
  《橘子》这节作文指导课足以证明这一点。
  先观察导入:老师取出准备好的水果:橘子。问:这叫什么?橘子是总称,还可以分成几种?(柑橘、冰糖橘、早橘、蜜橘、砂糖橘、金橘……)
  运用感官:
  动眼。谁来说说橘子的形状是什么样?(出示图片及优美句:大、小、圆圆的、有的像乒乓球一样大,有的像小皮球一样大);颜色怎样?(板书:绿色、绿中带黄、金黄色、黄澄澄、金灿灿)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花,结果?……
  动手。用手摸一摸,体会感觉?(凉、软、光滑)。会剥橘子吗?怎样剥?剥掉皮就看见什么?果肉是什么颜色?像什么?
  动口:尝一尝:橘子的味道怎样?说一说:橘子的用处。谈一谈:自己对橘子的感情。
  动脑:怎样介绍橘子?为文章取个好名,如《夸夸橘子》《橘子的自述》《我爱橘子》《橘子》……
  板书:《橘子》
  眼 形状 圆圆的
  大小 像皮球、乒乓球
  颜色 没熟的 绿色 绿中带黄
  熟透的 金黄色 黄澄澄 金灿灿
  手 摸 凉、软、光滑
  剥 剥法 果肉——颜色形状
  口 尝 甜津津、又酸又甜、好吃
  说 用处 做罐头 入药 增收 感情
  脑 如何介绍
  列出板书,作为学生写作的脉络,有助于学生思路清晰地写好作文。
  三、从模仿到创新
  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章各有典型性。有些课文内容方面具有代表性,如学完《观潮》《火烧云》等文章,就让学生仿写《云雾》《日出》等,可以仿写段,也可仿写篇。既作为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又积累优美句段,若能活学活用,就更有收效。有些课文主题具有代表性,如《走遍天下书为侣》《钓鱼的启示》等。学完这些文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课文内的人物换成自己,把事件换成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去体验人物情感,能更深刻地领悟课文意义。有些课文写法具有代表性,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把人物对话记录下来的格式,作为人物采访类文章的写法。分析这类文章的写法,学习用课文谋篇布局的方式,去仿写片段、仿写篇章,作为新的尝试,给学生很好的样板,是写作学习中极好的铺垫。
  四、从抽象到具体
  《按图索骥》作文课,就是一个范例。先请学生写自画像,强调不能出现名字、学号等透露自己身份的信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画像,写详写略均可,不强加任何要求。告诉学生所写的自画像,便是图。然后把这些图随意掺乱,分发人手一张,让学生根据别人的自画像去寻找相应的同学,这便是骥。这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对原本比较陌生的成语“按图索骥”,立刻明白了什么是图,什么是骥,并通过实际操作,真正懂得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印象深刻地活学活用。   然后教师再对学生刨根问底,问学生:你能瞬间根据图找到骥是为什么?而找不到骥的学生又是为什么?原因都在于“自画像”是否紧抓人物的特点,写得“与众不同”?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然后出示各种与众不同的范例,学生自画像里典型的、名家名作中典型的……通过朗读,把文字转换成脑海里的形象,再让学生试着把脑海里的形象转换成文字,学生立刻对人物描写有了非常形象的立体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把人物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了。其实作文就是把脑海中的形象转化成文字的过程。如何生动转化,就在于这形象的深刻和笔者运用词句的贴切。
  五、切口小,重实效
  四年级作文指导课以对话写法、神态写法、动作写法为主;五年级作文指导课以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心理描写为主;六年级以开头、结尾、文题的拟写斟酌为主,逐一讲授习作。每学期可视具体情况再增加各种修辞运用、书信便条、读书笔记、漫画有感、习作评改和常见应用文的撰写等指导课。每次课只突出一个主题,切口要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实实在在有所收获。
  如执教《对话》这节作文指导课,我首先设计了情趣导入的录像片段的环节。通过放映《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一分钟录像,“从无声到有声”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知道对话在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后是对比语言,揣摩方法。学习对话的表达有四种方式,并注意标点的不同用法。学习添加提示语,且在提示语中加入了动作、神态等描写。随人物变换分自然段写,注意自然段开头空两格的易错点。
  紧跟着巧妙迁移,改写对白。学习方法之后,出示两则对白(《母与子》《师与生》),请学生任选其一,加上恰当的提示语,把简单的对白转换成经典的对话形式。选择学生中有代表性的片段,投影评价示范。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修改自己的习作。
  接着是学以致用,撰写案例。引用“一天下课,一位学生把教室的门踢出一个篮球大小的洞,班主任进来询问事情的经过(当时四个学生在教室)”的事件写案例,让学生根据提示,加上联想,四人小组讨论后,用对话的形式,把老师询问的经过写在作业纸上。
  最后是对照要求,点评片段。对自己写的文章片段进行点评,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用“_”画出,在旁边打上“☆”,并在作业纸上写写自我评价。请自认为写得优秀的学生把文章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读给大家听。在教室展示栏里张贴优秀学生的习作片段,供所有学生欣赏。
  这节课的切口就是对话,而整堂课就是引导学生从“对白—提示语—对话—评改”一点点领悟,一点点加深,一点点把对话写清楚,写翔实,写经典;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简单易学,努力让学生看得清,让学生学得会;以静为基调,没有太多热闹的成分,注重学生实实在在地练写,实实在在地从小处着手,让学生学会对话提示语的写法,内容步步深入,细致有序落实,让学生都能真真切切有所收获。
其他文献
作为宁波市海曙区学生评价变革试点学校之一,我校依托《小学生学科学习力的多元化评价》课题研究,在原有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于2015年2月起对《学生综合素质报告》进行了变革研究。我们尝试将原来的《学生素质报告单》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报名册》,以期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引导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多元化的角度发现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既能全面发展又有特长显现的阳光学子。  一、基于学生成长经历充实评
李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学博士,副研究员,兼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编委。目前主要从事燃烧污染物排放控制与极端燃烧气、先进发动机等方面研究工作。曾获陕西省职业教育课件三等奖、校级科研二等奖等。已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论文被引200余次。  专家简介:  25年前,带着青春理想与梦想,从乡初
“选文功能”是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的。王教授在书中开创性地对一向笼统的范文系统做出了新的鉴别,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四大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功能发挥方式,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为我们如何正确进行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将选文看成“例文”,是中国自现代以来对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基本定位。夏丏尊提出,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
语文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交流、理解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必备手段;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和有效性。有的问题过于简单,表面上营造了热闹的气氛,实质上流于
语感是人在长期语言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因而,有必要思考、研究、揣摩、构建培养语感的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感知得以升华,间接的理解能够内化为直觉,有意识的判断演变成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领悟。  一、语感训练的必要环节  1.感受其形  记叙文是靠语言
目標预设:  1.读中感悟,理解对联的意思和内涵,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读思结合,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在阅读、展示、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朗读、体悟和表达能力。  3.涵养对美好作品的欣赏与品读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积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厚重的爱国情。  课前活动:对春联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书声琅琅读好“长城”  1.同学们,刚才咱们诵读了春联,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
策划人语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就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哪些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文章中讲述了许多具体
《大江保卫战》(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一篇通讯报道,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真实地叙述了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感人场景。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陆华山老师在我校执教此课时,没有播放视频,没有出示画面,只用了几张纯文字的幻灯片,就让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扎实的训练、朴实的情感,把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整堂课,他都立足文本,关注典型的语言现象
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的《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以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的故事给予世人一个高贵的回答。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承接第一课时学习恩科西与可怕的艾滋病顽强斗争的基础上,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他与周围人群的歧视、政府的冷漠作出的不懈斗争,最终唤起社会各界对艾滋病患者应有的尊重、关注和救助,从而真正读懂小斗士的内涵。同时基于儿童的视角,引导孩子们理解恩科
阅读指导要求: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同学之谊,由各个故事场景去体会同学之间的浓浓深情。让学生能受情感染,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丰富与升华,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抒发真情。  阅读指导重点:  以小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指导过程:  一、相遇——进入主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