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经字样》是现存最早的体例较为完善的“字样”之一,异体字的辨析是其重要内容。《九经字样》共收异体字135个,大约占其总字数的32%,《九经字样·亻部》录有15字,其中有6个异体字: 保, 躬, 身, 殷, 并, 億。
关键词:《九经字样》 ;“亻”部 异体字
《九经字样》是现存最早的体例较完善的“字样”之一,为唐玄宗开成二年(837) 翰林待诏朝议郎唐玄度所撰。玄度奉命复定九经字体,依《五经文字》,补其未备,纂《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又称《九经字样》,旨在辨析经籍文字的形态和音义,确定用字规范,异体字的辨析是《九经字样》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对异体字的概念与外延历来看法不一,一般来说,凡音义皆同而形体不同,可相互替换使用的字,都可以看做是异体字。《九经字样》共收421字,分为76部,其中所收异体字为135个,大约占总字数的32%,可见异体字所占比例之大。文章主要就《九经字样·亻部》来进行分析探讨。
玄度在《九经字样》中论及异体字主要用了“隶省”、“隶变”、“经典相承”、“二同”等术语,其中凡与《说文》篆体相对举列字的,注明“隶省”、“隶变”、“经典相承”的为其推崇的正字。对此我们主要以《说文解字》和宋本《玉篇》为参照进行分析。《说文》首创部首并系统地整理了异体字,《九经字样》中也大量引用《说文》,而《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宋本《玉篇》保存完好且罗列了大量异体字,以这两本书作参考对分析《九经字样·亻部》异体字的传承和演变情况有重要作用。
九经字样·亻部》录有15字,其中有6个异体字: 保, 躬, 身, 殷, 并, 億。
(1) 保:“养也。从人,从子,从八。上说文,下隶变。”
《说文》将其归于“人”部,“从人,从 省。”《玉篇》亦将其归于“人”部,“保安也”,正字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变字形相同,但其释义已不同,可见在使用过程中“保”的常用义已发生了改变。
(2) 躬:“身也,《说文》云,下俗 ,今经典通用之。”
《说文》将其归于“呂”部,“身也,从身从呂。躬, 或从弓”。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俗从弓身”,可见“、躬”二字通用已久,而许慎将其归于“呂”部,按段玉裁的说法是:“ 必入呂部者, 谓身之伛,主于脊骨也。”由字义所定,《说文》时期字通用,而以“躬”为俗,但在后来的传承使用过程中“躬”逐渐取代了其正字地位。《玉篇》“身”部均收“躳”、“躬”,“吕”部有“躳,或作躬”。
(3) 身:“躬也,象人之身。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卷八上单立“身”部,与“躬”互训,“身,躬也”,“躬,身也”。《玉篇》卷三第三十二部为“身”部,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省字同。
(4) 殷:“隐平,盛也,从反身。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将其归于“ “部,”作乐之盛称殷”,如《易经》中有“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的句子,就是用其本义。后来引申为凡盛之称,《九经字样》中“盛也”的解释就体现了其词义范围的扩大。《玉篇》将“殷”归于“ 部”,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省字同。
(5) 并:“从从,从开。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将其归于“从”部,“相从也,从从开声”,上形下声,而在隶定之后,字体简化了,段玉裁“ “注:”俗并字之所本也。汉隶作并。”《玉篇》“从”部二字均收,且字义更为丰富: “併也,杂也,兼也,合也,相从也,同也,专也。”“并,同上。”
(6) 億:“音忆,安也。从人, 声。,音忆。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将其归于“人”部,“安”为其本意,如《左传》:“不能供億”。而后本意渐废,多假借为“意”,如论语中的“億则屡中”在《汉书·货殖传》中写作“意”。《玉篇》亦将其归为“人”部,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省字同。
从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六个字均与“人”有关,但在《九经字样》中的归部却与《说文》和《玉篇》不尽相同,其中(1)、(6)与《说文》和《玉篇》均同,只是“人”的形态略做改变;(2)(3)(4)(5)在《说文》和《玉篇》中归部相同,分别归于“呂”(“ 躬”在《玉篇》“身”部和“吕”部重现)、“身”、“”和“从”部,独在《九经字样》中隶属“亻”部。可见,《九经字样》既沿用了《说文》“人”的部首,又不是一味照搬,而是根据需要做了改变。《九经字样》收字不多,过于将部首细化反而累赘,将意义相关的字统归于一个常用部首无疑是个明智之举。从字形上看,“亻”部有1个隶变字,即字体在由篆而楷的演变中结构发生了突变:“保”的右上部分出现了明显变化;4个隶省字,即楷书结构较篆书而言有所简省:“身”、“殷”、“并”、“億”,字体结构没有更改,但笔画省简;“躬”为“今经典通用之”。这里将“隶变”、“隶省”、“经典通用”字取为正字,而后代的《玉篇》亦采用了这些字,这正说明玄度编纂《九经字样》虽依《说文》,但因恐古体难行,并不全搬《说文》,而是“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可见,他希望经他勘定的字体是契合时代、可以通行的。
(作者简介:唐娟珏(1988-),女,湖南益阳人,硕士,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关键词:《九经字样》 ;“亻”部 异体字
《九经字样》是现存最早的体例较完善的“字样”之一,为唐玄宗开成二年(837) 翰林待诏朝议郎唐玄度所撰。玄度奉命复定九经字体,依《五经文字》,补其未备,纂《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又称《九经字样》,旨在辨析经籍文字的形态和音义,确定用字规范,异体字的辨析是《九经字样》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对异体字的概念与外延历来看法不一,一般来说,凡音义皆同而形体不同,可相互替换使用的字,都可以看做是异体字。《九经字样》共收421字,分为76部,其中所收异体字为135个,大约占总字数的32%,可见异体字所占比例之大。文章主要就《九经字样·亻部》来进行分析探讨。
玄度在《九经字样》中论及异体字主要用了“隶省”、“隶变”、“经典相承”、“二同”等术语,其中凡与《说文》篆体相对举列字的,注明“隶省”、“隶变”、“经典相承”的为其推崇的正字。对此我们主要以《说文解字》和宋本《玉篇》为参照进行分析。《说文》首创部首并系统地整理了异体字,《九经字样》中也大量引用《说文》,而《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宋本《玉篇》保存完好且罗列了大量异体字,以这两本书作参考对分析《九经字样·亻部》异体字的传承和演变情况有重要作用。
九经字样·亻部》录有15字,其中有6个异体字: 保, 躬, 身, 殷, 并, 億。
(1) 保:“养也。从人,从子,从八。上说文,下隶变。”
《说文》将其归于“人”部,“从人,从 省。”《玉篇》亦将其归于“人”部,“保安也”,正字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变字形相同,但其释义已不同,可见在使用过程中“保”的常用义已发生了改变。
(2) 躬:“身也,《说文》云,下俗 ,今经典通用之。”
《说文》将其归于“呂”部,“身也,从身从呂。躬, 或从弓”。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俗从弓身”,可见“、躬”二字通用已久,而许慎将其归于“呂”部,按段玉裁的说法是:“ 必入呂部者, 谓身之伛,主于脊骨也。”由字义所定,《说文》时期字通用,而以“躬”为俗,但在后来的传承使用过程中“躬”逐渐取代了其正字地位。《玉篇》“身”部均收“躳”、“躬”,“吕”部有“躳,或作躬”。
(3) 身:“躬也,象人之身。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卷八上单立“身”部,与“躬”互训,“身,躬也”,“躬,身也”。《玉篇》卷三第三十二部为“身”部,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省字同。
(4) 殷:“隐平,盛也,从反身。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将其归于“ “部,”作乐之盛称殷”,如《易经》中有“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的句子,就是用其本义。后来引申为凡盛之称,《九经字样》中“盛也”的解释就体现了其词义范围的扩大。《玉篇》将“殷”归于“ 部”,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省字同。
(5) 并:“从从,从开。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将其归于“从”部,“相从也,从从开声”,上形下声,而在隶定之后,字体简化了,段玉裁“ “注:”俗并字之所本也。汉隶作并。”《玉篇》“从”部二字均收,且字义更为丰富: “併也,杂也,兼也,合也,相从也,同也,专也。”“并,同上。”
(6) 億:“音忆,安也。从人, 声。,音忆。上说文,下隶省。”
《说文》将其归于“人”部,“安”为其本意,如《左传》:“不能供億”。而后本意渐废,多假借为“意”,如论语中的“億则屡中”在《汉书·货殖传》中写作“意”。《玉篇》亦将其归为“人”部,字形与《九经字样》所收隶省字同。
从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六个字均与“人”有关,但在《九经字样》中的归部却与《说文》和《玉篇》不尽相同,其中(1)、(6)与《说文》和《玉篇》均同,只是“人”的形态略做改变;(2)(3)(4)(5)在《说文》和《玉篇》中归部相同,分别归于“呂”(“ 躬”在《玉篇》“身”部和“吕”部重现)、“身”、“”和“从”部,独在《九经字样》中隶属“亻”部。可见,《九经字样》既沿用了《说文》“人”的部首,又不是一味照搬,而是根据需要做了改变。《九经字样》收字不多,过于将部首细化反而累赘,将意义相关的字统归于一个常用部首无疑是个明智之举。从字形上看,“亻”部有1个隶变字,即字体在由篆而楷的演变中结构发生了突变:“保”的右上部分出现了明显变化;4个隶省字,即楷书结构较篆书而言有所简省:“身”、“殷”、“并”、“億”,字体结构没有更改,但笔画省简;“躬”为“今经典通用之”。这里将“隶变”、“隶省”、“经典通用”字取为正字,而后代的《玉篇》亦采用了这些字,这正说明玄度编纂《九经字样》虽依《说文》,但因恐古体难行,并不全搬《说文》,而是“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可见,他希望经他勘定的字体是契合时代、可以通行的。
(作者简介:唐娟珏(1988-),女,湖南益阳人,硕士,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