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嗓音矫治发展现状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艺术院校普遍扩招的背景下,学生声乐演唱技能总体水平滑坡已是公然的秘密。不敢妄言相当部分的学生不适合于学习声乐,但至少入学后的学生中出现的白声、挤卡、喉颤、空泛等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诸如:因变声期保护不当出现的声带闭合问题,新生入校后军训的超负荷用嗓,发声方法不当导致的喉肌过劳所引起的声门严重漏气、声带水肿、声带小结等,这些不容回避的客观情况摆在声乐教师面前。而一个普通的声乐教师或许能够解决常规的发声毛病,但谁又能够强求他们必须去解决其并不擅长的嗓音矫治问题呢?
  一、林氏发声法的启迪
  导致嗓音疾病的原因有病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方法因素、过度劳累等。嗓音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咽喉干燥、喉痒咳嗽、喉中粘痰、咽喉部异物感;次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言语不清”①等。截止目前中国的嗓音疾病的治疗或曰矫治,大多还是依赖手术治疗,但缺点是术后容易引起后遗症,许多人还可能出现复发。有幸的是许多医科大学的喉科教授也很推崇用发声矫治手段进行“保守”或“保险”性的治疗,也主张“能不动手术则尽可能地不动手术”。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7年间,笔者系统地学习过林俊卿②先生的咽音发声法,曾运用林先生的《咽音八个步骤》的相关手法,结合其《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等相关理论,成功地矫正了多例患有声带小结、喉炎导致的沙哑、声带水肿、声带增厚、声带闭合不全等嗓音病症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先后撰写并发表了《“倒嗓”的扶正》、《“再造”嗓音条件之实施手法》等论文。
  凡事都有阴阳两面,这一点在中国的中医辨证施治中早已得到印证。在尊崇林先生的嗓音矫治手法的同时,最近二十年来笔者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有幸受到老子《道德经》的启迪,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自以为与过往以改善嗓音机能为目的的“至刚”性发声手法相反的,藉“以柔治刚、以柔制刚”,“道法自然”为基本指导思想的“至柔”性歌唱发声方法与嗓音矫治手段,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功能性作用的“簧管谐振”发声法(另文发表,此处不赘)。
  二、艺术嗓音矫治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歌唱大国,众多的“嗓音工作者”患有嗓音职业病的人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许多人因长期处于疾患的状态而痛苦不堪。运用科学的发声手段治疗嗓音疾病,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嗓音功能和歌唱艺术生命,是除却医疗手段以外的最为人性、最为环保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已广为应用,并设有专业语言矫治师从事此项工作,但在我国则多由喉科医师承担,有关报道甚少”③。所见报道的全国性嗓音治疗和康复科学研究亦大都为医学领域的“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所主导,以声乐专家或嗓音艺术工作者来主导的艺术嗓音矫治方面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或许时机尚未成熟而鲜于见诸报端。
  关于艺术嗓音矫治方面的学术研究状况,近期笔者对《中国知网》中“嗓音矫治”的学术论文词条的查询仅有60条,且内容中不仅仅是发声矫治类文章,还包含有相当比例的医疗矫治内容,而利用发声矫治的大部分手法是步林俊卿先生嗓音矫治理论的践行性文章④,其他网络平台中也仅为些许零星叙述。经梳理各路网站所发论文中嗓音矫治的办法大致有可分为如下几类介入方式。
  (一)利用医学手段介入的有:1.药物治疗:包括内服药、局部点敷和药物雾化吸入;2.针灸、按摩;3.心理治疗;4.常规手术治疗;5.激光手术治疗;6.“腹音”训练。
  (二)利用发声矫治手段的有:1.“行为学”(说话、朗诵)矫治法;2.咽音系统发声训练;3.类咽音方法;4.微声训练;5.自然放松的“簧管谐振”发声法等。
  (三)第三类“治疗”方式是崭新的调息法,包括:1.积极休声;2.气功疗法;3.物理性疗法。
  在我国现阶段,第一类介入方式应该还是嗓音矫治的主体。但通过喉咙在只有1/3或1/4英寸长短的声带上去完成常规手术和激光手术,即便是成功的,痛苦和风险也是随影而至的。第二类虽然相对安全,但主观随意性取代实验性和科学性的状况依然相当普遍。“治疗师”中鱼目混杂,个别手段几近巫术的情况也常常令人产生疑问。自1957年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所“声乐研究所”至今,此一领域的学术发展状况已无法用“缓慢”一词来形容的了。当然,嗓音治疗师队伍里也不乏优秀人才,但相关方法的学术性提升和业务与经验的交流还远远未能跟上医学手段的发展步伐,而关于第三类疗法不确定因素可能就更多了。
  三、国内嗓音矫治研究机构概况
  多年来于听闻中获悉国内以发声为手段“治嗓子”的职业和业余人士,大多采取的是“咽音”或类咽音的手法,而鲜见其它自成体系的方式方法。为此深深感怀独树一帜的林俊卿,他不仅为嗓音疾病患众提供了一条治疗嗓音的有效途径,而且也为今天的许多人提供了就业的门径。但他也一定希望后人对他所创造的方法和手段能为音乐院校常规声乐教学遇见的嗓音矫治问题有所发展和创新。而许多人依然是在啃食林大夫所留下的那份公共遗产而忘却了应该有新的建树。此类话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曾与北京声乐研究所的老师讨论过,但二十多年过去了似乎还没有多大进展。
  美国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会于2003年正式将每年4月16日命名为“世界嗓音日”,以其使人们更加关注嗓音、关注健康。在此背景下中国以发声为手段的嗓音矫治机构在一些发达城市悄然出现,应该说这是中国嗓音健康意识和时代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的嗓音发声矫治研究机构并不多,常见诸于网络的有如下几类机构:
  ?穴一?雪音乐院校嗓音研究中心,如?押北京声乐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中国音乐学院嗓音研究室,沈阳音乐学院嗓音诊所,四川音乐学院嗓音研究所、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艺术嗓音职业病防治研究室、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艺术嗓音门诊等。
  (二)依附于各大省市的歌舞剧院、部队文工团的嗓音保健与治疗机构的,如:四川省歌舞剧院嗓音诊所、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嗓音诊所、浙江歌舞剧院杭州丽声嗓音诊所等。   (三)依附于各大医院的嗓音语言医学研究中心的艺术嗓音保健治疗与矫治的门诊。如:重庆全国嗓音言语医学研究中心艺术嗓音门诊、北京友谊医院嗓音病诊疗中心、哈尔滨市四院嗓音病门诊等。
  (四)各类致力于嗓音改善与研究并以盈利为目的艺术嗓音研究中心或门诊。如:湖南艺术嗓音研究室、“Best Voice”——山东省嗓音矫正与声乐教学研究中心、上海海韵艺术嗓音研究所、国酩大众艺术嗓音医学研究室、南通崇川嗓音研究所、北京春宇嗓音治疗音乐工作室等。
  以上统计虽然不是全部机构,但是与服务于体育运动的康复与保健事业相比,或是与各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不同病症的干预性治疗和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相比嗓音矫治专业的发展还显得十分滞后,特别是缺乏学术上的交流。
  四、建立有效的嗓音康复体系
  建构环保型的艺术嗓音矫治工程应该是大有作为的,因为嗓音研究首先是提升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科学支撑。据笔者对2012年全国28个省市(个别省未能找到资料)的206所高校中的声乐表演与音乐教育学生数的统计,共招声乐方向的学生16414名,如果乘于4的话,目前至少也有六万余名学生在学习声乐。如果将若干所未能统计到的学校、二级学院包括在内,那么实际数字可能还要大得多。让更多的学生学好、唱好是利于声乐学科良性发展的动力,而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发声意识的普及,又是减少嗓音病痛的社会基础,以更为简便、更易操作、更具说服力和安全有效的发声矫治为手段,则是嗓音健康、保健和人的幸福指数提高的保障。
  嗓音疾病早已是嗓音工作者中最具杀伤力的职业病,既影响了工作,又降低了生活的质量。据相关网站统计:“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目前共有教师1249.8万人”⑤。2011年4月16日是第九个世界嗓音日,专家指出:中国有“七成教师患有咽喉声带疾病,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⑥。换句话说仅教师这个行业,就有近九百万人患有不同的嗓音病症。如果加上播音主持、各类演员和各级需要经常性开会或作报告的公务员以及讲话频率过高的人群等,罹患嗓音疾病的比例将会有多大?
  要突破没有林俊卿先生后的嗓音科学和嗓音矫治学的发展瓶颈,首先应该建立起一个集嗓音医学专家和“艺术嗓音发声矫治学”专家于一体的全国性嗓音康复体系,而建立有效的嗓音康复体系也应该是一个体现先进社会的时代文明、进步或曰新的价值观的标志之一;这个体系须有统一的规划、章程、机构性组织架构,定期的会议制度、合作与交流平台,须有目标明确又各具特色的研究课题、评估体系与成果分享原则等。至少召开有声乐教育专家和医学联合共同参与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应该说已经是势在必行。
  目前林俊卿先生的歌唱机能学说和嗓音矫治理论,在国内还没有人能够超越,但我以为可以暂时以林大夫建立的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础,去学习、去消化、去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去逐步建立起一个个新的理论、体系和新的中心。如此,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嗓音矫治计划必将会结出新的硕果。
  ①新浪健康: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enghongliang_140740.htm
  ②林俊卿: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理学系医学选修科。1940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1年后跟意大利音乐家学习声乐。建国后,任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曾对“咽音”练声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摸索出一套以“咽音”为基础的练声体系。著有《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等。
  ③④知网空间http?押//so.360.cn
  ⑤天涯社区http?押//wenda.tianya.cn
  ⑥哈尔滨医大附二医院http?押//www.hrbmush.edu.cn
  秦丹 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2010年4月,在中央电视台第14届CCTV“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合唱比赛中,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演唱的《女真神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女真神曲》是由作曲家朱广庆根据满族音乐理论家石光伟保留下来的石姓家族“萨满神歌”改编创作的。这首合唱曲由序曲(1—30小节)和五个部分构成。这五个部分是:“排神”(31—76小节)、“赞鹰”(77—94小节)、“升斗回话”(95—164小节)、“洪乌
摘要: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做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逐步形成的。  关键词:过程评价;激发自主意识;课堂实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认为必须对课堂、课外、学生作业、实践、考核全过程作出合理的评价,
刘志丹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的的杰出将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1903年出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1936年壮烈牺牲,年仅33岁。他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紧紧相连,和陕北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革命故事广为流传,有关他的革命歌曲及音乐作品更是丰富多彩。从《打夯歌》到信天游《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杆红旗空中飘》再到小调《拥护刘志丹》等;从贺敬之、麦新创
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风采见诸于众多史籍篇章,其中对于阮谱的记载也不少。如宋代郑樵《通志》中载:唐蔡逸撰《阮咸谱》一卷、《阮咸调弄》二卷、《阮咸谱》二十卷等①,又载:宋太宗(赵炅)“至道元年,乃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②等,可惜均已失传,而今我们只能从古代诗词与史料文字中了解中华古代阮乐艺术曾经有过的辉煌。   共和国成立以后,阮乐事业重新起步发展。20世纪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
18年3月28日晚,应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之邀,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邹文琴教授走进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为北京大学师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声乐教学艺术的讲座。讲座中,邹老师与北大师生畅聊传统音乐的魅力,并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作为邹老师的优秀学生代表,韩红、吴碧霞、雷佳、吴静、黄新平、张昊天为大家做了示范演唱。他们的演唱吐字清晰、音色干净、韵味十足,以真挚、饱满的情感征服了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一个新的时代拔然而起。历史在被改变的同时也正在被创造着。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在各自的发展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和功绩。音乐作为其中一分子,其发展必然与时代、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共和国发展的历程中,音乐也呈现出与以往众多时代相比具有更为鲜明的特点。与一切有着历史责任感的史学家一样,音乐史学界对于音乐历史的记录与梳理同样颇为关注
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①它就是发端于欧洲19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歌曲,舒伯特及其继承者舒曼、勃拉姆斯,使这种结合获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沃尔夫进一步传承发展,以致这种新风格以德文中的歌曲一词:Lied闻名全欧洲。②20世纪初传入中国,被译为“艺术歌曲”。它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等特点,这是它“入乡随俗”后,与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等有密切结合的
摘要:河北省法律诊所教育方兴未艾,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方面,同时仍有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广大空间。法律诊所教育具有方法论价值以及学生能力培养价值,结合法律诊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提出法律诊所教育区域化、网络化与社会化的“三化”观点与主张。  关键词:法律诊所教育;区域化;网络化;社会化    法律诊所教育源于美国,影响到英美法系诸国,并辐射到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下,大多数院校的法律诊所师生
格纳的乐剧充满了哲理性。他在《纽伦堡名歌手》中讲述了一个16世纪手工匠行会遴选会长的故事,半是爱情喜剧,半是历史正剧。明明是些鞋匠、金匠之类的芸芸众生,却通过条件严苛的歌唱比赛选一名在音乐、诗文、逻辑、数学、天文等方面学养最好的大师作会长。这其实是一种人文情怀,一种为生存而不断进取的意志,一种促进共性与个性平衡发展的机制,一种以“内聚—升华”对抗“内散—沉沦”的文化传统。这不是瓦格纳的杜撰,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