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相关论文
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积极融合东西方音乐精髓,不断开创经典民族声乐作......
《韶》乐作为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部乐舞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礼乐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影响力已经突破自身,漫延到整个中国礼......
梁武帝在其统治的前期借鉴齐政之失,励精图治,大倡文教,使得梁代有三四十年的太平繁盛的政治局面。在此种局面下文学的发展也很兴盛,梁......
《道德经》第十二章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其中的美学思想对器乐演奏实践活动有着一......
中华雅乐 经修葺一新后,于2004年8月被辟为古代皇家音乐史馆的天坛神乐署向中外游客开放了。主展厅在环列的连檐通脊廊房的北边......
写日记:“冬天养的多肉,在没有暖气的南京,终于没有熬过冬寒,死了三盆,还剩下几个活着的”……想了一下,做个修改,改成:“……终于死了三盆......
亲爱的朋友,走吧! 很遗憾我无法实现曾对你许下的诺言——去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牵手游遍同一城市的秀美山川。你选择了分子微......
乐府本是一个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在秦时已有设置。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现秦代的错金银编钟上刻有“乐府”二字;2000年在西安市郊相家......
在《古典文学知识》第4期,我发表了《我看〈清平乐〉的读音》一文(下文略称《我看》)。其实,此文已在5月19日,由凤凰出版社公众号(2020年......
编者按: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网上掀起了《清平乐》之“乐”字读音问题的热议,学者们也纷纷撰文予以讨论。本刊上期及我社......
丝绸之路上流动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我们这里且说说汉唐时代传入中原内地的胡人乐器,比如箜篌、琵琶、觱篥、胡角、胡笳......
人物简介:苏祗婆,南北朝时期西域龟兹(现新疆库车县)人,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他将西域的“五旦七调”音乐理论引入中原......
你准备让孩子学什么乐器?中国父母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钢琴、小提琴。如果是你呢?也许大都会说吉他或者萨克斯。 提及古琴、箜篌......
【摘要】如今,“审丑”之风盛行,“丑”态艺术成为人民大众的新晋宠儿。为何“丑”成为欣赏对象,以丑为美?何为“美”“丑”?民间舞蹈的......
【摘要】雅乐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依附于政治,对统治阶级思想有着直观的反映。胡乐是一种外来音乐,在华夷思想浓厚的古......
2012年12月15日,OPPO蓝光中国于深圳雅乐荟国际音响中心举行了新品鉴赏会。作为全国巡回鉴赏会的第一站,活动选址在广东深圳的雅乐荟......
在洛杉矶创立品牌Rodarte的设计二人组Kate Mulleavy和Laura Mulleavy。 由国际知名肖像摄影师Frederic Aranda拍摄,资深时装记......
走进位于潜江市红庙社区的名书记工作室,干净整洁的大厅里,一整面“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奖牌映入......
牛弘(544—610),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隋代名臣,历仕周、隋,在隋代先后任秘书监、礼部尚书、太常卿、吏部尚书、右光禄大夫等职。......
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风采见诸于众多史籍篇章,其中对于阮谱的记载也不少。如宋代郑樵《通志》中载:唐蔡逸撰......
国音乐多声思维的相关文献见于《国语·周语下》,其表述由周景王(公元前?—公元前520)二十三年将铸无射钟所引发。单穆公和伶州鸠与周......
2012年底,汉乐图像研究的新作《礼复乐兴:两汉钟鼓之乐与礼乐文化图考》(以下简称《钟鼓》)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李......
背景链接:1911年,伴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从黄帝时代起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雅乐逐渐消失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21世纪初......
由中国音乐学院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共同主办、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
由杭州师范大学、日本瑞穗雅乐会、韩国呈才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日韩传统雅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历时5天,于2009年11月17日在杭州......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周边国家,在对外传播自身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汲取外来文化的丰富营养,不断充......
2007年4月4日至6日,应中日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重点学科之邀,国际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日本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山口......
《字经》之雅 《周礼·春官·大师》说:“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就是六义,是先人对《诗经》分类及表现手法......
山东男人为什么叫大汉?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李济对我国的人口迁徙和由此导致的人种特征做过深入研究。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