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体现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下,要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要。高中音乐新课程结构的设计思路以清晰的模块呈现,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各种因素,使每节课都有重点,把审美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使音乐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1课堂贯撺正确的审美观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了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特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就素质而言,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课堂教学上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紧紧抓住旋律、节奏、节拍等要素,还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合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出一种向往美好的战胜一切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展现出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2.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诸如专门的音乐教室、手风琴、钢琴、打击乐器等等在内的多种音乐器材。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也建构了专门的音乐教材区域,供学生阅读和查阅资料。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些教具和教材优势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学校导向加上自身的认识,往往将音乐置之于次要位置,他们认为文化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音乐课程,因而不重视导致了高中校园文化的压抑,作为高中音乐老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校本课程,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效的活跃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获得文化知识的时候,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减缓压力。
3.强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之间的综合能力
学科知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相通的,对学生音乐敏感性的培养实际上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达到对审美的认识。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常常有阅读分析会用到音乐性的東西,比如复调式的叙事,这都是借鉴音乐的,所以,音乐课程的开设,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让学生对诸如莫扎特、贝多芬等这样的音乐大师作品欣赏基础之上得到一些文学修养,使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语文中对于作品风格、语文修辞等的理解上。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和艺术性极强的课程,作为教师要能够巧妙的借用各种媒体设备,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得到音乐的熏陶。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你能够够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之中,制造出一种快乐的氛围,促进教学的开展。
5加强对音乐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素养
音乐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对音乐有一定乐感基础之上能够具备必要的阅历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五线谱,而这一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讲五线谱的相关理论知识变成顺口溜或者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一方面节约了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学繁琐的交接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尽量的加强对学生教法的更新,让学生不断的通过对音乐的认识,在已有的对音乐鉴赏能力基础之上达到对音乐本质的热爱,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
6成果展示表现是音乐课堂的落脚点
新课程要求学生参与互动,学会发现、创造,培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能力。课堂上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创作表现是音乐课堂的落脚点。
6.1才艺展示。《音乐鉴赏》必修模块在高一年级开设,课堂上要求通过聆听、介绍、解说、模仿、鉴赏、讨论、实践等等环节活跃课堂。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学生才艺展示,学生既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擅长并喜爱的方式去展示自己,有学生是歌唱,有的是乐器表演,还有舞蹈、相声。在才艺展示环节中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6.2抓住民歌即兴填词演唱的特点,我在《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一课中,让学生即兴填词并演唱,这样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参与课堂创作表现,把握民歌的创作特点,理解民歌的旋律,体会歌曲的美妙。
7对峙反差是音乐课堂的激发点
高中新课程音乐鉴赏教学上体现目标的对峙、内容的对峙、情感的对峙等。利用这些对峙反差,巧妙组织教学,音乐课堂更出彩。例如,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模块第一单元《情感之声——思乡情爱国情》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中国作品(《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节选、钢琴协奏曲《黄河》)和捷克(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意《沃尔塔瓦河》)的鉴赏,学生即有歌唱又有欣赏,作品即有声乐曲又器乐曲等。如在《历史的回响》一课中,听赏《国际歌》,用了两首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国际歌》。一首是唐朝乐队的摇滚版,一首是合唱版,前者用几乎呐喊的声音唱出奴隶的心声,道出共产主义事业的艰难;后者用一种庄严凝重、刚劲果敢的形态召唤千万觉醒的奴隶奔赴战场,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斗争。同一首作品,不同风格,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感受作品。又如在讲到《绚丽的世界音乐——舞蹈篇》一课中,有意识的安排听赏《敦煌梦》选段“伎乐天”,一组敦煌壁画的欣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对比,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意境。高二《歌唱》选修模块第一课中对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等不同音色的探讨,让学生尝试多声部合唱,合唱曲目有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也有专业的声乐曲。应用对峙与较大反差组织音乐教学,体验过程与方法,这样学习音乐新课程,既避免音乐听赏时间过长产生音乐审美疲劳,又感受到音乐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总之,通过教学创新实践,把握住音乐课堂的出发点、基本点、落脚点和激发点,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了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特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就素质而言,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课堂教学上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紧紧抓住旋律、节奏、节拍等要素,还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合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出一种向往美好的战胜一切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展现出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2.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诸如专门的音乐教室、手风琴、钢琴、打击乐器等等在内的多种音乐器材。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也建构了专门的音乐教材区域,供学生阅读和查阅资料。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些教具和教材优势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学校导向加上自身的认识,往往将音乐置之于次要位置,他们认为文化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音乐课程,因而不重视导致了高中校园文化的压抑,作为高中音乐老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校本课程,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效的活跃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获得文化知识的时候,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减缓压力。
3.强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之间的综合能力
学科知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相通的,对学生音乐敏感性的培养实际上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达到对审美的认识。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常常有阅读分析会用到音乐性的東西,比如复调式的叙事,这都是借鉴音乐的,所以,音乐课程的开设,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让学生对诸如莫扎特、贝多芬等这样的音乐大师作品欣赏基础之上得到一些文学修养,使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语文中对于作品风格、语文修辞等的理解上。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和艺术性极强的课程,作为教师要能够巧妙的借用各种媒体设备,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得到音乐的熏陶。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你能够够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之中,制造出一种快乐的氛围,促进教学的开展。
5加强对音乐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素养
音乐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对音乐有一定乐感基础之上能够具备必要的阅历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五线谱,而这一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讲五线谱的相关理论知识变成顺口溜或者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一方面节约了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学繁琐的交接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尽量的加强对学生教法的更新,让学生不断的通过对音乐的认识,在已有的对音乐鉴赏能力基础之上达到对音乐本质的热爱,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
6成果展示表现是音乐课堂的落脚点
新课程要求学生参与互动,学会发现、创造,培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能力。课堂上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创作表现是音乐课堂的落脚点。
6.1才艺展示。《音乐鉴赏》必修模块在高一年级开设,课堂上要求通过聆听、介绍、解说、模仿、鉴赏、讨论、实践等等环节活跃课堂。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学生才艺展示,学生既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擅长并喜爱的方式去展示自己,有学生是歌唱,有的是乐器表演,还有舞蹈、相声。在才艺展示环节中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6.2抓住民歌即兴填词演唱的特点,我在《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一课中,让学生即兴填词并演唱,这样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参与课堂创作表现,把握民歌的创作特点,理解民歌的旋律,体会歌曲的美妙。
7对峙反差是音乐课堂的激发点
高中新课程音乐鉴赏教学上体现目标的对峙、内容的对峙、情感的对峙等。利用这些对峙反差,巧妙组织教学,音乐课堂更出彩。例如,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模块第一单元《情感之声——思乡情爱国情》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中国作品(《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节选、钢琴协奏曲《黄河》)和捷克(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意《沃尔塔瓦河》)的鉴赏,学生即有歌唱又有欣赏,作品即有声乐曲又器乐曲等。如在《历史的回响》一课中,听赏《国际歌》,用了两首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国际歌》。一首是唐朝乐队的摇滚版,一首是合唱版,前者用几乎呐喊的声音唱出奴隶的心声,道出共产主义事业的艰难;后者用一种庄严凝重、刚劲果敢的形态召唤千万觉醒的奴隶奔赴战场,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斗争。同一首作品,不同风格,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感受作品。又如在讲到《绚丽的世界音乐——舞蹈篇》一课中,有意识的安排听赏《敦煌梦》选段“伎乐天”,一组敦煌壁画的欣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对比,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意境。高二《歌唱》选修模块第一课中对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等不同音色的探讨,让学生尝试多声部合唱,合唱曲目有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也有专业的声乐曲。应用对峙与较大反差组织音乐教学,体验过程与方法,这样学习音乐新课程,既避免音乐听赏时间过长产生音乐审美疲劳,又感受到音乐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总之,通过教学创新实践,把握住音乐课堂的出发点、基本点、落脚点和激发点,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