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心理学与初中化学教学密切相关,也是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化学教师结合一般教育心理学认识初中化学教育理论的实质,加深对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了解来进行适宜的课程设计,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学会高效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初中化学教学 学习心理特征 课程设计
随着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初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理论性较强科学学科教育,知识具有新颖性、关联性和递进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角度出发,要起到引导学生提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辅助作用。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如何正确以及有效地学习学科知识,虽然属于文科教育,但可以将科学教育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规范初中化学课程的设计。所以,初中化学教育学者们也基于教育学理论,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的本质的探究,活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1 初中化学教育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尤其在感性认识较强的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复制性的,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反馈结果。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征,要知道刚接触的化学理论事实和观点在他们现有的认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框架结构的相适应性,需要经过思维的加工处理后融入。例如,学习记忆和反馈模型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通过我们的一个感觉器官从环境中接收到一些信号,然后这些信号根据我们先前建立的图式或模式进行解释,然后以修正后的形式合并为新的知识;构建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学习者在构建理解时,他们不只是简单地反应和反应他们所听到的或所读到的,学习者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意义并试图找到规则和秩序。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教育心理学与化学学科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和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的动力。
2 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获得学习记忆主要通过感观上的观察到知觉的直接获得,再通过在大脑中解释、重新安排、比较、储存以及准备的系列“加工处理”从而达到到长期记忆这种储存知识的效果。所以,利用这种学习心理特征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3 具体化构建
我们知道抽象是人大脑的一种想象力。但并不是不可触及的。如果我们对抽象的东西具体到形象化的东西,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纯理论的东西就会变得显而易见。例如,微观世界的原子以及分子我们肉眼是无法观察的,也是抽象化得定义。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微观物质的理解,先用简单的图画以及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去定义不同的化学分子和原子。利用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球代表原子,棍代表化学键,制作不同类型的化学物,例如,氧化物,碳酸化合物以及酸性化合物等。进一步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可以采用多个类似模型模拟反应过程,例如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等。
4 应用性启发
在初中化学学科教育过程当中,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教育的良好实践。然而,化学实验有很多现象以及其理论知识并没有引起学生们足够的注意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然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加强记忆和这种反馈,拓展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的理解。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理解不免有些枯燥,可以搜集一些课外资料讲解它们的作用。例如,我们平时做饭用的铁锅,铁可以补充人体血红蛋白所需的铁元素从而防止贫血;胃药逐渐淘汰铝元素成分,虽然在中和人体的胃酸效果较好,但是该元素积累人体过多会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等等。
5 兴趣上引导
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一门学科的动力,尤其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太多抽象的理论仅仅依靠老师对知识理论的讲解时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主动学习性变强很容易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气体性质时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能动性。将点燃的蜡烛用烧杯盖住,发现过一会蜡烛熄灭。将点燃的蜡烛防止烧杯内,用另一个装满氮气的烧杯倒入,发现蜡烛也熄灭。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第一个实验的兴趣点在于点燃的蜡烛在封闭的条件下逐渐熄灭在于体系内氧气的消耗,加深学生对空气中氧气的理解。第二个实验的兴趣点在于点燃的蜡烛在敞开体系由于无形的氮气倒入,由于密度比空气大,氮气充满整个烧杯,导致蜡烛熄灭。
6 结果与讨论
初中化学教育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基础的科学的态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探究的理解。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中有很多基础的化学知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以及问题的理解与我们是完全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学习者的思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他们有效地接受我们的教学。教学的起点一定是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到达了怎样的知识水平,继而才能组织一门良好的课程。化学老师具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让他们爱上化学学科的能力,但是教师要严格规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实践原则。给学生提供更多基础实验来认识化学,以及给学生提供更多化学与生活的适用素材来走进化学。以提升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为宗旨,鼓励学生自己多动手实验和相互讨论,实现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理解初中化学学科的问题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宇.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5(34):52-58.
[2] 相佃国.几种常见课型的化学教学评价量表的编制[J].化学教育,2011,32(004):18-21.
[3] 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与过程模型[J].今日教育,2017(6):10-13.
[4] 周玉蓮.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 2013, 34(4):77-79.
上海市青浦区颜安中学 (上海市 201501)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初中化学教学 学习心理特征 课程设计
随着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初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理论性较强科学学科教育,知识具有新颖性、关联性和递进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角度出发,要起到引导学生提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辅助作用。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如何正确以及有效地学习学科知识,虽然属于文科教育,但可以将科学教育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规范初中化学课程的设计。所以,初中化学教育学者们也基于教育学理论,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的本质的探究,活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1 初中化学教育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尤其在感性认识较强的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复制性的,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反馈结果。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征,要知道刚接触的化学理论事实和观点在他们现有的认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框架结构的相适应性,需要经过思维的加工处理后融入。例如,学习记忆和反馈模型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通过我们的一个感觉器官从环境中接收到一些信号,然后这些信号根据我们先前建立的图式或模式进行解释,然后以修正后的形式合并为新的知识;构建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学习者在构建理解时,他们不只是简单地反应和反应他们所听到的或所读到的,学习者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意义并试图找到规则和秩序。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教育心理学与化学学科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和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的动力。
2 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获得学习记忆主要通过感观上的观察到知觉的直接获得,再通过在大脑中解释、重新安排、比较、储存以及准备的系列“加工处理”从而达到到长期记忆这种储存知识的效果。所以,利用这种学习心理特征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3 具体化构建
我们知道抽象是人大脑的一种想象力。但并不是不可触及的。如果我们对抽象的东西具体到形象化的东西,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纯理论的东西就会变得显而易见。例如,微观世界的原子以及分子我们肉眼是无法观察的,也是抽象化得定义。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微观物质的理解,先用简单的图画以及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去定义不同的化学分子和原子。利用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球代表原子,棍代表化学键,制作不同类型的化学物,例如,氧化物,碳酸化合物以及酸性化合物等。进一步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可以采用多个类似模型模拟反应过程,例如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等。
4 应用性启发
在初中化学学科教育过程当中,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教育的良好实践。然而,化学实验有很多现象以及其理论知识并没有引起学生们足够的注意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然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加强记忆和这种反馈,拓展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的理解。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理解不免有些枯燥,可以搜集一些课外资料讲解它们的作用。例如,我们平时做饭用的铁锅,铁可以补充人体血红蛋白所需的铁元素从而防止贫血;胃药逐渐淘汰铝元素成分,虽然在中和人体的胃酸效果较好,但是该元素积累人体过多会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等等。
5 兴趣上引导
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一门学科的动力,尤其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太多抽象的理论仅仅依靠老师对知识理论的讲解时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主动学习性变强很容易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气体性质时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能动性。将点燃的蜡烛用烧杯盖住,发现过一会蜡烛熄灭。将点燃的蜡烛防止烧杯内,用另一个装满氮气的烧杯倒入,发现蜡烛也熄灭。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第一个实验的兴趣点在于点燃的蜡烛在封闭的条件下逐渐熄灭在于体系内氧气的消耗,加深学生对空气中氧气的理解。第二个实验的兴趣点在于点燃的蜡烛在敞开体系由于无形的氮气倒入,由于密度比空气大,氮气充满整个烧杯,导致蜡烛熄灭。
6 结果与讨论
初中化学教育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基础的科学的态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探究的理解。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中有很多基础的化学知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以及问题的理解与我们是完全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学习者的思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他们有效地接受我们的教学。教学的起点一定是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到达了怎样的知识水平,继而才能组织一门良好的课程。化学老师具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让他们爱上化学学科的能力,但是教师要严格规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实践原则。给学生提供更多基础实验来认识化学,以及给学生提供更多化学与生活的适用素材来走进化学。以提升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为宗旨,鼓励学生自己多动手实验和相互讨论,实现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理解初中化学学科的问题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宇.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5(34):52-58.
[2] 相佃国.几种常见课型的化学教学评价量表的编制[J].化学教育,2011,32(004):18-21.
[3] 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与过程模型[J].今日教育,2017(6):10-13.
[4] 周玉蓮.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 2013, 34(4):77-79.
上海市青浦区颜安中学 (上海市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