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的教学风格
“返朴归真,温润恰切”是我崇尚和追求的教学风格。“返朴归真,温润恰切”的教学,是真实平和、尊重包容、水到渠成的教学。
我所理解的“返朴归真,温润恰切”至少有两层含义:
其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温润如玉的爱。教师以朴实无华的面貌、典雅柔和的谈吐、淡定自如的言辞感染和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知识真谛的思考和探索中去;教师用宽容的态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暴露思维(包括错误的),借助生成的资源,顺势而为,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新的追求:超越现象揭示隐藏于背后的本质,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其二,为恰当地、自然地搭建抽象与具体、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条理化,直击数学本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来源,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一种“爬坡”的状态。
二、我的成长历程
我的专业成长历程经历了“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大胆实践,追求品质”“渐行渐稳,风格初显”三个重要阶段。此间,深受三位关键人物的影响和启示,促使我在研路中且行且进。
1.心无旁骛,埋头苦干
(1)遇到了第一个关键人物:初中数学老师王老师
我的初中班主任王老师是数学老师,她最擅长指导学生分析解题。课堂上,她最喜欢设置一些问题陷阱,让我们的思维不断暴露,然后让学生们一起笑彼此的“幼稚”。我们感觉上数学课就像走迷宫,往往千辛万苦以为在迷宫里找到出口,却发现是“迷途”。在这种数学训练中,我解数学题的兴趣慢慢提升了。有一次,解一道证明题,王老师让学生们来讲证明思路。一位学生已讲到第5种证法了,王老师再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来?”我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因为我想到了第6种证法,我的手举得高高的。“罗晓彤,你上来讲!”相信当时的心跳超过120下。我的讲解得到了王老师用力的点赞“真棒!”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赞扬声。瞬间,我快乐得要窒息了。从此,我更爱做数学题,我期待每一节数学课的到来。高考时,我毫不犹豫填报了师范类,并选择了数学专业。
(2)在模仿中尝试大容量的教学
工作前五年,我认真勤奋,刻苦实干,基本上模仿着王老师的教学模式。我的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明快,课堂容量非常大,以练为主线,一节课可以完成三十多道题。学生形容我上课就像开火车,只要一不专注,就错过去了。“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来?”这句提问成为我的课堂不变的旋律;学生都在争取我的“真棒!”点赞。通过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解题,我与学生也打成了一片,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一下课就围上来问问题。我从心底里热爱教书,热爱学生,每节课都充满激情和欢笑。1999年,我被推荐参加全国目标教学说课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期间,我在努力追求的事情是:如何让我的学生能有我当年学习数学时的美妙感觉?我所教班级的日常成绩远远高于其他班级,却出现这样的状况:期末考试成绩往往比日常单元测验稍弱。究其原因在于,我在课堂教学中重于“以练为主线”,忽略了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深度剖析,忽略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没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后劲不足。
2.大胆实践,追求品质
(1)遇到了第二个关键人物:全国名师李庚南老师
我于2011年到江苏省南通市跟岗学习,师从人民教育家、江苏省首批名师、全国特级教师李庚南老师。李庾南老师开创的“自学·议论·引导 ”教学法在全国初中数学教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在观课中,我惊奇地发现,李老师的课堂板书没有擦一个字,直到下课,黑板上仍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点、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她的板书都是在动态中与学生一起共同生成的,可以说是师生合作的作品。四十五分钟里,李老师提问学生不下25人次,每个精心设置的问题都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让“学”真正成为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我在反思,为什么我在课堂中不能有效把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契机?李老师致力于“學生课堂学习力”的探索对我的触动太大了。
(2)在启发中探索提升学习力的教学
钦佩于李老师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亦开始认真反思“如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2008-2015年,是我实践与研究的反思转折期,我有目的地做两件事情:
①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南海区大力推广学案教学法,于是,我将所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2013年,我独立完成“基于学案教学法的‘导学·关注’课堂教学模式”的撰写,获得佛山市南海区“十大优秀教学模式”奖励。
②研究“学生的错”。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都会经历无数个“错”,于是我颇有兴趣地聚焦“学生的错”进行研究。
根据普通错题集的优缺点,我不断改良错题集的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活页错题集”,与活页错题本的构建相配套的其他措施包括:有明晰的错题整理流程,凝炼更科学的错题整理指导模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对错题收集、整理、分析、诊断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补救措施和反思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的指导,我设计添加了“错因分析”的新策略:“错题诊断 诊断后反思”策略,指导学生通过理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来提升解题能力,达到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进一步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学习理念”运用其中,以逆向思维切入教学,有意人为设置一些陷阱,激发学生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质疑的现象增多,学生反思能力明显提升。
我于2014年主持南海区教育教学小课题“将错题整理渗透到日常作业中的尝试性研究”被评为优秀等级,更加增强了我研究“学生的错”的信念,也增强了我深化教学研究的底气。在后来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里,“错”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3.渐行渐稳,风格初显
(1)遇到了第三个关键人物:南海区初中数学教研员董磊 董磊,南海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科所所长、初中数学教研员,南海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董所长的睿智、专业素养、敬业境界深深影响和感染我,让我充分领略奋斗的力量。
2013年,我有幸加入董磊名师工作室。在董所长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与学习,使我对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2015年我被聘为南海区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2019年我被聘为南海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和压力,我选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工作室提供给我很多施展才华和学习提升的机会。2013年作市骨干示范课;2013-2015年间参与区微课程开发工作,所设计的微课获市级一等奖;2016年课例获教育部“优课”;2020年网络课例获市级优秀课例奖;2020年作区名师示范课。2017年被邀请担任“同一课堂,走进佛山”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现场展示主讲专家,在专家现场点评环节进行互联网直播点评;2019年担任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数学决赛评委。
(2)在实践中追寻数学教学的本真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研究,不断磨练,我逐渐形成了庄重大气与温婉细腻相互渗透的气质,这是我的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形象。我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雅俗共赏地与学生共处,在课堂上互逗;我更能悦纳学生的“错误”“顽皮”,我的课堂逐渐变得更有包容性,学生可以大胆上台表达;完成习题任务后可以得意洋洋地下去做批改小老师;我愿意花时间让他们展示他们的“奇谈怪论”,哪怕错得很离谱……在45分钟里,充分引导学生看、听、问、练、记、议。我认为:教师应先夯实自己的根基,课堂上应用另一只眼睛看课堂,尽量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一种“爬坡”的状态,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三、我的教学主张
1.用真实温润的情感润泽学生的心灵
“知花莫过育花人,育人要比育花难。”人们常将为人师者比喻为园丁,则教师作为“园丁”,必对园中瓜果树木了解甚明,无论是挺拔郁葱的果树还是羸弱飘摇的果树,都会用真实温潤的情感悉心照料和施肥滋润。数学教学,亦然。学生怀着好奇走进课室,数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里应敞开真心善待学生,疼爱之、扶持之、敦促之,营造安心、自信、执着的磁场。在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究数学真谛的过程中,相互接受、彼此包容。我认为,返朴归真的数学课堂,就是这种师生彼此互爱、和谐理解的课堂。
2.让学生享受一种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
我认为,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方法都为教学目标服务。“不应求全,而应求联”,教师应该站在系统的高度行云流水般教学,以简约、清晰的数学“问题串”为驱动,推动学生卷入数学学习的漩涡中,并共同能有乐此不彼、笛心舒展的感觉。什么时候设问,什么时候反问,什么时候追问,都是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的。
为人师者,并非占据教学的每一刻才堪称为尽心尽职。数学教师的课堂应该语言简洁明了,善于启发,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议;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其学科的气质,要在数学与学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当问题议论时,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啪啪”响;当独立思考时,安静得呼吸都听得到;当一道难题解决了时,欢呼雀跃可以忘乎所以。我认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享受的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就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学习快乐。学习的快乐反过来带给学生更平和而积极的情绪。
3.帮助学生从暴露思维中自然形成更高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李政道博士在中国科技大学的讲台上深情地怀念他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时教授们的教学风格——真实展示教师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他认为这种方法培养了他,造就了他,并把此风格称为暴露思维受挫的“芝加哥风格”。
笔者认为,显露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由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的顺理成章的途径。一为教师通过显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自然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不仅省去多余的讲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二为找机会显露学生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自觉找到突破口,促使学生以后少走弯路,增强研究数学的兴趣。
“返朴归真,温润恰切”是我崇尚和追求的教学风格。“返朴归真,温润恰切”的教学,是真实平和、尊重包容、水到渠成的教学。
我所理解的“返朴归真,温润恰切”至少有两层含义:
其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温润如玉的爱。教师以朴实无华的面貌、典雅柔和的谈吐、淡定自如的言辞感染和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知识真谛的思考和探索中去;教师用宽容的态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暴露思维(包括错误的),借助生成的资源,顺势而为,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新的追求:超越现象揭示隐藏于背后的本质,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其二,为恰当地、自然地搭建抽象与具体、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条理化,直击数学本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来源,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一种“爬坡”的状态。
二、我的成长历程
我的专业成长历程经历了“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大胆实践,追求品质”“渐行渐稳,风格初显”三个重要阶段。此间,深受三位关键人物的影响和启示,促使我在研路中且行且进。
1.心无旁骛,埋头苦干
(1)遇到了第一个关键人物:初中数学老师王老师
我的初中班主任王老师是数学老师,她最擅长指导学生分析解题。课堂上,她最喜欢设置一些问题陷阱,让我们的思维不断暴露,然后让学生们一起笑彼此的“幼稚”。我们感觉上数学课就像走迷宫,往往千辛万苦以为在迷宫里找到出口,却发现是“迷途”。在这种数学训练中,我解数学题的兴趣慢慢提升了。有一次,解一道证明题,王老师让学生们来讲证明思路。一位学生已讲到第5种证法了,王老师再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来?”我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因为我想到了第6种证法,我的手举得高高的。“罗晓彤,你上来讲!”相信当时的心跳超过120下。我的讲解得到了王老师用力的点赞“真棒!”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赞扬声。瞬间,我快乐得要窒息了。从此,我更爱做数学题,我期待每一节数学课的到来。高考时,我毫不犹豫填报了师范类,并选择了数学专业。
(2)在模仿中尝试大容量的教学
工作前五年,我认真勤奋,刻苦实干,基本上模仿着王老师的教学模式。我的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明快,课堂容量非常大,以练为主线,一节课可以完成三十多道题。学生形容我上课就像开火车,只要一不专注,就错过去了。“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来?”这句提问成为我的课堂不变的旋律;学生都在争取我的“真棒!”点赞。通过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解题,我与学生也打成了一片,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一下课就围上来问问题。我从心底里热爱教书,热爱学生,每节课都充满激情和欢笑。1999年,我被推荐参加全国目标教学说课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期间,我在努力追求的事情是:如何让我的学生能有我当年学习数学时的美妙感觉?我所教班级的日常成绩远远高于其他班级,却出现这样的状况:期末考试成绩往往比日常单元测验稍弱。究其原因在于,我在课堂教学中重于“以练为主线”,忽略了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深度剖析,忽略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没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后劲不足。
2.大胆实践,追求品质
(1)遇到了第二个关键人物:全国名师李庚南老师
我于2011年到江苏省南通市跟岗学习,师从人民教育家、江苏省首批名师、全国特级教师李庚南老师。李庾南老师开创的“自学·议论·引导 ”教学法在全国初中数学教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在观课中,我惊奇地发现,李老师的课堂板书没有擦一个字,直到下课,黑板上仍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点、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她的板书都是在动态中与学生一起共同生成的,可以说是师生合作的作品。四十五分钟里,李老师提问学生不下25人次,每个精心设置的问题都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让“学”真正成为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我在反思,为什么我在课堂中不能有效把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契机?李老师致力于“學生课堂学习力”的探索对我的触动太大了。
(2)在启发中探索提升学习力的教学
钦佩于李老师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亦开始认真反思“如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2008-2015年,是我实践与研究的反思转折期,我有目的地做两件事情:
①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南海区大力推广学案教学法,于是,我将所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2013年,我独立完成“基于学案教学法的‘导学·关注’课堂教学模式”的撰写,获得佛山市南海区“十大优秀教学模式”奖励。
②研究“学生的错”。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都会经历无数个“错”,于是我颇有兴趣地聚焦“学生的错”进行研究。
根据普通错题集的优缺点,我不断改良错题集的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活页错题集”,与活页错题本的构建相配套的其他措施包括:有明晰的错题整理流程,凝炼更科学的错题整理指导模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对错题收集、整理、分析、诊断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补救措施和反思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的指导,我设计添加了“错因分析”的新策略:“错题诊断 诊断后反思”策略,指导学生通过理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来提升解题能力,达到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进一步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学习理念”运用其中,以逆向思维切入教学,有意人为设置一些陷阱,激发学生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质疑的现象增多,学生反思能力明显提升。
我于2014年主持南海区教育教学小课题“将错题整理渗透到日常作业中的尝试性研究”被评为优秀等级,更加增强了我研究“学生的错”的信念,也增强了我深化教学研究的底气。在后来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里,“错”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3.渐行渐稳,风格初显
(1)遇到了第三个关键人物:南海区初中数学教研员董磊 董磊,南海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科所所长、初中数学教研员,南海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董所长的睿智、专业素养、敬业境界深深影响和感染我,让我充分领略奋斗的力量。
2013年,我有幸加入董磊名师工作室。在董所长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与学习,使我对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2015年我被聘为南海区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2019年我被聘为南海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和压力,我选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工作室提供给我很多施展才华和学习提升的机会。2013年作市骨干示范课;2013-2015年间参与区微课程开发工作,所设计的微课获市级一等奖;2016年课例获教育部“优课”;2020年网络课例获市级优秀课例奖;2020年作区名师示范课。2017年被邀请担任“同一课堂,走进佛山”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现场展示主讲专家,在专家现场点评环节进行互联网直播点评;2019年担任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数学决赛评委。
(2)在实践中追寻数学教学的本真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研究,不断磨练,我逐渐形成了庄重大气与温婉细腻相互渗透的气质,这是我的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形象。我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雅俗共赏地与学生共处,在课堂上互逗;我更能悦纳学生的“错误”“顽皮”,我的课堂逐渐变得更有包容性,学生可以大胆上台表达;完成习题任务后可以得意洋洋地下去做批改小老师;我愿意花时间让他们展示他们的“奇谈怪论”,哪怕错得很离谱……在45分钟里,充分引导学生看、听、问、练、记、议。我认为:教师应先夯实自己的根基,课堂上应用另一只眼睛看课堂,尽量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一种“爬坡”的状态,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三、我的教学主张
1.用真实温润的情感润泽学生的心灵
“知花莫过育花人,育人要比育花难。”人们常将为人师者比喻为园丁,则教师作为“园丁”,必对园中瓜果树木了解甚明,无论是挺拔郁葱的果树还是羸弱飘摇的果树,都会用真实温潤的情感悉心照料和施肥滋润。数学教学,亦然。学生怀着好奇走进课室,数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里应敞开真心善待学生,疼爱之、扶持之、敦促之,营造安心、自信、执着的磁场。在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究数学真谛的过程中,相互接受、彼此包容。我认为,返朴归真的数学课堂,就是这种师生彼此互爱、和谐理解的课堂。
2.让学生享受一种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
我认为,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方法都为教学目标服务。“不应求全,而应求联”,教师应该站在系统的高度行云流水般教学,以简约、清晰的数学“问题串”为驱动,推动学生卷入数学学习的漩涡中,并共同能有乐此不彼、笛心舒展的感觉。什么时候设问,什么时候反问,什么时候追问,都是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的。
为人师者,并非占据教学的每一刻才堪称为尽心尽职。数学教师的课堂应该语言简洁明了,善于启发,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议;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其学科的气质,要在数学与学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当问题议论时,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啪啪”响;当独立思考时,安静得呼吸都听得到;当一道难题解决了时,欢呼雀跃可以忘乎所以。我认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享受的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就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学习快乐。学习的快乐反过来带给学生更平和而积极的情绪。
3.帮助学生从暴露思维中自然形成更高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李政道博士在中国科技大学的讲台上深情地怀念他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时教授们的教学风格——真实展示教师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他认为这种方法培养了他,造就了他,并把此风格称为暴露思维受挫的“芝加哥风格”。
笔者认为,显露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由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的顺理成章的途径。一为教师通过显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自然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不仅省去多余的讲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二为找机会显露学生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自觉找到突破口,促使学生以后少走弯路,增强研究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