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只想如何教,只强调教学效果,不考虑音乐素质、能力的提高。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要以克服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以下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谈一谈我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有兴趣才能有创新。兴趣和爱好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音乐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不但要教学生唱歌,还要弄懂乐理,学会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欣赏能力以及乐器的演奏能力的提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兴趣、个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重点来设计课堂教学。
1.游戏引趣
教学中适当的游戏是诱发学生学习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练习,然而,它又是一项比较枯燥的练习,如果在训练中反反复复进行,学生很容易厌烦。但在训练中加入“接力”活动,就可起到游戏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2.律动导趣
由于视力残障,我的学生大都好静而不好动,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于是我就结合歌曲、结合学生实际创编适合学生的律动练习,让学生动起来。在律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身体协调,个个精神多了,上课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有时他们还会动脑、动手创编出很多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3.击乐促趣
虽然视力残疾,但我的学生个个对音乐有着极好的悟性。引入适合学生演奏的乐器进课堂成为了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架子鼓这种打击乐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我的音乐课堂中,时常就会开办一个小型的音乐PK会,师生合作,我弹琴、学生敲架子鼓、还有的学生演唱,前去敲鼓的学生们一个个的变换着自己喜欢的、拿手的花样,还时不时的即兴发挥,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搞得非常活跃,学生们的创新潜能也在一点点的被开发出来。
二、激活学生的创新方式
《课堂教学论》指出,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带着音乐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音乐教材”。在这两种基本模式中,第二种模式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用音乐来表现诗句,该用怎样的乐队?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用什么样的调式?民族调式还是西洋大小调?意境如何?让同学们讨论。我给大家听第一遍《春江花月夜》,学生们都觉得乐曲与诗句的意境极为相似,在此基础上我立刻给出本课题目。通过启发,学生对乐曲有了感性的认识。此时,再用一些言简意赅的语言去启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中我告诉学生,乐曲虽然分为好几个段落,但作者采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创作方法,使每个乐段的结尾乐句都是一样的。这种写法引人入胜。在聆听第二遍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阅历、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通过“音、画、诗”三位一体欣赏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感悟音乐,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音乐进行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设置情境,引发创新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相近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通过感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观看音像资料、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讲故事等,只要得当、灵活的运用,定能营造出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青春舞曲》时,我采用谜语导入,播放介绍新疆人文地理的图片,以此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创新。
2.启发想象,激发创新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歌曲《青春舞曲》时,合作创新环节之前,我用多媒体播放玖月奇迹版《青春舞曲》,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创新热情。
3.全员参与,展开创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以小组形式参与活动,达到以优带劣的目的,小组中成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全员参与,展开想象。
4.树立自信,肯定创新
每名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表现都会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但在创作时,学生有时又会觉得拘谨、不好意思,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想法、灵感、创新,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尽情发挥,肯定他们的创新成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与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有兴趣才能有创新。兴趣和爱好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音乐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不但要教学生唱歌,还要弄懂乐理,学会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欣赏能力以及乐器的演奏能力的提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兴趣、个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重点来设计课堂教学。
1.游戏引趣
教学中适当的游戏是诱发学生学习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练习,然而,它又是一项比较枯燥的练习,如果在训练中反反复复进行,学生很容易厌烦。但在训练中加入“接力”活动,就可起到游戏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2.律动导趣
由于视力残障,我的学生大都好静而不好动,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于是我就结合歌曲、结合学生实际创编适合学生的律动练习,让学生动起来。在律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身体协调,个个精神多了,上课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有时他们还会动脑、动手创编出很多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3.击乐促趣
虽然视力残疾,但我的学生个个对音乐有着极好的悟性。引入适合学生演奏的乐器进课堂成为了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架子鼓这种打击乐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我的音乐课堂中,时常就会开办一个小型的音乐PK会,师生合作,我弹琴、学生敲架子鼓、还有的学生演唱,前去敲鼓的学生们一个个的变换着自己喜欢的、拿手的花样,还时不时的即兴发挥,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搞得非常活跃,学生们的创新潜能也在一点点的被开发出来。
二、激活学生的创新方式
《课堂教学论》指出,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带着音乐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音乐教材”。在这两种基本模式中,第二种模式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用音乐来表现诗句,该用怎样的乐队?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用什么样的调式?民族调式还是西洋大小调?意境如何?让同学们讨论。我给大家听第一遍《春江花月夜》,学生们都觉得乐曲与诗句的意境极为相似,在此基础上我立刻给出本课题目。通过启发,学生对乐曲有了感性的认识。此时,再用一些言简意赅的语言去启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中我告诉学生,乐曲虽然分为好几个段落,但作者采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创作方法,使每个乐段的结尾乐句都是一样的。这种写法引人入胜。在聆听第二遍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阅历、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通过“音、画、诗”三位一体欣赏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感悟音乐,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音乐进行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设置情境,引发创新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相近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通过感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观看音像资料、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讲故事等,只要得当、灵活的运用,定能营造出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青春舞曲》时,我采用谜语导入,播放介绍新疆人文地理的图片,以此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创新。
2.启发想象,激发创新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歌曲《青春舞曲》时,合作创新环节之前,我用多媒体播放玖月奇迹版《青春舞曲》,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创新热情。
3.全员参与,展开创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以小组形式参与活动,达到以优带劣的目的,小组中成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全员参与,展开想象。
4.树立自信,肯定创新
每名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表现都会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但在创作时,学生有时又会觉得拘谨、不好意思,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想法、灵感、创新,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尽情发挥,肯定他们的创新成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与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