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代数知识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数知识的学习是在学习算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其特点是用我们的字母来表示数,是数的运算法则及概念的抽象化和公式化。而初一学生必需学会由算术知识到代数知识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数,但它又不是某个具体的数,这种抽象化的概念正是初一学生学习代数的困难所在。
  一、上好第一堂课
  为了克服初一学生对这种抽象化的概念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我们首先要搞好“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节的教学,它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学过的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生活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始终要以小学所学知识为基础,慢慢的加以提高。使学生慢慢的过度到代数知识的学习。
  二、正负数的引入及教学
  正负数概念是通过两种意义相反的量引入,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如果取一个量为基准即“0”,并规定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正”的量,与之相反意义的量就为“负”的量。用“+”表示正,用“-”表示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竞赛答题得分为例进行引入:初始分数都是0分,每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共5题然后设计A队答对3题、答错2题;C队答对2题、答错3题。再引入B、D两队作陪衬提问同学“A队最终得分为10分,那么C队最后得分能不能也用10分表示?” 这样,通过实例引进正、负数,将会有助于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概念。
  三、四则运算
  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在负数的“参算”下往往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果的准确率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加强练习。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
  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尚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结合实例利用数轴来说明绝对值概念后,还得在练习中逐步加深认识、进行巩固。学生在小学做习题,满足于只是进行计算。而到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小学,学生解应用题平常都是采用算术解法,可到了初中就要转到用代数解法(即列方程解应用题)来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转不过弯来,甚至有的学生觉得用算术解法来完成更好做或者是把方程写成x等于甚么或甚么等于x,这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习惯了算术解法而对代数解法还不能很好地掌握造成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差别。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置于特别地位,想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未知量与已知量放在同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瓜葛,确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例如:鸡兔同笼,共有56个头,160只脚,试问鸡、兔各多少年来只?
  算术解法:
  兔数为:80-56=24(只)
  鸡数为:56-24=32(只)
  代数解法:
  设兔为X只,则鸡为(56-X)只,兔的脚数+鸡的脚数=160。
  所以4X+2(56-X)=160
  X=24
  ∴56-24=32
  即兔数有24只,鸡数为32只。
  算法解法利用一个特殊技巧(鸡的头数=鸡的脚数的一半),先求得解决问题的公式,从而作出解答。代数解法只要求用字母X表示兔(鸡)的数学,再考虑X与已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列出一个等式,求出X应取的数值。
  总之,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作为初一数学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对搞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技术能力,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论述了人文素养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素养; 培养模式  任何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主力军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身上的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实都表明,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结合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大专体育教育者认真反思、努力实践、力求创新,承担起肩上义不容辞的使命。本文将对现行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大专体育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进行探讨。 大专体育体育教育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
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在会计工作中产生的,正确处理会计事物和调整会计人员职权和职责的行为规范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意识形态范畴其影响因素很多,如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价值标准等。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会计运行的全部领域和过程。如同其他职业道德,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所有会计从业者在其会计岗位都必须恪守准则、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自身承担的全部
以突破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改革视角,在信息化背景下将公共英语向行业英语转变,同时将其分成文理科对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能力要求,实施分级教学并融入思政元素,构建
俗话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低年级老师最大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本身就蕴含着美。当然,英语语言的产生也源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英语国家的不同文化。初中学生由于从小就生长生活在中国,处于汉语语言的环境下,语言的思维也比较定势,对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了解甚少,因此对英语语言的感知也不那么强烈。那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良好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英语美,在课堂互动中,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从而让学生能进入到美的情境中,体验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哪些数学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许多知名的数学家、教育家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总的来说,数学能力可叙述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进一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这些年来,在数学教学中,曾流行“精讲多练”,“少讲多练”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其结果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