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2)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u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学习的手段。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及实践的基础。阅读也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阅读时学生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其组成及其规律对阅读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播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仅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心情愉快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英语阅读知识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其次,通过师生合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堂上要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学生之间围绕本课的阅读内容进行互相提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因为和蔼可亲的教师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最后,每天的英语课我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我的良好情绪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任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语感是指不通过反复思考就能感知语言含义的能力。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能够快速而正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准确地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结合课文教学,有意识地选择课文中一些语言规范、语意新颖、词语搭配较好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些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的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具体语境体察语句的适用范围,教师相机给予点拨。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
  文章和段落在长度上有明显不同,但是在结构上是非常相似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引出,接着是一系列说明主题句的细节,最后是结尾句。同样,文章是由篇首段、主体段和结论段三部分组成。引言段揭示主题,正文部分对主题分点阐述,结论段对全文归纳总结。同時,无论文章还是段落都要遵循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可以说,文章是段落的扩展,段落是文章的缩影。
  1.篇首段目的在于揭示主题,也就是说,引出文中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从而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通常,篇首段由引语句和中心思想句两部分组成。前者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使读者对文章要讨论的问题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后者向读者交待该文的主题或写作目的。总之,篇首段的作用就是使读者顺利地进入正文。
  2.主体段一般由若干段落组成,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段阐述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一致,有助于说明中心思想,但是只涉及主题的一个方面。
  3.结尾段概括全文的内容,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它往往使用不同的话重新阐述中心思想,从而与篇首段相呼应。
  四、掌握解题技巧
  1.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话题。快速阅读后,仔细阅读短文后的试题,带着问题,重读文章,寻找答案。一般情况下,考题中选择标题,中心句等都可以使用此法。一篇文章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一般情况下主题多数位于每段开头,尤其是新闻报道;少数放在段尾,个别则贯穿在全文中。因此,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使用归纳或者概括法。
  2.根据语境,理解词语意义。在阅读理解题中,理解一个词,不能停留在字面上,。需要进行转换理解,才能揭示出它的实在意义。当然,这种转换理解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形成的语境。
  3.把握住五个“W”和一个“H”。在快读全文,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顺思路,摸清脉络,然后把着眼点转移到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上,尽快地把握住文章的五个“W”(who,when,where,why,what)和一个“H”(how)。
  4.字斟句酌,注意文章细节。有些试题是通过细节来表达中心内容的,因此通读全文,掌握作者思路,寻找文章的信息资料,像图表、时间、史料等就会准确答题,而个别题目则需要计算、推理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5.统观全篇,对照核实答案。做完阅读理解题后,要立足整体,把全文再读一遍,逐一校对各题的答案,注意各题答案是否前后照应。如发现前后意思矛盾,则必定有误选答案。要根据全文意思,认真核查,直到前后统一。
  指导和训练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阅读理解是综合性的题目,要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也不是不能逾越的鸿沟,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经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就能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的正确性,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
其他文献
顾玉龙,号“龙眼”,时事演绎怪侠,独门武功——“大话国际”。从孵蛋(复旦)出壳,曾被央视发往欧洲常驻,是著名战地记者……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制片人。    自从普罗米修斯盗来了火种,人类从此便摆脱了黑暗。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样,火给了人类光明和温暖,火同样带给人类灾难和不幸……    奥林匹克圣火    2008年3月24日当地时间上午,希腊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在赫拉神庙朗诵:“太阳神
[背景]  “空气有质量”是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占据空间》中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要求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性质之一——空气有质量,培养学生细心实验、注重证据、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仪器]铁架台、大小不一的气球、饮料管、棉线、天平、有关空气质量的录像等。  [片段实录]  (学生活动:学生把杯口朝下垂直倒扣入水中。再慢慢倾斜杯子)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一、热门的“冷门专业”  说起“冷门专业”,大家的印象不是“报考人数少”就是“不好就业”,甚至“不受待见”,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冷门专业”开始逆袭,它们不仅不如想象中那样“冷”,而且“含金量”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1.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面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但实际情况却相反,各博物馆,尤其是地市级的博物馆,存在着严重的人才不足问题,就业缺口
【摘要】本文从莱文森会话含义理论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影片《重返17岁》中的人物对白,解释会话中有意识违反准则的语言现象,阐明莱文森会话含义理论对解读影视作品具有的有效性,并使人们深刻体会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会话含义 莱文森 《重返17岁》  目前国内外对会话含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语言学家格莱斯的相关理论展开的,对莱文森的会话含义理论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使之与典型影视作品相结合的研究则更少,对
从政教处出来,我心里还是十分气愤:不就和曾小胖干了一架嘛!我说话是冲了点,但是,至于吗?班主任训,政教处主任也训,而且还认为是我挑起事端。如果不是见不得我们班篮球赛输给高一(3)班,我犯得着和曾小胖过不去吗?  曾小胖今天球打得烂是事实吧,若是平时私下玩,随他怎么玩。可是,今天是代表班级比赛!曾小胖的表现实在太怂了,投篮投不进,传球传不到位,防个人都防不住。真给我们高一(4)班丢人!大家在场外都急
【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empirical study which investigated English-majored sophomores’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performing C-E translation tasks in Yulin University.Through experimental analysis,
今天,新来的数学家庭教师为我上了第一堂课,说实话,之前的小陈老师讲课比她好多了。可是在妈妈冲我吼“你怎么总在说小陈老师的这个那个”时,我就知道,小陈老师再也不会为我上课了,因为他是男的。果然,妈妈辞退了小陈,并给家教中介打电话反复强调:“教我女儿的一定得是个女生!”进入高中后,妈妈对我特别不放心,她似乎要把我屏蔽在一个接触不到男生的环境里。  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男生。我们会在走廊上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two texts of the same genre, one in Chinese and one in English, and compare their realizations of intertextuality. Besides, the similar and different points are analyzed.
【摘 要】大概念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上位概念,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本质概念,它蕴含着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价值对话,因而能在课堂中以其学科体系与哲学观念承载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度量是小学数学学科中一个适切的大概念,具有四重育人价值——数学抽象、数形结合、数学创造、理性思维。为了让数学育人变成可见的生命成长过程,教师可辅以四个教学策略——求真驱动、整体感知、并置模型、自主冒险。  【关键词】大概念;
当下教育乱象丛生,呼吁制度变革也久矣,可现状依旧严苛。作为并未麻木的个人,内心沉郁悲观在所难免。不过,如果一个一线教师只把变革的希望寄予制度改进,相信制度的改进必然带来教育全新气象,我觉得这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未必是光明的事实。制度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约束人不做什么,激发人做点什么,但不能保证人们一定会做什么。好的制度通常是底线守护使,而不是道德和美好强迫者。  只相信顶层的制度设计和变革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