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看叶芝的《驶向拜占庭》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崇高》是最有影响的罗马文论之一,它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把崇高看作是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本文试图总结什么是崇高的思想并以叶芝的诗歌“驶向拜占庭”为例来描述诗人精神上的崇高以及语言的崇高。
  关键词:朗吉弩斯;《论崇高》;《驶向拜占庭》
  中图分类号:I7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9-02
  《驶向拜占庭》一诗是由威廉·巴特勒·叶芝1926年所作,1928年发表在其诗集《钟楼》中。《驶向拜占庭》中探讨了诗人对灵魂与肉体、永恒与生命之间矛盾对立的独特看法。 叙事的“老者”意识到自己不再拥有青春,物欲的生活也不再是他的选择,从而希望通过艺术追求不巧的愿望。拜占庭曾经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它象征着永恒,是精神国度的乐园,因而“老者”开始了前往理想世界“拜占庭”的精神旅程。《论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上的最主要著作之一,它对“崇高”的形式及审美范畴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的角度,本文试图解读《驶向拜占庭》中诗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崇高及语言崇高。
  一、《论崇高》美学理论
  “崇高”的直译就是高度,是用于美学和修辞批评的术语。对于文学作品的崇高,直到《论崇高》的出现才得以界定。《论崇高》是西方美学的重要文论,文论界对其真正作者存在不同看法,但大致认为是雅典修辞学家朗吉弩斯。他认为“崇高”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作者的崇高思想,其二是作品的崇高风格。“崇高的思想”只属于崇高的心灵,因此崇高就是“伟大灵魂的反映”。一部真正崇高的作品应该是和伟大的灵魂相联系的,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崇高的风格”,朗吉弩斯认为,总是体现在措辞的高妙之中。“崇高风格”的标准是:首先,作品要获得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共同喜爱和肯定;也即是朗吉弩斯所说的“永远使人喜爱并且使一切读者喜爱的文辞就是真正高尚和崇高”。其次,“崇高”具有超越主体的性质,具有专横、不可抗拒的效果。崇高是文学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指出,文学作品的崇高来自于五个真正的源泉:其一是庄严伟大的思想、其二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其三是藻饰的技术、其四是高雅的措辞、其五是整体结构的富丽堂皇。在这五项崇高源泉中,前两者主要依赖于天赋、后三着则来自于技巧,庄严伟大的思想是最主要的。朗吉弩斯认为,“崇高的思想是属于崇高的心灵的”,只有精神慷慨高尚、思想充满了庄严的人才能出产崇高的作品。虽然这是天生所具有的能力,但也能够后天地培育我们的灵魂,使之达到高尚。第二个根本来源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矫揉造作的情感是不能产生崇高的作品的。在朗吉弩斯看来,文学作品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对主观情感的反射。
  上述崇高文学作品的来源是先天的,主要依靠作者的天赋,这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是难以获取的;除此之外,崇高的来源还有三项: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及整体结构的富丽堂皇,这就要求作者通过后天的技术培养,充分利用系统的语言手段、正确使用各类修辞并合理安排文章的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文学作品的崇高。
  二、《驶向拜占庭》与崇高
  从《论崇高》的美学理念中可以得出,崇高存在于作者的语言之中。朗吉弩斯认为,崇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其一作者的崇高思想、其二是作品的崇高风格。叶芝的诗歌《驶向拜占庭》既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思想,又展现了作品的崇高风格。
  (一)作者的崇高思想。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灵魂的反映”,对荣华富贵、名利权势漠不关心是一种美德,但真正具有崇高思想的人,是那种既拥有这些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及名利权势却又轻视它们的人。 朗吉弩斯并指出,只有崇高思想的人才能创造出崇高的作品。
  1923年,威廉·巴特勒·叶芝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被当之无愧地认为是当时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享誉世界的声望并未消减他对精神的追求。叶芝写《驶向拜占庭》时,已是63岁高龄,但他还是迫切地想要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对于他来说,除了智慧,一切都会消亡,因此他一生最主要追求的就是智慧的增强及精神的提升,这也就是崇高思想的体现。
  《驶向拜占庭》创作于1926年,那是一个快生活的青年文化年代。1919年正式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通常被认为是新文化思潮“现代主义”到来的主要原因。1923年到20世纪30年代的爱尔兰社会局势并不稳定,都柏林作为爱尔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文化道德沦丧中心,此时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纷纷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从而获得民族独立。作为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主要人物,威廉·巴特勒·叶芝对于实现复兴这一目标有着极大的热情。诗歌《驶向拜占庭》同样也揭示了诗人的愿望:年轻人应该完善自我,提升精神境界;同样也作为一个警示:年轻人他们的青春不会永存,身体和物质总有一天会消散。这也是诗人崇高心灵的表现,他渴望重新繁荣爱尔兰的艺术和文学,并希望爱尔兰文艺复兴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作品的崇高风格。
  朗吉弩斯认为,作品的崇高风格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辞藻的技术;其二是整体结构的富丽堂皇。
  1.《驶向拜占庭》中辞藻的技术。
  《驶向拜占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尤其是象征、对照和反讽。象征的修辞手段贯穿于全诗。第一节,2-3行“青年人互相拥抱着,树上的鸟类—那些垂死的世代—在歌吟”,把“青年人和鸟类”都当作是垂死的世代。第4行“鲑鱼”和“鲭鱼”象征着富足及肥沃,同样也暗示着通向死亡或是精神世界的旅程。第二节,第9-10行“一个老年人不过是卑微的物品,披在一根拐杖上的破衣裳”,此句中的“老年人”被描述为稻草人,稻草人的形象被转化成类似飞翔的灵魂。第16行“来到了这一个圣城拜占庭”,拜占庭被比作为一座圣城,它象征着精神世界。第三节中,圣人、圣火、金枝都象征着永恒。
  《驶向拜占庭》中对照的修辞手法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一节中,生命与死亡的对照,老年人代表着死亡,年轻人,鸟类,鱼类代表着生命,然而自然界的生命终究要走向消亡。第二节中,肉体与灵魂的对照,如破衣裳的老年人,他们的肉体即将消亡,而他们驶向拜占庭的话,灵魂就能得到永恒。第三节中,自然与超自然的对照,死亡与不朽的对照。第四节中,改变与持久的对照,人工与自然的对照等。
  2.《驶向拜占庭》中整体结构的富丽堂皇。
  《驶向拜占庭》整体结构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构成,从而形成必不可少的一个整体。第一节,诗的开端描述着生命的短暂,充满活力的青春也面临着消亡。第二节,诗的发展,叙述者为了获得精神的永生,决定航行驶向理想国度拜占庭。第三节,诗的高潮,叙述者来到拜占庭并请求把他的灵魂带到艺术的永恒境界。第四节,老人的灵魂寄托于不朽的拜占庭艺术品中得以永恒。诗歌的四节紧紧相连,环环相扣,作者带领着读者踏上探求之旅,历经心灵的探求过程,最终达到至真至美的永恒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张中载,赵国新编. 西方古典文论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张定铨, 吴刚. 新编简明英国文学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李潮. 《驶向拜占庭》—叶芝精神归宿的象征之路[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5): 119-123.
  [4]姚健, 林玉鹏. 戏剧人生,不朽艺术—浅析《驶向拜占庭》[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9(1): 123-126.
  作者简介:桂艳平,女,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展的根本路线。高等校学在开展学生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党当路线要求深入学生当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长成。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8-01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随着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度发展,党与百姓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
期刊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怎样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优势,使多效性的教育功能得到合理的强化与整合。而将知识、素质、能力等合理的完成转化与实践运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面临的实质性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1-01  当前,尽管大学语文课被高等职业院校认定为公共基础课,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现代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开始,阐述现代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新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中1+1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校企结合;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5-01  一、引言  我国现代广告设计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艺术设计院校开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汲取了传统艺术资源的丰厚营养,也汲取的各国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它的绘画语言不仅从传统漆画中挖掘提炼出来,而且还发生了一系列的拓展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传统漆画绘画语言特点,分析了中国现代漆画绘画语言的嬗变以及在艺术全球化状况下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中国现代漆画;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是指高校学生党支部为普通大学生、共青团员及学生党员服务,其服务对象是广大高校大学生,其建设的关键是服务。连接党组织和大学生的高校学生党支部,为高校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全面加强高校服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方法比较僵化、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习氛围比较平淡、思政科研经费相对不足。  关键词:教育观念;师资力量;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29-02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相互碰撞,随着改革开放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早先通行的几部文学史著作对初唐宫廷诗基本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其是“诗之极衰”,之所以有如此低的评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初唐宫廷诗自身的局限,即题材单一,形式固定。  关键词:初唐;宫廷诗;三部式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3-01  众所周知,早先通行的几部文学史著作对初唐宫廷诗基本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其是“诗
期刊
摘要:本文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进行大学语文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开创性提出生态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调查分析报告;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6-01  2013年10月,江西科技学院思政部语文教研室为配合《大学语文》教学,在校园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本校该学期
期刊
摘要:杨志勇是陕西旬阳人,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到现在为止已经公开出版了三部散文随笔集。《岁月琐忆》是他最新出版的一部,本文力求从其作品中的人事的书写和他对生活琐事的富有理趣的思考出发,探讨他散文创作中的若干成绩,同时对其创作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和人文关怀方面的不足给予相应的关注。  关键词:杨志勇;《岁月琐忆》;人事;沉思  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幽默是一种常见的形式。情景喜剧经常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达到喜剧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第七季中幽默对话的分析,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来探讨对话中幽默效果的产生,以期提高学习者对情景喜剧中英语幽默的欣赏。  关键词:违背;合作原则;幽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8-01  一、引言  幽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