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首先,教师要精心设疑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做到提问适时、适度、适量。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勤于提问题的心,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题的“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设问”应与学生“质疑”有机结合。
【关键词】设疑;质疑;问题意识;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想要达成良好的教学目的,课堂问题设计格外关键。下文则主要针对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详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而提升其阅读学习能力。
一、教师合理设问,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提出自身看法、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起着格外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精心、合理地选择设计问题,不仅能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又能让其保持对语文阅读持续不断的兴趣度。
(一)适时,扣紧目标设计问题
教师设置问题,必须要保证问题中要囊括教学目标,任何脱离教学目标的设问,均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其次,应在关键点上、疑难上设问,才能事半功倍。如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问:“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描写老人在听琴时的眼神?这个词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悟“平静的”,从“平静”中解读文章丰富的内涵,而感受到老人对青年人的关怀和鼓励,体会到老人的用心良苦。
(二)适量,紧贴课堂进程
课堂问题不宜少,同样也不宜多,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时长有限,次要问题占据大量课堂时间,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机会成本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设问问题时,谨遵适量、适时的设问原则,问该问的问题,不多问,不滥问,选择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问。例如《落花生》一文,“从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类问题,往往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反而能碰撞出交流的火花,而且也不会过多,以致影响课堂进程。
(三)适度,把握问题的难度
设计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加以回答的问题。难度过高,会让学生难以理解问题,产生困惑,而过于简单的设问又起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适度提问同样是教学开展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例如《游园不值》一课教学中,“红杏”为何不译为“红色”这一问题,不仅能直击诗歌主题,还能拓宽学生汉语文学的知识储量。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学会从相同中找出不同,从统一中找出差异,从优点中找缺陷,运用这种求异思维的方法,就能发现问题,从而有问题要问。这就要求教师:
(一)鼓励学生,令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与发言,往往是因为畏惧出错、惧怕人群关注以及他人嘲笑。尤其是基础较为薄弱,平时本身在语文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同学,更加不敢于提出问题,往往是选择不断降低自己课堂存在感的方式参与课堂。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友善交流的课堂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每一位提问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借此给全班学生提供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引导学生,让其勤于提问
另一影响学生课堂提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抓不住课堂学习的进程,也不了解一节课的学习进度,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自然会出现提问频率不高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还要激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力求多元化,不求唯一。对学生的回答,只要是合理的,就给予表扬鼓励,把课堂变成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课堂。
(三)传授学生,促其善于提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回答问题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学会提问这样一种学习方法也同等重要,因此学生如何在日常语文教学之中学会对自己提问,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同样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核心关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并让其对可能提问的地方标注,再研究如何来表述问题。
三、教师“设问”应与学生“质疑”有机结合
教师不知道学生心中的问题,往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仍然不知所云,而传统教学课堂又往往是教师作为主导,因此,学生往往是知疑而不敢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连续追问,学生更只能是被动招架,显然不利于教学推进。
因此,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学生的“质疑”结合起来,然后针对学生质疑与老师提问中的不同处进行细致说明,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过渡时间,反而更有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然后针对教师与学生提问中的相似问题,再展开话题、讨论,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问题作为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在课堂上联系教师与学生的关键。因此,巧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反思能力有所提高,必然能够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志平,李亮.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丁莉,郁琼蕊.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董淑琴,20多年来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这片园地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先后荣获“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金昌市骨干教师”“金昌市青年岗位能手”“金昌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总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公司科技新星”“金昌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作文教学能手”“全国基础教育明星”,还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创新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五年以来的专业技术干部年度考核成绩均为优秀。创优课获甘肃省一等奖,论文《给学生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在全国获一等奖,3篇获二等奖,2篇获三等奖,1篇教学案例获省级二等奖;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获全国三等奖,省级一等奖;编写了四年级阅读教材上、下册,在学生中广泛使用;輔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有1项获全国二等奖,1项获全国三等奖,有2项获甘肃省一等奖,2项获甘肃省二等奖,有13项分获金昌市一、二、三等奖。所带班级的语文教学水平居学校领先地位。
【关键词】设疑;质疑;问题意识;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想要达成良好的教学目的,课堂问题设计格外关键。下文则主要针对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详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而提升其阅读学习能力。
一、教师合理设问,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提出自身看法、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起着格外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精心、合理地选择设计问题,不仅能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又能让其保持对语文阅读持续不断的兴趣度。
(一)适时,扣紧目标设计问题
教师设置问题,必须要保证问题中要囊括教学目标,任何脱离教学目标的设问,均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其次,应在关键点上、疑难上设问,才能事半功倍。如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问:“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描写老人在听琴时的眼神?这个词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悟“平静的”,从“平静”中解读文章丰富的内涵,而感受到老人对青年人的关怀和鼓励,体会到老人的用心良苦。
(二)适量,紧贴课堂进程
课堂问题不宜少,同样也不宜多,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时长有限,次要问题占据大量课堂时间,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机会成本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设问问题时,谨遵适量、适时的设问原则,问该问的问题,不多问,不滥问,选择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问。例如《落花生》一文,“从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类问题,往往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反而能碰撞出交流的火花,而且也不会过多,以致影响课堂进程。
(三)适度,把握问题的难度
设计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加以回答的问题。难度过高,会让学生难以理解问题,产生困惑,而过于简单的设问又起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适度提问同样是教学开展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例如《游园不值》一课教学中,“红杏”为何不译为“红色”这一问题,不仅能直击诗歌主题,还能拓宽学生汉语文学的知识储量。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学会从相同中找出不同,从统一中找出差异,从优点中找缺陷,运用这种求异思维的方法,就能发现问题,从而有问题要问。这就要求教师:
(一)鼓励学生,令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与发言,往往是因为畏惧出错、惧怕人群关注以及他人嘲笑。尤其是基础较为薄弱,平时本身在语文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同学,更加不敢于提出问题,往往是选择不断降低自己课堂存在感的方式参与课堂。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友善交流的课堂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每一位提问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借此给全班学生提供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引导学生,让其勤于提问
另一影响学生课堂提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抓不住课堂学习的进程,也不了解一节课的学习进度,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自然会出现提问频率不高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还要激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力求多元化,不求唯一。对学生的回答,只要是合理的,就给予表扬鼓励,把课堂变成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课堂。
(三)传授学生,促其善于提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回答问题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学会提问这样一种学习方法也同等重要,因此学生如何在日常语文教学之中学会对自己提问,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同样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核心关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并让其对可能提问的地方标注,再研究如何来表述问题。
三、教师“设问”应与学生“质疑”有机结合
教师不知道学生心中的问题,往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仍然不知所云,而传统教学课堂又往往是教师作为主导,因此,学生往往是知疑而不敢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连续追问,学生更只能是被动招架,显然不利于教学推进。
因此,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学生的“质疑”结合起来,然后针对学生质疑与老师提问中的不同处进行细致说明,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过渡时间,反而更有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然后针对教师与学生提问中的相似问题,再展开话题、讨论,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问题作为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在课堂上联系教师与学生的关键。因此,巧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反思能力有所提高,必然能够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志平,李亮.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丁莉,郁琼蕊.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董淑琴,20多年来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这片园地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先后荣获“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金昌市骨干教师”“金昌市青年岗位能手”“金昌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总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公司科技新星”“金昌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作文教学能手”“全国基础教育明星”,还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创新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五年以来的专业技术干部年度考核成绩均为优秀。创优课获甘肃省一等奖,论文《给学生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在全国获一等奖,3篇获二等奖,2篇获三等奖,1篇教学案例获省级二等奖;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获全国三等奖,省级一等奖;编写了四年级阅读教材上、下册,在学生中广泛使用;輔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有1项获全国二等奖,1项获全国三等奖,有2项获甘肃省一等奖,2项获甘肃省二等奖,有13项分获金昌市一、二、三等奖。所带班级的语文教学水平居学校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