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心 感受童画之旅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依据具体的形象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主要培养他们的悟性和兴趣。因此,以上两者都是以情境为核心,符合了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借助具体情景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下面是我对幼儿美术情境教学的分析和理解:
  一、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像非像。(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4-6岁)这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中班进行。
  二、情境教学的方法
  1、以多媒体演示情境。 以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最大优势就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利用多媒体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清晰的图像和声音的感受,为幼儿提供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2、以自然生活展示情境。创作源自生活,幼儿美术是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经常多看,养成观察的习惯。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单个物体的颜色、形状,要注意引导其观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与其它物体之间的联系。 让幼儿学习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是训练观察力的重要手段。选择的绘画内容,除了要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外。还要注重让幼儿自己去观察、体验和感受,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
  3、以表演体会情境。教师应该设计带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内容,如绘制趣味性插图、卡通画、剪纸、布贴画等等。
  如“吹泡泡”一课:我们可在上课的时候,现场为幼儿演示吹泡泡的情景。尽量为幼儿提供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让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真实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影像。幼儿通过教师提供的物质环境,对“吹泡泡”的情景已有了一定的影像,但仅限于那一基本画面,幼儿的思维没有活起来。
  此时,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让画面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随着老师的谈话,幼儿的思维步步前进。这样的描述,不但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吹泡泡的印象,同时也对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有很大的作用。
  三、情境教学的评价方式
  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过程循环往复,是不断向前的过程,评价作品是幼儿重新发现美的阶段,并且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提高阶段。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所感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例:在蜡笔画《房子》(图2)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学习一笔画的方法画了房子的形状,虽然幼儿画得不工整,但画的姿态不一,稚趣可爱。幼儿互相观看,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讲讲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有时幼儿的评价并不正确或表面化,我们可引导幼儿从画面的布置、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这样既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情境教学的学习效果
  通过情境教学,幼儿能大胆参与绘画活动,画面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富创造性,作品极具幼儿个性特点;通过情境教学,幼儿在日常生活会仔细观察各种事物,幼儿作画中不受示范的约束,幼儿在观察力和欣赏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情境教学,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不限制幼儿的作画方法和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情境教学,幼儿作品不受到约束,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教师正面鼓励幼儿,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促使每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通过情境教学,使幼儿充分体验、感受到事物的美。幼儿在美的事物的刺激下,自觉参与美术技能学习,提高了幼儿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往往能给幼儿带来浓厚的兴趣,提高儿童的艺术素养,并更加有利于知识、技能、品德的平衡发展。
其他文献
“生活教育”是陶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反映了他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仍有着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执教的幼儿园位于科教创新区,有着独特的科学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了解、接受这些科学知识,更需要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  一、来源与意义——“生活即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科学教育从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中取材,让孩子觉得“科学并不遥远
情感教育旨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它贯穿在各门学科的教育中。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篇美文佳作无不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可谓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情唤情,激发情感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决定游戏的玩法、材料、角色等。在幼儿园中我们又把游戏分为:区域游戏、创造性游戏等。其中,创造性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这三种游戏深受幼儿的欢迎。  “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结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形象为特点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教学范例的有效引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范例的偏差和误区  1.范例的选择过于泛滥,偏离教学重难点  很多美术老师美术课上准备非常充分,精心选择了很多范画,一堂课花大量的时间欣赏,希望学生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与手段。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各不相等、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每个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师布置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后进生“吃不消” ,优等生
镜头一:刚结束了学校组织的创造性游戏评比,紧接着是体锻评比,接下来是环境评比,还要准备公开课……一个接着一个活动,让老师A觉得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心情也越来越烦躁,一点点小事就能让她大发雷霆,而且非常敏感。搞得配班阿姨和班级里的小朋友都觉得心情压抑,做事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动“雷区”。  镜头二:老师B是一名工作10多年的教师,应该说是工作的黄金时期,但是繁重又繁琐的工作让她对任何事情都越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本着让学生主动提问、自主探索的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读乐写,读写结合呢?关键在于立足文本,找出读写结合的最佳原点,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拓展写话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动笔,勤于表达。下面就小学低年级写话在教学中的训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在读前,赏文作比  在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条核心理念。探究教学现已成为科学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那么,教师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就我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作以交流。  一、注重问题意识,缺泛分
当今社会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也愈发显得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只当作知识的“容器”,还要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传统信息技术课讲练结合的模式不再适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而应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从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