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可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而且中华的传承离不开好的文学作品。作文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写作缺乏素材,一提起写作文就拿着笔不知如何开头,写作能力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素养培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作文不仅要教会孩子一些基础性的字词和句式,更要培养出孩子们文学素养,让他们真正的有感而发,运用恰当的文字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引导和鼓励,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入手:
一、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尽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无法理解到这个深度,但是可以让他们去观察生活中的直观细节,用所学的词汇表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因此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是学会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有感而发的作品才是有意义的文字。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所以,“生活是作文之本。”然而,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是很窄的,这种狭窄的生活范围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麻木和不敏感。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让他们能从身边人、琐碎事中感悟到不平常,找出一点使人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教师要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把所见到,所听到,所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运用文字和文章表达出来。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避免走上虚假的写作歧途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①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②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②不限篇幅和篇数;④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三、从布局进行仿写训练仿
结构的设计、安排是作文写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艰巨的工作。结构安排得如何,更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质量。柳青在谈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时说:“最困难的是结构,或者是组织矛盾”。在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要先写文章的大纲,这即是对文章进行全面的考虑,也使习作的思想内容得以完善的表述。但是结构的安排也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有的学生的文章通篇出现结构杂乱、语句表达不清楚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理论的指导是必须的,但是更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仿写典型范文,通过仿写范文结构安排的方式,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
(1)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
(2)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要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
(3)开展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的课外活动。
(4)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5)开展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
五、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作文向来都与书面表达挂钩,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虽然比口语更正式、更规范,但它与口语一样,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再通过阅读量的积累和作文训练,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素养培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作文不仅要教会孩子一些基础性的字词和句式,更要培养出孩子们文学素养,让他们真正的有感而发,运用恰当的文字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引导和鼓励,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入手:
一、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尽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无法理解到这个深度,但是可以让他们去观察生活中的直观细节,用所学的词汇表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因此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是学会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有感而发的作品才是有意义的文字。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所以,“生活是作文之本。”然而,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是很窄的,这种狭窄的生活范围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麻木和不敏感。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让他们能从身边人、琐碎事中感悟到不平常,找出一点使人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教师要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把所见到,所听到,所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运用文字和文章表达出来。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避免走上虚假的写作歧途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①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②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②不限篇幅和篇数;④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三、从布局进行仿写训练仿
结构的设计、安排是作文写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艰巨的工作。结构安排得如何,更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质量。柳青在谈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时说:“最困难的是结构,或者是组织矛盾”。在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要先写文章的大纲,这即是对文章进行全面的考虑,也使习作的思想内容得以完善的表述。但是结构的安排也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有的学生的文章通篇出现结构杂乱、语句表达不清楚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理论的指导是必须的,但是更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仿写典型范文,通过仿写范文结构安排的方式,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
(1)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
(2)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要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
(3)开展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的课外活动。
(4)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5)开展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
五、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作文向来都与书面表达挂钩,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虽然比口语更正式、更规范,但它与口语一样,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再通过阅读量的积累和作文训练,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