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的认识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引导、指导、开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主动实践的教学统称。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就是说凡是能调动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一切方法都可称为启发式教学,是寓于各种的具体教学之中。它是以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从中总结和概括出教学共同性质和规律,它既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也是教学的方法论。
  二、 启发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
  运用启发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改革“填鸭式”的教法,更要改革教学观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学”。
  (1)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知识。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贯穿于整个程中。如忽视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学,必然导致教学的僵化。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必须服从教学的目标,形式为思维所用,教师要及时创设课堂的情境,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无论是设疑、激趣,还是诱导、点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一段距离,使学生在差距中思考、感悟、挖掘、变通,从而发幽探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不宜多提“是”与“不是”的回答问题。在“是”与“非”的判断中,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侥幸答对的心理,不能培养刻苦钻研和积极动脑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而掌握新的知识。
  (2)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突出“优”。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合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内在的联系,设置启发提纲,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案例,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受阻的可能性,精选案例给学生以启迪,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为外因的指导作用,运用启发式促进学生内因的变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将“激励——案例分析——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程序合理安排,步步深入地启发诱导。
  (3)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是具有主体性、整体性的人,是处于发展中,具有潜能、有个性差异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应当充分研究和充分了解这个世界。所以,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比如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长者、师者“不耻下问”等等。但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相适应,在师生关系上,专制的绝对服从的甚至是奴化的人格不平等主张一直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教育,基本上抹煞以至否定了师生间的平等。虽然我们现在进行的现代教育,但包括在师生关系学上的专制观念在内的各种封建教育的“遗毒”,仍然影响着不少现代教师。当然,这种影响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
  (5)正确对待学生不同的观点。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多向型思维,这种思维正是各具特色的个性反映,其中蕴含着一种怀疑与批判的精神,这种思维苗头可能较稚嫩,却颇具有生命力,切不可轻易否定。当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观点发生碰撞时,应正确对待,首先分析其观点有没有理论依据,对正确的或独到的意见要鼓励、表扬,即使学生的观点不正确,教师也应耐心分析,以理服人,千万不可随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进行社会实践。
  启发式教學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是启迪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启发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既体现了教法的革新,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其他文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我个
期刊
通过我与老师们的探究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有以下几种应用。
期刊
论文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我的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改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小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学英语 渗透 新课改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
期刊
学生对所学言语能够在特定情境中使用,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会使学习兴趣倍增。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开展1分钟讲话,同位互相对话,发动学生定期自办英语手抄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写英语短文等,使其多方位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萌生对英语学科难以割舍的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心理优势,教师要制订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从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入手,牢固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学有兴
期刊
内容摘要:复习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中考复习是初中教学的最后收尾阶段,是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化、完善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就是通过本人平时在上复习课中时的一些思考,引发我对复习课中多个环节的重视,逐步养成在上每一节复习课找准支点的习惯,使学生能够通过复习达到巩固、消化、归纳科学基础知识,提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复习课 现状 寻找支点 思考  一、现今复
期刊
历史作为一门小学科长期存在于师生心目中,课堂上我们往往关注的只是知识的掌握状况,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于是死记硬背的现象比较普遍,更有甚者,课堂就是划重点,背段落。这样的课堂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或者觉得历史的学习就是那么一回事,背背书。其实我们都知道能力的培养远比死记硬背重要的多。本节课中我想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其境  为此,我对本课内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以问题为中心
期刊
微写作,即微型写作,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运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较之长篇大论,“微写作”更贴近现实生活,便于随时随地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微写作的出现,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为适应生活需要而不断学习表达。这个顺应’“微时代”而生的新名词,正在成为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微写作训练是我们在一节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的有效方法,它可
期刊
小学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入门,更是一个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感觉“无话可说”,因而很多老师或许也会感到很茫然。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就结合我从事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入门上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教师在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
期刊
内容摘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它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密切师生关系,拉近情感距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前提;它是启迪学生心智的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创造平等、民主、寬松的教育环境。在师爱中,学生会体验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情感,进而形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温床,它满足了学生被爱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有利于
期刊
如果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那么汉字就是中国的“代言人”,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汉字的内涵极富魅力,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画、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诗歌,汉字是灵动的,但学习汉字的过程却是枯燥的,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汉字、领略汉字之美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