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总结出以下一些方法。
一、延伸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结尾言已尽,但意无限,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学完《蒲公英》一课,可根据结尾处“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这一句延伸情节,让学生大胆想象:这一颗在泥土里茁壮成长的蒲公英种子听到了落在沙漠、湖泊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幸结局后,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中,这颗健壮的种子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二、反面想象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情境的变化,巧妙地运用反面想象,用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如有的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一种正面的思维方式,而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从反面进行想象,以反衬正。如学了《掌声》一课后,我提出一种假设:小英演讲得其实很一般,如果同学们当时没有给予小英真诚而宝贵的支持,班级里没有响起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小英会变得乐观开朗吗?她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呢?学生们纷纷发言:小英仍然会很抑郁、沉闷、自卑,小英仍然会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不愿意让人看到……
三、由此及彼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叩击学生的思维火花。富有想象力、充满激情和幻想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我们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如有的课文展示了主人公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灵活运用起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学生充分领会了高尔基的儿子用美丽的鲜花点缀小岛并奉献给别人的美好心灵,理解了课文语言中蕴涵的“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的道理后,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你准备今后如何向高尔基的儿子学习?如何敬爱自己的父母?如何为班集体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小的爱心?这就把创新思维与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育作用。
四、举一反三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不断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掘想象力因素,创设想象情境。
如有的课文,作者告诉了我们一种想法或做法,教师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引导学生争辩、分析,从而在求异的基础上再求同。学完《司马光》一文,我让学生思考:司马光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办法,你还有什么办法救人?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放一根绳子到缸里,让落水的小朋友抓住绳子,再把他拉出来;有的说,小朋友一起用力把缸推倒;有的说,放一根竹竿到水里,让落水者顺竿爬上来;有的说,我会游泳,可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托出水面……
接着,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想出的这些办法和司马光的办法,哪一种更好?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争辩,学生们明白了,在小朋友落入水缸,随时可能被淹死的情况下,找绳子、竹竿恐怕来不及;几个孩子推倒淹有落水者的大水缸不现实;跳入水缸托起落水者,也会因力气小,救人不及恐怕自己反遭不测。这样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的机智、灵敏以及遇事沉着镇定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假设想象
近年来,“百家讲坛”造就了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纪连海、于丹等一批以教师身份为主的文化明星。这些名家全力追求学术创新,以身示范,鼓励思想个性,学术标新立异,强调雅俗共赏。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改变沉闷、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在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上,追求常讲常新;在同一个论点上,追求讲出个性。
如有的课文学完后,教师可让学生进入情境,假设自己是文中的一员。学完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主人公谈迁,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自己面对厄运的态度。学生兴味盎然,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而创新思维也在想象中得到了延伸。
六、切换角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如有的课文虽然作者已从某一角度讲清了道理,但教师不妨让学生换一个角度,让他们“横看成岭”之后,再“侧看成峰”。学完《小珊迪》一课后,我让学生想象:假如小珊迪兄弟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会怎样呢?有的学生说,我会让爸爸妈妈把他们接到家中居住;有的说,国家会把他们接到福利院去,在那儿他们会生活得十分幸福;有的说,他们兄弟俩在我们国家一定会得到希望工程的捐款,一定会像我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学,接受教育……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博大的爱心,从另一角度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的方法不胜枚举,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滴滴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创设创新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学生必将获益匪浅。
(责编 刘宇帆)
一、延伸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结尾言已尽,但意无限,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学完《蒲公英》一课,可根据结尾处“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这一句延伸情节,让学生大胆想象:这一颗在泥土里茁壮成长的蒲公英种子听到了落在沙漠、湖泊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幸结局后,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中,这颗健壮的种子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二、反面想象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情境的变化,巧妙地运用反面想象,用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如有的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一种正面的思维方式,而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从反面进行想象,以反衬正。如学了《掌声》一课后,我提出一种假设:小英演讲得其实很一般,如果同学们当时没有给予小英真诚而宝贵的支持,班级里没有响起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小英会变得乐观开朗吗?她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呢?学生们纷纷发言:小英仍然会很抑郁、沉闷、自卑,小英仍然会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不愿意让人看到……
三、由此及彼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叩击学生的思维火花。富有想象力、充满激情和幻想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我们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如有的课文展示了主人公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灵活运用起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学生充分领会了高尔基的儿子用美丽的鲜花点缀小岛并奉献给别人的美好心灵,理解了课文语言中蕴涵的“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的道理后,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你准备今后如何向高尔基的儿子学习?如何敬爱自己的父母?如何为班集体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小的爱心?这就把创新思维与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育作用。
四、举一反三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不断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掘想象力因素,创设想象情境。
如有的课文,作者告诉了我们一种想法或做法,教师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引导学生争辩、分析,从而在求异的基础上再求同。学完《司马光》一文,我让学生思考:司马光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办法,你还有什么办法救人?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放一根绳子到缸里,让落水的小朋友抓住绳子,再把他拉出来;有的说,小朋友一起用力把缸推倒;有的说,放一根竹竿到水里,让落水者顺竿爬上来;有的说,我会游泳,可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托出水面……
接着,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想出的这些办法和司马光的办法,哪一种更好?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争辩,学生们明白了,在小朋友落入水缸,随时可能被淹死的情况下,找绳子、竹竿恐怕来不及;几个孩子推倒淹有落水者的大水缸不现实;跳入水缸托起落水者,也会因力气小,救人不及恐怕自己反遭不测。这样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的机智、灵敏以及遇事沉着镇定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假设想象
近年来,“百家讲坛”造就了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纪连海、于丹等一批以教师身份为主的文化明星。这些名家全力追求学术创新,以身示范,鼓励思想个性,学术标新立异,强调雅俗共赏。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改变沉闷、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在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上,追求常讲常新;在同一个论点上,追求讲出个性。
如有的课文学完后,教师可让学生进入情境,假设自己是文中的一员。学完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主人公谈迁,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自己面对厄运的态度。学生兴味盎然,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而创新思维也在想象中得到了延伸。
六、切换角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如有的课文虽然作者已从某一角度讲清了道理,但教师不妨让学生换一个角度,让他们“横看成岭”之后,再“侧看成峰”。学完《小珊迪》一课后,我让学生想象:假如小珊迪兄弟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会怎样呢?有的学生说,我会让爸爸妈妈把他们接到家中居住;有的说,国家会把他们接到福利院去,在那儿他们会生活得十分幸福;有的说,他们兄弟俩在我们国家一定会得到希望工程的捐款,一定会像我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学,接受教育……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博大的爱心,从另一角度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的方法不胜枚举,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滴滴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创设创新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学生必将获益匪浅。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