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会林木展:务实沟通,促区域产业优势互补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j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年商机无限,岁岁精彩有约。2015年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展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专业展还在延续着东博会的精彩。2015年11月19日,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林产品与木制品展在中国南宁盛大开幕。
  东博会林木展作为东博会“一主多专”展览新格局的重要组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林木业提供了科学、便捷的交流平台,将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优势互补。
  展览内容紧扣区域市场需要
  据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黄媛介绍,2015东博会林木展共吸引了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印度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家企业前来参展,外商比例达25%,共有六个国家的林产、林木业协会等专业商协会,以及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国际木文化协会等国际组织出席。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首批中国森林食品认证企业授牌仪式,为来自中国多个省份的森林食品企业颁发认证证书。


  2015东博会林木展主办方根据中国与东盟林木业产业链发展进程和需求,精心设计展览内容,展览规模和品质有较大提升。展出内容有林木产品、林业机械、林木技术及产业链上的其他产品。其中,越南贸易促进局再次协办林木展,展出其特色红木产品;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企业带来本国特色的珍贵木材家具、工艺品和家居用品等。中国企业重点展示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木工机械产品、特色经济林及花卉苗木产品、林业先进技术等方面的产品和项目。
  红木家具和红木工艺品作为东盟和广西区域内的特色产品,是2015东博会林木展的重要参展类别之一。越南作为中国在东盟第一大红木家具进口国,红木家具仍是其参展主推的展品。据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进口红木制品总量49493件,总金额达906.45万美元,其中95%来自越南。2015年已是越南第五年在东博会林木展中包馆展出其红木制品。越南驻南宁总领事范清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商品在越南深受消费者青睐,并期待包括红木企业在内的更多中国企业前往越南参展、经营和投资。
  中国广西东兴市是中国红木主要生产和进出口集散地。2015年东博会林木展中,东兴市首次整体包馆,设东兴精品红木馆,展示其高端品牌红木家具。据东兴市市长陈建林介绍,东兴市正逐步完善红木产业规划,着力打造一个占地约133公顷的高端红木产业园区。政府近期还将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改善设备、提升制造和加工工艺。东兴市的红木生产经营已初具规模,希望通过东博会林木展这一平台,提高东兴红木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业平台体现务实合作积极态度
  除了商品展示,本次东博会林木展还举办了多个专业论坛和贸易对接活动,包括“第五届中国(南宁)—东盟林产品国际贸易论坛”、“2015中国—东盟人造板合作发展大会”、“2015中国—东盟国际木文化论坛”、“2015中国—越南林产木制品贸易对接洽谈会”、“2015第三届木工机械采购对接会”、“2015广西特色经济林产品专题研讨会”等。来自东盟国家的六个专业协会踊跃参与2015年的活动和论坛,并有多家科研机构出席,内容更专业,瞄准了当前林木业中最具潜力的数个领域,在领域内部搭建了更科学、便捷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及打造中国—东盟“钻石十年”的战略背景下,这些论坛和活动紧紧围绕双边林业领域合作的新商机开展实质性对话,更有利于带动中国—东盟林木业整体合作和交流、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融合升级。本次林木展还举办了木旋现场演示、第四届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等精彩活动。


  中国—东盟林木业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与东盟在林业领域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2014年1-11月,中国原木与锯材进口量共计7012.65万立方米;木制家具进口量为701.81万件,金额达57696.04万美元;出口方面也呈现良好趋势。近年来通过东博会林木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林产品贸易、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展览规模逐年扩大,专业化程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广西是中国林业大省,与东盟国家在林业产业结构上互补性较强,林业生产技术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通过东博会林木展平台,能够促进广西与东盟国家及中国国内省市的林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15东博会林木展展品丰富,注重展销结合,不断延伸展会价值链,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及中国国内省市参会企业和客商创造更多商机。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莫一平认为,2015东博会林木展的成功举办,为双边林木业及相关产业提供了科学、高效、系统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实现双边产业优势互补,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上的有效互补、相互融合,将对促进双边其他领域的相互沟通产生积极的作用。未来,东博会林木展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目前,东博会林木展是中国国内同类展会中东盟国家参与度最高、国际性最强的展会之一,是东博会旗下规模最大的专业展,已成功举办5届,规模从最初的4个展厅发展为6个展厅,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历届林木展累计吸引专业观众35万人,贸易成交额累计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其他文献
“买一袋老挝大米回去尝尝。”2016年春节期间,在中国广西南宁一家超市的大米货架前,面对泰国、越南、柬埔寨以及老挝等国家的进口大米时,很多市民选购了原产老挝的大米。  2015年12月10日,在老挝的沙湾拿吉省举行了老挝大米输华启动仪式,标志着老挝从此开始对中国进行大米批量出口。这是继泰国、越南等国家之后,又一个向中国大批出口大米的东盟国家。广西南宁成为了东盟国家大米出口盛况的缩影,以及东盟大米出
期刊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GPS定位显示这只是海上一个点。不难想象这曾经是一片“无陆域、无港口、无路线、无产业、无物流”的海域。但了解她的人又不禁被保税港区创造的“北部湾速度”所震撼:一天填海造地40亩,一天海上修路600米,七天建成一层楼。  2008年,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7年多来,保税港区建设风生水起,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南方沿海的闪耀之星,区域合作的标杆。  因“海”而兴,物流天下  2
期刊
《三国演义》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记者日前在柬埔寨采访时发现,“三国”已经成为当地观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热词。不少当地民众能够说出曹操、孔明等三国人物的名字,甚至与记者聊起“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这与柬埔寨语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密不可分。  观众纷纷通过网络为《三国演义》点赞  2015年5月,由中国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译制的柬语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随即
期刊
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是经济区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涉及领域广,涉及部门多,涉及利益大,不同领域推进难易程度不同,面临的困难不同,有些甚至无先例可借鉴,需要科学谋划,大胆尝试,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2016年是北部湾经济区设立10周年,也是经济区同城化改革的第3年。3年来同城化改革力度由浅至深,改革领域范围从小到大,充分释放了改革的活力,为经济区的升级发展增添了全新动力。  3年来,在各牵
期刊
北部湾,南海西北部一道蔚蓝色的弧形海湾。  两千多年前,历史在这里凝聚成一幅壮丽的画卷:一艘艘满载陶瓷、丝绸的船只从这里扬帆出海,铺就了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联通中西方文明的“先行者”。  风卷千层浪,潮涌北部湾。跨越千年岁月,历史又在这里传奇地轮回,见证了沧桑巨变的北部湾再次闯入世人的视野。在这道蔚蓝海湾上诞生的北部湾经济区,正从深化改革到扩大开放,在“十三五”战略中沐浴着新常态,面临
期刊
据新华社6月15日报道,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育塔萨当天在曼谷举行的“泰国旅游业现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相关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泰国接待外国游客约为1667万人次,同比增长13%;同时来自外国游客的旅游收入约8240亿泰铢(约合1538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7%。  另据泰国旅游和体育部的数据,2016年1~4月共有约1168万名外国游客赴泰旅游,中国内地游客约344万,约占29%,同比增
期刊
June 7, 2016 (Vientiane Times)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as instructed its provincial departments not to facilitate or grant permission for the export of all kinds of unfinished woo
期刊
新加坡正朝着一个更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前进。2015年,由aAdvantage Consulting Group和英国Barrett Values Centre联合进行的《新加坡国民价值观评估》调查显示,民众不再认为国家的价值观在恶化,而且,与三年前相比,人们更珍惜与其他人的关系、和平以及环境议题。而据新加坡行善运动的最新一次调查显示,44%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居民变得更亲切和蔼了,而上一次调查这个数字
期刊
互联是沟通的前提,互通是合作的基础。在海丝建设中,互联互通亦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而作为海上互联互通最主要的受益者,港口城市既有推动互联互通的积极性,也有参与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条件,理应在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中发挥出城市的光和热。  2013年,由中国—东盟共建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宣布启动。合作网立足港口城市,做好“点”的工作;以航线互联、信息互通为突破口,写好“面”的文章,全力推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  “南洋画风”  “南洋画风”的说法最早出现在1919年,见诸华人对于南洋或者说东南亚的描述。而今,这一表述依然时常被运用,特别是在艺术史领域,南洋风格与新加坡早期现代艺术息息相关。  在国立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