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信峰会看中国外交新动向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1日,第四次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
  这次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峰会,被赋予亚信进程历史上具有“升级换代”功能的重大意义。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写入了《上海宣言》,中俄签订的包括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在内数十项合作协议,彰显了中俄在战略上进一步接近的趋势。
  毫无疑问,上海亚信峰会的成功举行,是中国今年“主场外交”的成功运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周方银教授认为,亚信峰会以前所未有的阵势召开,本身就说明了中国重视亚信平台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今年中国外交的开局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周边问题和麻烦不断,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趋势更加明显。中国把包括亚信峰会和APEC峰会在内的两场峰会办好,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外交上被动的局面”。

“升级”亚信机制的深意


  亚信会议的全称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1992年10月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倡议后建立的地区性安全对话与合作论坛。纳扎尔巴耶夫当初提出这一倡议,初衷是应对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存在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从1992年亚信进程正式启动到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的召开,亚信会议经过22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相对边缘化的地区对话论坛发展成了具有一定程度的机制化和功能性的地区合作组织。在上海亚信峰会上,出席会议的有46个国家的代表,包括11位国家元首、2位政府首脑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在会议规模和出席人员规格上创造了亚信峰会之最。正因为如此,这次亚信峰会被称为是具有“升级换代”功能的关键会议。
  与其他区域和全球性合作机制发展历史相似,亚信会议发展历程再次表明,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大国因素的注入,是地区合作机制演变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中国从亚信会议筹建之初就积极参与,但这种参与程度在2012年接过亚信轮值主席国大旗后出现了“质变”。中国对亚信会议态度的变化,与中国实力上升、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在俄罗斯的多边外交中,亚信会议在排序上历来都没有占据重要位置。对这一次亚信峰会的重视,与目前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而增加的外部战略压力不无关系。
  “在目前这个阶段,把亚信成员国召集起来,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上海亚信峰会能成功召开,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俄之间的战略协调。如果不是俄罗斯的大力配合,这次亚信峰会肯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周方银说。
与其他区域和全球性合作机制发展历史相似,亚信会议发展历程再次表明,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大国因素的注入,是地区合作机制演变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曾表示,2014年中国的外交将继续积极进取,“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发挥更大中国作用”。中国对亚信峰会的重视正是“积极外交”的体现。也就是说,中国的外交并没有纠缠于错综复杂的周边争议,而是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主动塑造中国外交新局面。
  周方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这次亚信峰会,体现了中国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对中亚地区的重视。在大国外交层面,也延续了去年重视俄罗斯的做法。“在东面受到战略挤压的情况下,中国以更大力度经营西面,能有效拓展战略空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应对东面战略压力的能力。”
  中国主动“升级”亚信机制,有“务实”的一面,也有“务虚”的一面。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看来,除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加大对亚信机制的外交投入,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中国国内的暴力恐怖问题正在凸显,中国需要得到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配合。另一方面,通过亚信峰会,中国也拓展了与俄罗斯的关系。
  周方银认为,上海亚信峰会还有“心理”层面的意义。“4月份奥巴马在东亚走了一圈,5月份越南和菲律宾又在南海‘闹事’,这说明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高调并成功地举办亚信峰会,本身就向外界表明,在亚洲安全问题上中国并没有被边缘化。而且亚信机制的升级,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弱化对美国围堵中国战略的预期,从心理层面对东亚有关国家产生影响。”

亚洲安全观不是门罗主义


  提出中国的“亚洲安全观”,是上海亚信峰会的一大看点。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时说:“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习近平还指出,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这一表述被某些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版的“门罗主义”。指责中国搞“门罗主义”已不新鲜,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数年前就曾撰文称:“随着中国权力的不断增长,它将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就像美国将欧洲大国赶出西半球一样。我们可以预期,中国也将提出自己版本的门罗主义,就像日本在1930年代做的那样。”在今年初再版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美国1823年提出的“门罗主义”的经典表述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从翻译上也可以说成“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更为关键的是,从历史上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从战略上确实是把美洲看作“美国人的美洲”。而且美国也曾在1879年打着门罗主义的旗号试图“调停”智利与玻利维亚、秘鲁之间的冲突。
  周方银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这个表述,跟门罗主义有本质不同。他分析称,“亚洲事务亚洲人解决”的完整表述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亚洲的问题由亚洲人民自己处理,没有说要由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大国来处理,这与美国的“门罗主义”明显不同;其二,连用3个“归根结底”,突出的不是“现在、当下”,而是未来趋势。“这种表述既考虑了亚洲安全的现实,也兼顾了亚洲安全的未来。”   “‘亚洲事务由亚洲人解决’这一说法最早是由哈萨克斯坦方面提出来的,事实上中国只不过是呼应了这一说法。”金灿荣表示。他分析说,从中国的角度讲,我们肯定尽量不把亚洲安全观与美国的门罗主义联系起来。当然,不排除中国有通过这个说法来对冲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考虑,但中国在亚洲安全问题上不会刻意突出这一说法。不过,金灿荣也强调,借亚信峰会这个平台,推出“亚洲事务亚洲人解决”这一概念,也是为未来中国的战略操作提供一种铺垫。在周方银看来,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表述既大胆又严谨。“中国学术界对类似提法一直比较避讳,很少有学者尝试‘突破’。中国领导人在重大国际场合提出来,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外交实践上都可能会引发触动。”
  冷战后亚洲安全由美国同盟体系“维护”,长期以来都是被广为接受的观念。中国提出亚洲安全观,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种观念的“解构”。中国强调“亚洲国家自己处理亚洲事务”,既是对亚洲安全现实的尊重,也与中国的外交原则以及外交战略相呼应。金灿荣表示:“从涵盖范围来看,亚信平台主要是以亚洲陆地国家为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比如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就不是美国这样的外部大国能解决的,根本上还是要靠印巴自己来解决。”从中国的外交原则来看,中国向来主张由直接相关当事国之间解决争议问题,这无疑是在影射美国深度介入东亚海洋问题争议。中国的亚洲安全观主张“亚洲问题亚洲化”、“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更是对美国借亚洲同盟体系主导亚洲安全问题的一种直接回应。

中俄战略接近“美国造”


  上海亚信峰会的另一大看点是中俄在战略上的接近。这次峰会期间,中俄敲定了谈判长达10年的天然气合作项目。普京访华期间,除了广受关注的计划累计向中国供气30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世纪大单”,中俄双方还签署了数十份合作协议,涵盖航空、通信、电力、金融等多个领域。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更具象征意义的是,随普京来华的还有参加中俄联合军演的俄海军舰队。亚信峰会让外界见证了中俄战略接近,而且这种接近并没有在峰会落幕后结束。5月27日,俄有关方面透露,有关俄罗斯向中国出售苏-35战机、S-400导弹系统等的军购谈判已接近尾声,6月将会有“不可想象”的中俄军购大单成果。
  中俄战略上的互动,必将对地缘政治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者亚历山大·帕诺夫表示:“普京对中国的访问是在乌克兰事件之前就计划好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在国际上巩固战略伙伴关系和推行经济合作。但乌克兰危机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使这个访问具有了更为重要的全球意义。”美国学者戴维·戈登更是认为,普京的这次访问可能预示着一个美俄中三边关系新时代的开始,这对曾主导冷战后期的三边关系如今正在“卷土重来”,不过这次美国不再是主导角色。“最近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陷入僵局,北京因此变成了新的战略支点,成为最有可能从中得利的一方。不过由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中国把美国视为最重要的伙伴。也就是说,即使中国在美俄间搞平衡,也不会冒险激化与美国的关系。”
  “中俄在战略上确实在接近,这里面有相当多的原因是美国造成的。”金灿荣说。他分析称,美国针对中国与俄罗斯的一系列外交行为,客观上迫使中俄两国接近。但与此同时,中俄双方都很注意,公开声明两国的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当然,中俄战略接近对中美俄三边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如果美国继续挤压中俄的战略空间,那么中俄无疑会进一步靠拢。”周方银表示,“中国可能在考虑先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外交行动,巩固战略基础,丰富战略资源,然后再跟美国谈如何处理中美关系。”
  无论是中国高调举办亚信峰会、公开提出亚洲安全观,还是大幅提升中俄战略合作水平,都凸显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向“有所作为”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现在的情况不是在战略层面上思考“是否作为”,而是在战术上实践“如何作为”。
  在国际关系学者们看来,亚信峰会前,中国石油公司在西沙海域进行石油勘探,越南的抗议肯定在中国的预料之中。按照中国以前的传统思路,有重大外事活动,外交上都会比较克制。但这次中国没有这么做,越南的抗议乃至美国的警告,事实上也没有对亚信峰会的召开产生影响。这一方面打破了中国外交以前的“心理套路”,另一方面,中国利用亚信峰会造成的声势,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越南把这次冲突国际化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最近两三年,时不时有官员辞职,包括有一定级别和职务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出走,在外界看来,多少会有点神秘色彩。但在一些辞职官员眼中,自己“没什么神秘的地方”。  “离开也好,留下也罢,大家不应过多用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李红辉说。早前,李红辉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政研室主任。如今,他是法制盛邦(东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  而菅志远,原是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市;每一个摄影师的镜头,都是摄影师赤子,隋怀的寄托。因为了解和关注,这个镜头不但能捕捉这座城市瞬息万变的容颜,还能抓拍下她最精彩的内核;因为热爱和寄望,这个镜头不但能展示这座城市美丽的外观,还能定格她深邃的灵魂。  广州,无疑便是摄影师镜头下、一座充满感召力的都市。  2000多年南越古都的神韵,为广州留下了无数华彩乐章;绿榕书院朗朗的颂读,伴着海上丝路繁盛的明
11月6日下午1时许,中山大学学人馆一楼大厅。一位瘦高的白发长者,急匆匆从门外闪进。  “这是我第二次体验广州BRT(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统),感觉很不错。”还没坐定,长者就急着和《南风窗》记者分享他的感受。兴奋和好奇,填满岁月刻在他脸上的重重皱纹。  惊叹和欣赏,不是因为长者没见过世面。长者来自英国,名叫Robin Hambleton,是西英格兰大学的教授。  Robin Hambleton,也是城
美国国策顾问、外交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乔治·凯南的经典著作《美国大外交》演讲集,是公认的影响美国外交的作品。该书的3次再版,几乎都选在华盛顿对外政策面临重大挑战的关头:1979年适逢伊朗革命与苏联入侵阿富汗,1984年见证了莫斯科15个月中的第二次首脑更迭,中译本依据的2012年版则是在奥巴马政府撤出中东、转入亚太“再平衡”之际再行修订。这种多少带点偶然的巧合,呼应了凯南本人在1951年本书初版
目前,全球人道灾难重重,包括气候变化、资源耗竭、金融危机、教育缺乏、贫困蔓延和食品不安全在内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尽管无法纠正这些问题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我们尚有能力应对局面。  不管是受危机打击的经济体还是欣欣向荣的经济体,都无法完全消除贫困、改善教育等公共品的供给,以及公平有效地保持和配置渔业和热带雨林等集体财产。与此同时,社会越来越分裂,与孤独感和压力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现有的治理结
腾讯微信推出发红包、抢红包、讨要红包等活动。从除夕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数已超过500万户,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9412个。虽然红包的金额都不大,但社交群的人气因此迅速提升;为了支付和提取现金,微信让用户绑定了银行卡,开始熟悉移动支付和小额无卡转账。
《自然》10月29日  杂志封面图片是:与一个细菌核糖开关的适配体,结合在小分子Ribocil的共晶结构图,核糖开关适配体在与Ribocil结合时呈蝴蝶折形态。这是著名医药公司默克,针对细菌核糖开关研发的新型合成抗生素Ribocil。由于“黄素单核苷酸核糖体开关”传导所带来的生物呈现,这种新药(Ribocil)能够阻断核黄素生物合成所需的ribB基因,抑制细菌细胞生长。目前在对小白鼠的实验中,该抗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起源于英国。时至今日,这种比美国国家历史还要长久的审判制度,它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对刑事审判案的判决作用和后果,并不总是受到好评,原因是它曾经数次出现过放走坏人和冤枉好人的审判结果。学术界甚至对此有些争论,认为这种制度没有必要在当今的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再实施了。法律心理学教授彼得·J·梵克彭(Peter J. van Koppen)就曾撰文:“陪审团庭审—‘反对’”,认为陪审团庭审比
巴黎恐怖袭击对于人类的影响恐怕未会在短时间内消化,而近年来大屠杀的阴影笼罩在全球,翻译引进的思想类图书反映了不同领域学者在这方面的思考。  就如同美国的“9·11”事件不但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全球政治态势一样,巴黎恐怖袭击的影响同样深远。各种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一恐怖袭击事件,自然也有不同的结论。要知道在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惊魂未定的人群很容易将矛头指向自己
近年来,工业领域最具革命性、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变革,很可能是手机从“通讯工具”向“移动终端”的过渡。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年1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达到10亿部。  无论在功能手机时代,还是在智能手机时代,“中国制造”一直保持着在手机制造环节毫无争议的统治地位。按照业内的估计,这10亿部手机中,至少六成在中国完成生产。可是在手机制造业最关键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