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越来越多市场参与者开始将发展交易银行作为未来的新增长点,全球交易银行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交易银行业务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正遭受到收入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即使对深耕市场多年的大型跨国银行也是如此。作为交易银行市场的“五巨头”,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摩根大通的交易银行业务都显示出了较大的波动性(图1)。
从图1可见,2012年以来,除德意志银行外,其余4家银行的交易银行业务都走出了先下跌再反弹的走势。4家银行中,摩根大通在2014年迎来了近年来交易银行营收的最低点,其余3家则是在2015年。4家银行的交易银行业务在这一时期走出低谷的原因有二:一是全球贸易触底反弹。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量为3.67万亿美元,这是继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次低点,此后全球贸易量开始逐步走高,对交易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美联储加息。自2015年底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以来,美国进入了新一轮加息周期,带动了各行现金管理业务盈利逐步向好。
虽然都面对着相同的全球市场,五家银行的交易银行业务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图1走势显示,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交易银行收入较为稳定。花旗银行的交易银行单元(TTS)被认为是花旗银行的“支柱”,为集团贡献了68%的存款,近年来收入占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得益于美国及亚洲等地的利率上升,汇丰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收入增长强劲,为集团贡献了超过8亿美元的收入,同时,汇丰银行的亚洲业务为汇丰银行贡献了75%的利润。与汇丰银行相似,渣打银行的交易银行收入的大幅改善也主要归功于现金管理业务,2016年,渣打银行主动调整了现金管理发展策略以适应变化的利率环境,其现金管理收入在2017年获得了27%的增长。与其他几家银行不同,摩根大通一直是投资银行界的“大佬”,凭借其投资银行在全球投资银行领域的领导地位,2013年,摩根大通将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并入同一板块, 以形成更好的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此外,与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摩根大通的交易银行重心主要位于美国本土,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到5%。2017年,摩根大通基于美国本土的交易银行业务增长强劲,同比增长23%。
德意志银行近年来可谓是命运多舛。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大幅亏损后,德意志银行2017年净利润为-7.35亿欧元,亏损面有所缩窄但颓势未改,这也导致了德意志银行近几年对其组织架构的大幅重组。继2011年德意志银行将公司与投资银行和私人客户与财富管理分拆为公司金融与证券、环球交易银行(GTB)、零售与工商金融、德意志资产与财富管理四大业务线后,其交易银行单元于2015年与公司金融单元整合,再次被并入公司金融与证券板块。2016年,公司金融与证券板块吸收原环球市场单元, 形成了德意志银行的公司金融与证券、私人与商业银行、德意志资产管理三大一级业务单元。频繁的组织架构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德意志银行引以为傲的环球交易银行也深受其累。2017年,德意志银行环球交易银行单元收入下降4.78亿欧元,连续第三年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为11%。其交易银行收入结构中,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仅证券服务收入同比持平。虽然在重组过程中剥离非核心业务单元反映的只是财务报表状况的恶化,但影响交易银行收入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客户基础(客户量)和交易频率(交易量)的大幅下降是拉低德意志银行交易银行收入的实实在在的原因。
在交易银行领域,德意志银行是率先提出全球交易银行概念的行业领导者,是交易银行界的“顶级玩家”,但其近年来的经营业绩让人不胜唏嘘,这也许印证了一句老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事实上,全球的交易银行领域并不太平,通信技术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且打开了科技公司等众多“场外玩家”的进入通道。同时,巴塞尔协议Ⅲ、欧洲单一支付区(SEPA)、支付服务指引(PSD II)、另类投资基金管理人指引(AIFMD)、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规则(AML)等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法规势必对交易银行领域的参与者形成制约。未来,该领域面临的将是一个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市场局面,这也要求银行家们必须提前做出应对。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交易银行也在转型。從几个大行的实践来看,其交易银行的商业战略转型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组织架构
优化组织架构是交易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全球大型银行都在改进其交易服务单位以降低成本,并将交易银行重组为贯穿全局的核心业务单元,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客户资源并提供交叉销售的机会。全球主要交易银行的架构重组主要有两个趋势,即功能层面的整合与地域层面的拆分。
一是整合。2010年前后,几大行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交易银行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模式,转而将交易银行业务与融资、信贷、投资等业务条线整合并入同一板块。这样的组织架构重组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和优化核心客户关系,以便满足其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调整规模和精简业务以压缩成本的考虑。将投资银行与交易银行纳入同一业务板块,形成全能银行架构,已经成为业内的发展趋势,摩根大通于2012年及2014 年的架构重组就是一例。
二是拆分。为应对来自业内,主要以地区性商业银行为代表,以及以科技公司为代表的行业外的竞争者,大型银行为保证其全球各地区内在交易银行方面的领先优势,纷纷将原有的交易银行单元分拆为一个全球和存在于各地区的交易银行网络,并形成了一个“服务共享”交易银行模式,汇丰银行进行的为期三年的组织架构重组就是最好的代表。 向中小企业延伸
如前所述,各大交易银行在地域层面对交易银行单元进行了拆分,以增加其在地区的“存在感”。事实上,这种形式的重组反映了各大银行新的商业战略——从跨国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 从“全球”向“本地”延伸。这种战略上的延伸一方面是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所致,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通信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新科技的应用压低了处理交易银行业务的成本,使得原本基本无利可图的中小企业交易银行业务进入了各大银行的视野。
交易银行向中小企业延伸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交易银行业务的高频特性可以催生出大量具有“黏性”的“营运存款”。中小企业为数众多,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开展交易银行业务可以获得大量低成本资金,这对银行其他各业务线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二,交易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可以提供交叉销售的机会。中小企业的交易银行业务需求一般不如跨国企业全面,或侧重于支付服务,或侧重于供应链金融或汇兑业务,但由于其数量众多, 往往能与投资银行、信贷部门或环球交易银行形成联动,拓展银行收入。
事实上,交易银行组织结构上的整合与拆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其向中小企业的延伸战略。目前,各大行都有对于开展各地区中小企业交易银行业务的明确表述,并在组织架构上都有所反映。以摩根大通为例,摩根大通的一级业务单元公司与投资银行(CIB)下设有银行(Banking)和市场与投资者服务(Markets & Investor Services)两个二级业务单元,Banking 下又包含投资银行、资金及证券服务(TSS),其中TSS主要服务于大型跨国公司、金融和政府机构,是标准的环球交易银行。与CIB平行的两个业务单元,消费者和社区银行(CCB)和商业银行(CB)则面向中小企业,并提供全方位的交易银行服务, 但以支付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为主。2017年,摩根大通存款大幅增长688亿美元,其中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业务功不可没。
以亚洲为重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交易银行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其原因之一就是,即使在信贷市场接近陷于停滞时,为维持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转,交易银行业务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交易银行与企业联系紧密,即使在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交易银行业务的稳定性也使其收入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而言,交易银行业务能够平衡其他如投行业务等具有较强波动性的业务。因此,发展交易银行业务为银行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散风险的机会。
在监管趋严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大幅提高交易银行业务收入变得愈发困难,但这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的绝佳机会。由于交易银行业务收入与交易量及交易金额紧密挂钩,转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地区就成为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提升收入的必然选择。受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后欧债危机的冲击,欧美经济复苏缓慢,而以亚太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势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体量逐步增大,其对外贸易量在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贸易融资自然而然地紧随其后,并将未来增长聚焦在该地区。除了经济增长之外,新兴经济体的自由化趋势,例如人民币国际化,也为交易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吸引了各行积极参与。
将亚洲作为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重心,银行不仅可以分享快速发展的红利,还可以为现有的欧美业务分散风险。在五家大行中,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都将亚洲作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汇丰银行设立了24个中国业务组,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其中有20个业务组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渣打银行至今已参与了25%的“一带一路”项目,并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
发展现金管理业务
当前,许多企业都倾向于持有剩余的流动性,而不是将其分红或投资,这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流动性储备的需要。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选择增加其流动性作为缓冲,以应付缓慢增长的商品需求和经济衰退的威胁。第二,金融机构去杠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进程促使企业降低对其信贷的依赖,企业倾向于寻求内部融资,导致企业持有资金增加。第三,零库存生产模式。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和物流周期,使得企业得以采用零库存生产模式,原本用于库存商品生产的资金被闲置下来。第四,研发费用。近年来,企业的研发费用大幅上升,在外部融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企業有必要持有大量资金。第五,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导致企业的运营资本的降低,企业闲置资金增多。
企业持有资金的增加不仅为交易银行带来了大量存款,也促进了交易银行近年来现金管理业务的飞速增长。美联储加息和欧洲即将退出QE预示着长期以来的低利率情况将得到改善,这都对交易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形成利好,各大行也都不约而同地将现金管理业务作为发展交易银行的重头戏。渣打银行主动加强了对现金管理业务的资源倾斜,其现金管理收入占比由2014 年的49%上升到2017年的64%,并在2018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至68%。摩根大通在美国本土的现金管理业务增长强劲,2017年同比增长23%,占其新增交易银行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
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国际化的趋势下,外资银行早已随着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上市热潮在中国的投行业务领域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金融领域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首先向轻资本、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渗透。发展交易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的必然选择,应积极吸纳海外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经验,结合中国自身发展环境,构建我国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积极推动自身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
分崩离析的景象
从图1可见,2012年以来,除德意志银行外,其余4家银行的交易银行业务都走出了先下跌再反弹的走势。4家银行中,摩根大通在2014年迎来了近年来交易银行营收的最低点,其余3家则是在2015年。4家银行的交易银行业务在这一时期走出低谷的原因有二:一是全球贸易触底反弹。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量为3.67万亿美元,这是继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次低点,此后全球贸易量开始逐步走高,对交易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美联储加息。自2015年底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以来,美国进入了新一轮加息周期,带动了各行现金管理业务盈利逐步向好。
虽然都面对着相同的全球市场,五家银行的交易银行业务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图1走势显示,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交易银行收入较为稳定。花旗银行的交易银行单元(TTS)被认为是花旗银行的“支柱”,为集团贡献了68%的存款,近年来收入占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得益于美国及亚洲等地的利率上升,汇丰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收入增长强劲,为集团贡献了超过8亿美元的收入,同时,汇丰银行的亚洲业务为汇丰银行贡献了75%的利润。与汇丰银行相似,渣打银行的交易银行收入的大幅改善也主要归功于现金管理业务,2016年,渣打银行主动调整了现金管理发展策略以适应变化的利率环境,其现金管理收入在2017年获得了27%的增长。与其他几家银行不同,摩根大通一直是投资银行界的“大佬”,凭借其投资银行在全球投资银行领域的领导地位,2013年,摩根大通将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并入同一板块, 以形成更好的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此外,与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摩根大通的交易银行重心主要位于美国本土,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到5%。2017年,摩根大通基于美国本土的交易银行业务增长强劲,同比增长23%。
德意志银行近年来可谓是命运多舛。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大幅亏损后,德意志银行2017年净利润为-7.35亿欧元,亏损面有所缩窄但颓势未改,这也导致了德意志银行近几年对其组织架构的大幅重组。继2011年德意志银行将公司与投资银行和私人客户与财富管理分拆为公司金融与证券、环球交易银行(GTB)、零售与工商金融、德意志资产与财富管理四大业务线后,其交易银行单元于2015年与公司金融单元整合,再次被并入公司金融与证券板块。2016年,公司金融与证券板块吸收原环球市场单元, 形成了德意志银行的公司金融与证券、私人与商业银行、德意志资产管理三大一级业务单元。频繁的组织架构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德意志银行引以为傲的环球交易银行也深受其累。2017年,德意志银行环球交易银行单元收入下降4.78亿欧元,连续第三年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为11%。其交易银行收入结构中,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仅证券服务收入同比持平。虽然在重组过程中剥离非核心业务单元反映的只是财务报表状况的恶化,但影响交易银行收入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客户基础(客户量)和交易频率(交易量)的大幅下降是拉低德意志银行交易银行收入的实实在在的原因。
在交易银行领域,德意志银行是率先提出全球交易银行概念的行业领导者,是交易银行界的“顶级玩家”,但其近年来的经营业绩让人不胜唏嘘,这也许印证了一句老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事实上,全球的交易银行领域并不太平,通信技术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且打开了科技公司等众多“场外玩家”的进入通道。同时,巴塞尔协议Ⅲ、欧洲单一支付区(SEPA)、支付服务指引(PSD II)、另类投资基金管理人指引(AIFMD)、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规则(AML)等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法规势必对交易银行领域的参与者形成制约。未来,该领域面临的将是一个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市场局面,这也要求银行家们必须提前做出应对。
步调一致的转型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交易银行也在转型。從几个大行的实践来看,其交易银行的商业战略转型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组织架构
优化组织架构是交易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全球大型银行都在改进其交易服务单位以降低成本,并将交易银行重组为贯穿全局的核心业务单元,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客户资源并提供交叉销售的机会。全球主要交易银行的架构重组主要有两个趋势,即功能层面的整合与地域层面的拆分。
一是整合。2010年前后,几大行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交易银行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模式,转而将交易银行业务与融资、信贷、投资等业务条线整合并入同一板块。这样的组织架构重组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和优化核心客户关系,以便满足其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调整规模和精简业务以压缩成本的考虑。将投资银行与交易银行纳入同一业务板块,形成全能银行架构,已经成为业内的发展趋势,摩根大通于2012年及2014 年的架构重组就是一例。
二是拆分。为应对来自业内,主要以地区性商业银行为代表,以及以科技公司为代表的行业外的竞争者,大型银行为保证其全球各地区内在交易银行方面的领先优势,纷纷将原有的交易银行单元分拆为一个全球和存在于各地区的交易银行网络,并形成了一个“服务共享”交易银行模式,汇丰银行进行的为期三年的组织架构重组就是最好的代表。 向中小企业延伸
如前所述,各大交易银行在地域层面对交易银行单元进行了拆分,以增加其在地区的“存在感”。事实上,这种形式的重组反映了各大银行新的商业战略——从跨国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 从“全球”向“本地”延伸。这种战略上的延伸一方面是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所致,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通信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新科技的应用压低了处理交易银行业务的成本,使得原本基本无利可图的中小企业交易银行业务进入了各大银行的视野。
交易银行向中小企业延伸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交易银行业务的高频特性可以催生出大量具有“黏性”的“营运存款”。中小企业为数众多,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开展交易银行业务可以获得大量低成本资金,这对银行其他各业务线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二,交易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可以提供交叉销售的机会。中小企业的交易银行业务需求一般不如跨国企业全面,或侧重于支付服务,或侧重于供应链金融或汇兑业务,但由于其数量众多, 往往能与投资银行、信贷部门或环球交易银行形成联动,拓展银行收入。
事实上,交易银行组织结构上的整合与拆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其向中小企业的延伸战略。目前,各大行都有对于开展各地区中小企业交易银行业务的明确表述,并在组织架构上都有所反映。以摩根大通为例,摩根大通的一级业务单元公司与投资银行(CIB)下设有银行(Banking)和市场与投资者服务(Markets & Investor Services)两个二级业务单元,Banking 下又包含投资银行、资金及证券服务(TSS),其中TSS主要服务于大型跨国公司、金融和政府机构,是标准的环球交易银行。与CIB平行的两个业务单元,消费者和社区银行(CCB)和商业银行(CB)则面向中小企业,并提供全方位的交易银行服务, 但以支付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为主。2017年,摩根大通存款大幅增长688亿美元,其中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业务功不可没。
以亚洲为重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交易银行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其原因之一就是,即使在信贷市场接近陷于停滞时,为维持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转,交易银行业务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交易银行与企业联系紧密,即使在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交易银行业务的稳定性也使其收入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而言,交易银行业务能够平衡其他如投行业务等具有较强波动性的业务。因此,发展交易银行业务为银行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散风险的机会。
在监管趋严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大幅提高交易银行业务收入变得愈发困难,但这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的绝佳机会。由于交易银行业务收入与交易量及交易金额紧密挂钩,转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地区就成为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提升收入的必然选择。受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后欧债危机的冲击,欧美经济复苏缓慢,而以亚太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势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体量逐步增大,其对外贸易量在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贸易融资自然而然地紧随其后,并将未来增长聚焦在该地区。除了经济增长之外,新兴经济体的自由化趋势,例如人民币国际化,也为交易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吸引了各行积极参与。
将亚洲作为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重心,银行不仅可以分享快速发展的红利,还可以为现有的欧美业务分散风险。在五家大行中,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都将亚洲作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汇丰银行设立了24个中国业务组,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其中有20个业务组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渣打银行至今已参与了25%的“一带一路”项目,并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
发展现金管理业务
当前,许多企业都倾向于持有剩余的流动性,而不是将其分红或投资,这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流动性储备的需要。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选择增加其流动性作为缓冲,以应付缓慢增长的商品需求和经济衰退的威胁。第二,金融机构去杠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进程促使企业降低对其信贷的依赖,企业倾向于寻求内部融资,导致企业持有资金增加。第三,零库存生产模式。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和物流周期,使得企业得以采用零库存生产模式,原本用于库存商品生产的资金被闲置下来。第四,研发费用。近年来,企业的研发费用大幅上升,在外部融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企業有必要持有大量资金。第五,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导致企业的运营资本的降低,企业闲置资金增多。
企业持有资金的增加不仅为交易银行带来了大量存款,也促进了交易银行近年来现金管理业务的飞速增长。美联储加息和欧洲即将退出QE预示着长期以来的低利率情况将得到改善,这都对交易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形成利好,各大行也都不约而同地将现金管理业务作为发展交易银行的重头戏。渣打银行主动加强了对现金管理业务的资源倾斜,其现金管理收入占比由2014 年的49%上升到2017年的64%,并在2018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至68%。摩根大通在美国本土的现金管理业务增长强劲,2017年同比增长23%,占其新增交易银行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
结语
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国际化的趋势下,外资银行早已随着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上市热潮在中国的投行业务领域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金融领域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首先向轻资本、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渗透。发展交易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的必然选择,应积极吸纳海外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经验,结合中国自身发展环境,构建我国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积极推动自身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