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高涨,求知的欲望就会越发强烈,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着重从三方面阐述:一、让学生喜欢你,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二、以极富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激发;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76-002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在课堂上,学生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高涨,求知的欲望就会越发强烈,就会处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接受快而且不容易遗忘,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逐步进入到乐学、会学、好学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喜欢你,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当今的学生并非古时的学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不断更新,他们不再会喜欢只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们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形象则成为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1.注重你的“第一”形象
能否让学生喜欢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留给学生一个美丽而又深刻的第一印象。因为没有见面之前,学生便会对自己的老师充满好奇与期待,及至见面,老师的一言一行才会使之释然。因而,在与学生初次见面之前,教师应刻意打扮一番,整洁得体的时装,轻盈而不失稳重的仪态,绘声绘色的讲解,都会赢得学生的好感。反之,就会令期待着的学生大失所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给学生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2.充分表现对学生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觉心情愉悦。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对其所教学科自然没有学习热情。
3.日记——畅通师生情感的渠道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高,他们常常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养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为了让学生与老师在情感上有交流,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教师通过日记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了解其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使之成为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新渠道,增进师生情感。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平时活泼乐观,可最近不知怎的,一直沉默寡言。她的反常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找她谈话,但每次噙满泪水的她总是欲言又止,始终不肯吐露真言。终于有一次,她把它写进了日记,使我解开了心中之谜:家庭破裂。我深知这其间有着对我的极大信任,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使我不敢轻易对待此事。我没有直接找她谈话,而是借那本日记本与她进行交流,鼓励她勇敢面对挫折。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她灿烂的笑容,听到了她欢乐的笑声,更可喜的是,她清澈的双眸里分明写满了对我的信任、感激。
二、以极富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前奏”,小说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抓住。
1.析题导入,重点突出
课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眼,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十分重视课文的标题。析题直入,就是在板书课题之后对标题进行解释以导入新课。笔者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济南的冬天”暗示了所写的冬天是济南特有的,这些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济南欣赏济南冬天特有的美。笔者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对标题作了解释,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2.佳句导入,创设情境
中华民族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词家,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导入所要学习的课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有位教师在教读朱自清的《背影》时,以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立即唤起了学生的一种亲情回味,带着这份特有的情感阅读课文,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
3.设疑导入,诱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诱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位老师在教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从学生容易忽略的标题入手,精心设疑,故意把题目写成《邹忌劝齐王纳谏》,当学生指出其错误时,还假装糊涂说“劝”与“讽”差不多,都有劝说的意思,学生随即提出异议,认为“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比“劝”表达更准确,于是教师顺势提出几个问题:邹忌想劝齐王什么?用了什么比喻?效果如何?由于教师精心设疑,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教学过程流畅。
总之,富有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散漫的状态进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从自由的状态进入自主的状态,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纯地强调传授知识,学生主体性不断丧失,教师教得异常辛苦,而学生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学生自主精神欠缺,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将重心转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提倡教学民主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应注意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笔者在教读《白杨礼赞》时,预设了两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反复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②“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如何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真正乐意的生活。
在过去讲解《小石潭记》时,一般要用3课时,2课时以串讲的形式讲解字词,1课时分析小石潭的特征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而现在,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节省了时间,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在预习前我对学生说:“学习《小石潭记》,我想请同学们以老师的身份告诉我,本文哪些字词要重点掌握,哪些字词有词类活用现象,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抒发内心的抑郁忧伤之情?”
在课堂上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从同学们跃跃欲试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快乐。
3.教师尽可能精讲,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量
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凡能让学生自学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讲;凡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思考揣摩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也尽量不要讲;非要教师讲之不可的地方,教师要精讲,即用尽量少的时间和最精要的语言讲通即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活跃起来。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地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激发;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76-002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在课堂上,学生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高涨,求知的欲望就会越发强烈,就会处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接受快而且不容易遗忘,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逐步进入到乐学、会学、好学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喜欢你,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当今的学生并非古时的学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不断更新,他们不再会喜欢只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们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形象则成为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1.注重你的“第一”形象
能否让学生喜欢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留给学生一个美丽而又深刻的第一印象。因为没有见面之前,学生便会对自己的老师充满好奇与期待,及至见面,老师的一言一行才会使之释然。因而,在与学生初次见面之前,教师应刻意打扮一番,整洁得体的时装,轻盈而不失稳重的仪态,绘声绘色的讲解,都会赢得学生的好感。反之,就会令期待着的学生大失所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给学生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2.充分表现对学生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觉心情愉悦。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对其所教学科自然没有学习热情。
3.日记——畅通师生情感的渠道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高,他们常常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养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为了让学生与老师在情感上有交流,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教师通过日记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了解其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使之成为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新渠道,增进师生情感。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平时活泼乐观,可最近不知怎的,一直沉默寡言。她的反常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找她谈话,但每次噙满泪水的她总是欲言又止,始终不肯吐露真言。终于有一次,她把它写进了日记,使我解开了心中之谜:家庭破裂。我深知这其间有着对我的极大信任,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使我不敢轻易对待此事。我没有直接找她谈话,而是借那本日记本与她进行交流,鼓励她勇敢面对挫折。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她灿烂的笑容,听到了她欢乐的笑声,更可喜的是,她清澈的双眸里分明写满了对我的信任、感激。
二、以极富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前奏”,小说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抓住。
1.析题导入,重点突出
课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眼,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十分重视课文的标题。析题直入,就是在板书课题之后对标题进行解释以导入新课。笔者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济南的冬天”暗示了所写的冬天是济南特有的,这些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济南欣赏济南冬天特有的美。笔者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对标题作了解释,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2.佳句导入,创设情境
中华民族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词家,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导入所要学习的课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有位教师在教读朱自清的《背影》时,以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立即唤起了学生的一种亲情回味,带着这份特有的情感阅读课文,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
3.设疑导入,诱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诱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位老师在教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从学生容易忽略的标题入手,精心设疑,故意把题目写成《邹忌劝齐王纳谏》,当学生指出其错误时,还假装糊涂说“劝”与“讽”差不多,都有劝说的意思,学生随即提出异议,认为“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比“劝”表达更准确,于是教师顺势提出几个问题:邹忌想劝齐王什么?用了什么比喻?效果如何?由于教师精心设疑,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教学过程流畅。
总之,富有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散漫的状态进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从自由的状态进入自主的状态,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纯地强调传授知识,学生主体性不断丧失,教师教得异常辛苦,而学生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学生自主精神欠缺,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将重心转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提倡教学民主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应注意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笔者在教读《白杨礼赞》时,预设了两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反复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②“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如何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真正乐意的生活。
在过去讲解《小石潭记》时,一般要用3课时,2课时以串讲的形式讲解字词,1课时分析小石潭的特征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而现在,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节省了时间,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在预习前我对学生说:“学习《小石潭记》,我想请同学们以老师的身份告诉我,本文哪些字词要重点掌握,哪些字词有词类活用现象,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抒发内心的抑郁忧伤之情?”
在课堂上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从同学们跃跃欲试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快乐。
3.教师尽可能精讲,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量
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凡能让学生自学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讲;凡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思考揣摩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也尽量不要讲;非要教师讲之不可的地方,教师要精讲,即用尽量少的时间和最精要的语言讲通即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活跃起来。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地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教学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