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要完成这一转化,在语文教学上,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语文老师也常常强调语文就是要靠读背,只要你对每篇课文读透背熟,就自然会考得好。当然,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钱梦龙先生总结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种“三合一”的构思,也就是要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把学生从“暗胡同”里摸索解放出来。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一、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更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教师可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还包含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水稻之父——袁隆平》中袁隆平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
一、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更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教师可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还包含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水稻之父——袁隆平》中袁隆平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