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前,应引导学生积极准备;在课中,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后,应引导学生积极扩展。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学习空间。
一、课前:引导学生积极准备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需要自主,发展需要自主,而自主的前提则是乐学。怎样让学生乐学,并学有所获,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当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进行独立学习,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进程中自由、宽松地进行思维,使他们尽情释放自我,大胆提出见解、表达感受。比如,每次语文课前的五分钟可以留给学生自主发挥。虽然只有五分钟,但那是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学生会在课前进行积极的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机结合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内容。
新课改强调教师对教授内容的总体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每堂课前的语文活动,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学生认真准备。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非常乐意爱语文课堂上展示自己课前的学习成果,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每当这个时候,都能出现教师无法预料的积极效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等人员的互动,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由传授者转变为解疑人、引路人、协助者以及促进者。学生成为自主经历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自主学习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为了融入课文中的人和事,课文需要反复阅读,需要有感情地阅读。课堂教学不要以教师为主,不要以理性分析为主,而要引导以学生精读课文为主,把阅读与感悟、探究结合起来。学生读懂了课文,即使教师不分析,学生也会领悟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学生在对自己喜欢内容的学习中,既积累了语言材料,也提高了感悟能力。同时,因为熟读了课文,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方式寻求对问题的解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选择读书方式。学生在阅读时,读书方式由自己选择。他们认为哪种读书方式好,哪种读书方式对自己有效果,就选择哪种,可以朗读、默读,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为了读准,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词汇库,凡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立即查工具书,然后在文本上用勾、画、圈、点的方法注明,并在课后抄录在自己的词汇库中。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坚持这样做,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时间一长,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增加了学生的语文情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化亮点。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亮点,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除了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多元文化外,还应辅助添加音乐、美术、诗歌、欣赏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春》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读情、读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欣赏春天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作者喜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适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整个学生群体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课后:引导学生积极扩展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个体的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复习、反复复习。每次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完一个新知识,就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及时复习,以阻止识记后立即发生的快速遗忘。通过多次复习,可以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例如,识记文言字词和多种含义。在每一课学完后,引导学生及时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为了强化自主学习的效果,应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点的牵引和扩展,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触类旁通,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广泛的阅读和持续的写作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名著、报纸、杂志等,从小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拓宽其阅读面。如果仅仅依靠语文课堂的教学课时和书本里的文章,那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水水平。吕叔湘先生经过调查后得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八十万字才可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级段看多少数量的课外书,还推荐了几十部中外经典著作。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作品,指导他们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促进自主学习影响很大。问题意识是以问题的自我呈现与探究为主线.贯穿并引领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思维,它立足于学生主体,以学生真实的问题发现和实际的学习需求反馈于教师的执教思路与行为,以此带动自主学习的推进,从而助推课堂教学效益较优化的实现。为了强化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可以组织开展文学讲座、文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指导他们撰写和交流读书心得。
参考文献:
[1]蓝海正.实施愉快教学 改善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心理[J].教育探索, 2009, (5): 129-130
[2]傅晨琛.创设与生成: 试论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 (2): 79-80
[3]王坚.从问题意识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成要件[J].当代教育科学2012, (22): 33-35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学习空间。
一、课前:引导学生积极准备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需要自主,发展需要自主,而自主的前提则是乐学。怎样让学生乐学,并学有所获,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当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进行独立学习,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进程中自由、宽松地进行思维,使他们尽情释放自我,大胆提出见解、表达感受。比如,每次语文课前的五分钟可以留给学生自主发挥。虽然只有五分钟,但那是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学生会在课前进行积极的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机结合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内容。
新课改强调教师对教授内容的总体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每堂课前的语文活动,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学生认真准备。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非常乐意爱语文课堂上展示自己课前的学习成果,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每当这个时候,都能出现教师无法预料的积极效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等人员的互动,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由传授者转变为解疑人、引路人、协助者以及促进者。学生成为自主经历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自主学习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为了融入课文中的人和事,课文需要反复阅读,需要有感情地阅读。课堂教学不要以教师为主,不要以理性分析为主,而要引导以学生精读课文为主,把阅读与感悟、探究结合起来。学生读懂了课文,即使教师不分析,学生也会领悟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学生在对自己喜欢内容的学习中,既积累了语言材料,也提高了感悟能力。同时,因为熟读了课文,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方式寻求对问题的解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选择读书方式。学生在阅读时,读书方式由自己选择。他们认为哪种读书方式好,哪种读书方式对自己有效果,就选择哪种,可以朗读、默读,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为了读准,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词汇库,凡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立即查工具书,然后在文本上用勾、画、圈、点的方法注明,并在课后抄录在自己的词汇库中。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坚持这样做,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时间一长,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增加了学生的语文情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化亮点。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亮点,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除了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多元文化外,还应辅助添加音乐、美术、诗歌、欣赏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春》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读情、读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欣赏春天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作者喜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适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整个学生群体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课后:引导学生积极扩展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个体的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复习、反复复习。每次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完一个新知识,就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及时复习,以阻止识记后立即发生的快速遗忘。通过多次复习,可以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例如,识记文言字词和多种含义。在每一课学完后,引导学生及时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为了强化自主学习的效果,应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点的牵引和扩展,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触类旁通,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广泛的阅读和持续的写作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名著、报纸、杂志等,从小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拓宽其阅读面。如果仅仅依靠语文课堂的教学课时和书本里的文章,那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水水平。吕叔湘先生经过调查后得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八十万字才可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级段看多少数量的课外书,还推荐了几十部中外经典著作。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作品,指导他们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促进自主学习影响很大。问题意识是以问题的自我呈现与探究为主线.贯穿并引领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思维,它立足于学生主体,以学生真实的问题发现和实际的学习需求反馈于教师的执教思路与行为,以此带动自主学习的推进,从而助推课堂教学效益较优化的实现。为了强化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可以组织开展文学讲座、文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指导他们撰写和交流读书心得。
参考文献:
[1]蓝海正.实施愉快教学 改善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心理[J].教育探索, 2009, (5): 129-130
[2]傅晨琛.创设与生成: 试论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 (2): 79-80
[3]王坚.从问题意识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成要件[J].当代教育科学2012, (22):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