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尾入手,解读太守之“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教过很多遍了。现在重教这篇课文时,才感觉过去教授此文时,一直是解析教材,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研读和理解。
  该怎样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研读、理解并欣赏这篇优秀的古典散文呢?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关键。
  文章结尾写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然而宾客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学生阅读到这里,很少注意此语的深意,认为是作者随意说出的一句话,如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一样。学生以为宾客们整天和太守泡在一起,游历山水,设宴饮酒,乐在其中,这是一个多么赏心悦目的经历,太守的乐趣不就是这样吗?哪里还会想到太守的隐情?从作者所描写的宴游情形当中,我们也的确看出,众宾客都认为太守是以酒取乐的。因为太守每次来到这里总是喝得醉熏熏的,便觉得太守和自己是一样的心情。其实他们是不理解太守的内心的。学生读到这里也不会体验到作者的内心。
  结尾一段是全文的关扭,是太守内在情感的集中表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作者的内心里很明白,自己带领众宾客到山间游玩,宾客们得到的纯粹是一份游历山水、游戏饮酒的快乐,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设身处地的体验太守的内心,所以太守自言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倾诉出自己的苦恼无奈。
  宾客们“不识庐山真面目”,教学中老师何不引导学生拨云见日,去寻一寻作者的“庐山真面”呢?
  正因为笔者认识到了结尾一段的这种关扭作用,所以重新教授这篇经典文章的时候,设计出了从结尾入手理解太守之乐的教学方式。
  笔者是这样启发诱导,设计提问的: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宾客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作者所有的心情都已经包含在这句话中了。我们到文章中去找找太守的乐在何处?
  经过学生的努力,探讨出了太守之“乐”的三层内涵。
  其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自己的乐趣就在于山水之乐。作者是如何表现山水之乐的?山水之乐,在文章中有充分的表现。作者开篇便仔细地描写了琅琊山秀丽的景色,那样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第二段是山水之乐的集中表现。琅琊山色变,四季变幻多姿,朝暮阴晴无穷,经年游赏无厌。乐在其中。关于这一层乐趣,学生容易体会得到。
  其二,与民同乐。第三段里描写了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这四个场面中无不流露出太守与民同乐、与众宾同乐的情感。太守游历琅琊,看到滁州百姓扶老携幼进山游玩,不免幸嘉。作为一名地方官员,而且是一名体恤民情的地方官,又是一位儒家学者,“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他的终极理想。百姓能游赏山水,表明他们已经过上富足的日子,并有了精神追求。太守自然看在眼里,喜在心间。这一层乐趣也是同学们能够领会到的。
  其三,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以求得心灵慰藉。对于这一层涵义,学生们不容易体会得到。太守的游山之乐、与民同乐是读者看得见的,但是太守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并贬官远调的痛苦是无法言传的。
  为便于学生的理解,笔者课前让学生收集了一些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背景资料。欧阳修本想为富国强兵做一番政治改革,不料自己的革新运动失败,富国强兵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陷入痛苦之中。课上又引入了古代的一句名言启发学生:曹操说过的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来启发学生认识“酒”与“愁”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痛苦是一般人能以理解的,也是不必告诉那些宾客的,告诉他们不过是对牛弹琴。这种痛苦无处倾诉时,只好诉诸山水和美酒。然后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领悟,从字里行间体悟作者政治上失意后,借酒消愁,排遣郁闷的内心情感。作者最后一段里的“宾客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正是此中心情的集中表露。另外,理解了此句的含义之后,可以联系起第一段里作者的一句话:“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这句话也是心情郁闷的真实反映,他本想借酒消愁,但自己的痛苦是浓厚的,根本无法排除。即使不能排除,又有何法呢?没有。依旧是喝酒。
  ★作者单位:甘肃民乐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笔者以为,首轮作文备考应遵循"入格+升格"的原则——"先死后活",形神兼备。作文备考要先"死":审题立意规范;文体规范;结构合理、规范。"活"的意思是,力求把文章写得有新意、有深度。引
语文是一门充满睿智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诗意色彩的学科,课堂更是绽放激情的地方。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的精神乐园,就必须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具体体现,说直白一点,就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费效比,也就是说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上的付出实现回报最大化。作为实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设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埋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建立起能让学生的认识、理解、内化、拓展融为一体的教学结构,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努力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达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要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具有以下几种优势:  
1 陌生的环境:手术室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特殊环境,与病房迥然不同,病人一旦进入手术室则有一种与外界隔绝的感觉,倍感压抑和孤独,针对这一心理,加强术前访视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术前一天巡徊护士到病房探视病人,向病人描述手术室的环境结构,使病人脑中形成大致的手术室环境结构图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热情微笑接待并告知:你现在看到的是哪里,这就是你做手术的房間等。这样便可使病人压抑,孤独的心理得以释放。
一追随“思”,既是对我们所追随之人、所爱戴之人的追忆,又是对我们所追随的思想、所沉浸的哲学的本源的回访。我们在追“思”中启程,在回访“本源”的途中出发。
语文教育,因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老师讲课时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大,且在学科知识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知识灌输的风险,所以成为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推行对象。笔者认为,若想做到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珠联璧合,须在教学方式上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达到手段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完美衔接。  一、讲读之中不忘品德教育  语文教育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词语、句段与阅读讲练,还有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文学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分度选择治疗方式。结论:至少60%病人经过保守治疗症状是可以缓解的,有症状的Ⅰ度及Ⅱ度以上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内服中药辅佐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低张性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个小组,常规治疗组100例和中药组100例。运用软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8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护理问题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护理组患者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
所谓的“小班化教学”,就是在当今生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之下所建立的学生数量比较少的班级并对其进行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面向学生的个体,而非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整体。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进行语文评价则可以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就可以看出,语文评价在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