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馆藏明代晚期青花龙纹梅瓶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梅瓶300余件,其中明代瓷梅瓶246件,计有白釉、哥釉、哥釉青花、哥釉堆粉赭彩、哥釉五彩、蓝釉白花、酱釉白花、珐华彩、孔雀蓝黑花、青花等11个品种,可谓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其中青花梅瓶有215件,从纹饰上来看,题材可分为龙凤纹、花鸟纹及人物纹三大类。其中单独以龙纹为主题图案的梅瓶最为大宗,共计92件,这里将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龙纹梅瓶作一介绍。
  嘉靖时期
  嘉靖青花应龙赶珠纹敛腰梅瓶(两件)(图一)通高30厘米,造型典雅,铃铛盖,宝珠钮,盘口,短颈,丰肩,圆腹敛收,内敛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六层。盖面绘杂宝纹,盖壁一绘杂宝纹,一绘折枝兰草纹;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鳞波锦地三开光,开光内饰折枝花果纹,胫部绘海马山石,腹部主题纹饰为应龙赶珠,两龙昂首张口,展翅穿行于云海中追逐前方的火珠。釉色沉稳,青花蓝中泛灰。
  嘉靖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腰带盖梅瓶 高37厘米,该瓶(图二)造型别致,盖呈笠形,宝珠钮,广口,短直颈,丰肩圆腹,高腰粗长胫,至底稍外撇,矮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五层。盖面绘蕉叶纹,颈部绘卷草纹,肩部为如意云肩纹,胫部绘蕉叶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戏珠,两五爪龙昂首曲体,呈一升一降姿态于云海间相对戏珠。瓷质细腻,青花蓝中泛紫。
  嘉靖青花卷草龙纹颈直梅瓶 高27.2厘米,该瓶(图三)造型稳重,小盘口,直颈,宽硬折肩,圆腹渐收,胫略直,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如意卷草纹,胫部绘海马山石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海水之上,双龙扬须奋爪,龙尾呈卷草状,相向赶珠而行。釉色沉稳,青花蓝中泛灰。
  嘉靖时期的龙纹梅瓶共有6件,有应龙赶珠、双龙戏珠和卷草龙,龙的形象与同时期官窑器上的形象较为接近,龙头较小,额头较平,脸上肉不多,头上的毛发成束往上冲,五根脚爪分布均匀,好似风车一样,整体风格仍显得比较稳健。
  万历时期
  万历青花双龙赶珠纹敛腰梅瓶(两件) 高25.5厘米(图四),造型典雅,盘口,束颈,丰肩圆腹,腰部收敛,胫部稍外扬,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五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鳞波锦地三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腰部绘缠枝灵芝纹;胫部绘海马山石纹;腹胫部主题图案为青花双龙赶珠图,图中海水之上,双龙呈游龙状,昂首曲颈追逐宝珠,周身火灿围绕。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呈色淡雅。
  万历青花应龙赶珠纹细腰梅瓶高33厘米,造型别致(图五)盘口,颈略束,丰肩圆腹,细腰,胫部外扬,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贯套如意纹;胫部绘海水山石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赶珠图,图中波涛汹涌,两应龙曲体呈上升状展翅飞行于祥云中,相向追逐宝珠。瓷质细腻,釉色沉稳。
  万历青花莲池龙纹梅瓶 高31.5厘米,该瓶(图六)造型庄重古朴,盘口,束颈,丰肩,圆腹,腹至胫渐收敛,至底稍外扬,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三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抢珠图,海水之上,莲池之中,一龙蜿蜒向上腾飞,四爪箕张,张嘴瞪目,一龙朝下俯冲,昂首翘尾,张牙舞爪,双龙相对,上下翻腾争抢宝珠。
  万历青花应龙赶珠纹大口梅瓶高26.5厘米,该瓶(图七)造型古朴敦厚,大盘口,粗颈,圆肩直腹,腹以下渐收,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四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胫部饰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绘应龙赶珠图,汹涌的海水之上,两应龙展翅飞翔,相向追逐火珠而行,龙头硕大,龙尾细长。釉面匀润,青花蓝中微泛灰。
  万历青花“明万历年造”款双龙戏珠梅瓶
  高52厘米,该瓶(图八)造型挺拔高挑,直口,直颈,硬折肩,瘦长腹渐收,胫至足稍外扬,平底。配钵形盖,盖内有止口。整器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六层:盖顶青花楷书“明万历年造”;盖壁绘青花折枝花朵纹;颈部绘覆蕉叶纹;肩部绘璎珞纹;胫部绘江山祥云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戏珠图,图中双龙呈游龙状,曲颈展尾,一上一下,争抢宝珠。质地细润,青花艳丽,釉略泛青。
  万历青花双龙赶珠梅瓶 高27.5厘米,该瓶(图九)造型古朴庄重,盘口,束颈,丰肩,腹圆渐敛收,幽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绘蕉叶纹,肩绘龟背锦地_开光,开光内折枝花;胫部绘海马山石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图,双龙均呈降龙姿态,在火焰和祥云中,向下俯冲,奋力赶珠。瓷质细腻,青花蓝中泛灰。
  万历时期的龙纹梅瓶共计70件,均以双龙形式表现,有应龙赶珠、双龙赶珠、双龙戏珠、莲池龙等;尼的姿态也比较丰富,有游龙、升降龙,双升龙、双降龙。龙的类别有矫龙、应龙和香草花,形象各异。矫龙头硕大,脸丰满,额头突起,双目圆睁,多数张口吐舌,少数闭嘴的也是前颚突起,鬃发浓密;曲颈,龙身长,尖尾;龙鳞多数简化成锯齿形,少数仍画成鳞片状,背鳍呈锯齿状;四肢伸展,肘部有3~5根肘毛;多为四爪,也有三爪。应龙则多为扁头,额头较平,有角,曲颈,鱼形尾,背上有鳍,且画有二巨大的双翼,胸前有二对称的胸鳍,无肢爪。香草龙脸部形象与矫龙的大体相同,只绘两前肢,尾部绘成卷花状。总体来说,万历的龙纹改变了以前较为细致的描绘,笔法豪迈粗犷,草率随意,形成了自然简洁的新风格。
  天启时期
  天启青花双龙抢珠纹长颈梅瓶高28.5厘米,该瓶(图十)造型秀美,盘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贯套云肩纹,云肩内开光绘花朵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图,图中祥云缭绕,海水如烟,双龙呈升降式,龙身细长,四肢伸展,一昂首曲体,一屈首回望,相对抢珠。瓷质细润,青花发色蓝中泛紫。
  天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31.5厘米,两件(图十一)造型庄重古朴,盘口,束颈,丰肩圆腹,腹下部渐收敛,胫粗,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二开光,开光间以如意云头分隔,开光内绘花果纹;胫部绘青花倒蕉叶纹,腹部主题纹饰为青花双龙戏珠图,图中海水汹涌,山石耸立,祥云火焰缭绕,双龙呈升降式,张嘴瞪目,争抢宝珠。青花发色蓝中泛灰。   天启时期龙纹梅瓶共计6件,此时的龙纹画得更为草率,双目呆滞,龙身细小,软弱无力。
  崇祯时期
  崇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41.5厘米,两件(图十二)器型高大,造型庄重挺拔,盘口,束颈,丰肩,圆腹渐收,足部稍外扬,圆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四如意形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胫部绘青花海马穿云图,间以壬字祥云点缀。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戏珠图。图中双龙一升一降,龙身粗壮,四肢伸展,五爪萁张,踏浪穿云,争抢宝珠。青花发色浓深。
  崇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27.5厘米,该瓶(图十三)造型稳重,盘口,颈细,丰肩圆腹,腹下部至底渐收敛,圈足。通体用铁线描笔法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四开光,开光内绘花果纹;胫部绘海水祥云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抢珠图,双龙龙头硕大,龙身细小,仅二前肢,卷草尾,展爪曲体争抢宝珠,间以祥云纹点缀。
  崇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26.2厘米,该瓶(图十四)造型稳重,盘口,束颈,圆肩,肩以下至底渐收,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为钱纹锦地四开光,开光内饰折枝花果;胫部绘海马奔驰于海水、祥云之间;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抢珠纹,只见海水之上双龙身带火焰纹,穿行于祥云之间,一昂首曲体,一回首展爪,均龙头硕大,龙身细小,尾呈扫帚状。釉色微青,青花浓艳,蓝中带紫并略有晕散。
  崇祯时期梅瓶共计10件,此时龙纹的苍老感更强,尾多画成扫帚状。
  中国是龙的故乡,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历代帝王的身份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智慧。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早在龙山文化陶盘上就见有蟠龙纹的装饰,当时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此后龙纹装饰逐渐增多,至宋代龙纹形象已基本成定式,大体为身作蛇形,身至尾渐细,四肢有羽毛,趾有三、四、五不等,龙首有角、发须等。此时定窑和耀州窑生产的龙纹瓷器作为地方向朝廷的贡器,龙纹也开始代表皇权的威严。元至元二年(1336)朝廷下令“禁服麒麟、鸾风、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龙纹则变成封建帝|上权威象征。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朝廷颁布了器用之禁,如《大明会典》二十六卷:“规定:凡器皿并不许用朱红、描金、雕琢龙凤文。”尼纹被禁止在民间使用。故此,明早中期民窑瓷器上不见龙纹。明代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朝廷统治逐渐衰弱,龙纹大量在民窑制品上出现。
  桂林出土的明代晚期龙纹梅瓶除少数有可能是“官搭民烧”的产品外,绝大多数都是民窑制品,这批梅瓶涵盖了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四个历史时期,具有纹样精美、时代气息强烈的特点,在绘画工艺上,线条流畅而又不失细腻之感;在纹样构图上,满密而不乱且富于变化,基本上包含了那个时代民窑流行的各式龙纹,集中展示了民窑冲破禁令后在图案装饰上的巨大变化,处处洋溢着冲破束缚后昂扬自如的气息。这种特色收藏在国内外博物馆是相当罕见的。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其他文献
宋代陶瓷中,常见一类仿古器,这些器物在器形或纹饰上模仿青铜器(对于宋代仿古陶瓷所模仿的青铜器对象,通常认为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而在实际情况中,有些仿古并非来自商周时期,如樽式炉明显是模仿流行于汉代的樽。而又有一些形制则不是来自于青铜器,而是玉器,如琮式瓶,对于其形制来源学界未有定论,参见谢明良《琮瓶的变迁》,《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2005),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是研究宋代陶瓷不可回避的重
期刊
王世襄先生无疑是当代成就卓著的文物学家,对于收藏者而言,他还是最具影响力、品牌效应的玩家、收藏家。他所涉足的画论、音乐史、漆器、竹刻、家具、竹木牙角、鸽哨、葫芦、蟋蟀谱等领域,学术成就非凡,家具、漆器、竹刻、葫芦、鸽哨的研究更具开创之功。  1952年王世襄先生与故宫博物院绝缘后,放弃了诸如书画一类“高大上”的研究门类,学术视野定位为重新发现、挖掘那些长时间被研究者忽视但却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艺术品
期刊
辽宁抚顺,历史文化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曾以“煤都”之称驰名中外。  煤精,又名煤玉,黑宝石,是亚洲最大的人工露天矿——辽宁抚顺西露天矿独有的矿产资源。煤精是五千多万年前的柞、桦、柏等树木和低等植物如苔藓、藻类等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而成,夹杂于煤层之中,其特点是稍轻于煤,质地坚韧,结构细腻,乌黑发亮,横竖纹理明显,是雕刻工艺品的上好原料,故称之为“煤中之精华”。  抚顺煤雕,是指利用抚顺自然资源煤精为
期刊
在上海嘉定安亭镇的一条街上,有一座私人博物馆——翥云艺术馆。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生动展现了嘉定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这座博物馆,是嘉定人周嘉花了20年时间耗资上千万元打造的。  嘉定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名胜众多,素有“教化嘉定”的美称。出身在嘉定一个数代都是读书人家庭的周嘉,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诲和乡土
期刊
早在公元前的战国至汉代时,笔、墨、纸、砚已相继出现。文房用具在不断的发展演进中,其品种、质量愈来愈丰富和精良,方便了人们的书写绘画,间接地发展着文化艺术。文房用具功能多样,质地不一,形式各异。文房用具是一种消耗品,用毕即弃,不断更换,能流传保存至今的十分难得,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新疆考古发掘出土的文房用具数量较少,但历史跨度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新疆的社会文化生活。  古代新疆地区的文房用具多是
期刊
中国的冠带制度,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服饰史中,腰带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说:“冠带,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冠,帽子的统称;带,古人服饰的一部分,这里主要指腰带,即束腰之带。尽管腰带有着多种样式和多种名称,但在礼制社会的古代中国,腰带不仅是服饰美构成的要素之一,更一直是区分束系者等级、地位的重要标志。由于腰带所具有的这种特殊作用,古人对它十分重视,不论穿
期刊
中国陶瓷史叙写到清末就戛然而止了,但清朝灭亡后至建国前的这段时期,陶瓷艺术仍在发展,是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中重要一环,肩负着那个时代赋予它的内容。民国时期的瓷器研究较薄弱,近些年虽逐渐受人关注,但仍大多停留在对其表象上论述,如特色、作用、意义等,少有从其内在发生机制研究的专著。  时装人物画瓷是最能鲜明反映民国早期特有时代气息的一类瓷器。装饰上大多选取西式建筑图案,描绘着新式服装的中国女性和孩童,
期刊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时期的1776年,初为乾隆皇帝宠臣和珅所建,同时作为乾隆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与驸马丰绅殷德的居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太上皇归天后第三日,嘉庆帝颁旨密押和珅,次日免除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二职。正月十六日(2月20日),嘉庆帝颁布和珅罪状二十款,并查抄和宅。正月十八日(2月22日),嘉庆帝降旨赐锦,着刑部监临市曹自尽,和珅时年49岁。同年,嘉庆帝将和珅宅赐予其
期刊
《红楼梦》单八回写道,薛宝钗巧合认通灵,这通灵便是贾宝玉一落娘胎口中衔来的一块晶莹美玉。正面契文称:“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契文则为:“一除邪祟,二疗克疾,三知祸福”。似这等用途的护身用玉,在我国历史上既有文献明确记载,又有当今考古发掘出土实物为证,至迟在西汉中晚期就已经有刚卯、翁仲和司南三种厌胜佩玉。它们虽同为谶纬之学的产物,但所表述的意义并不相同。  先说刚卯,这是汉代人佩戴在身
期刊
鉴定古籍善本,往往以“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作为判定依据。名人信札不仅兼具上述三性,同时因信札里有着名人的故事与情感,笔墨间流露着时代的意趣和气象,而更受珍视。有人说,“一封信札其实就是一段历史”,或许夸大,但从目前艺术市场上名人信札受到的追捧而言,其价值似乎已经上升到类似高度。  信札拍卖行情平稳  与逐渐回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一样,2013年信札拍卖的行情也呈现平稳态势。粗略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