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关注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举措。当下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情怀趋向积极,但他们自我提升的方法仅有观摩课和身边的老教师,内容与形式单一,提升的广度与深度受限;学校领导不重视与经费不足是制约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建议通过加强信念教育、设置系统的研训内容、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发展性评价等方式来提升乡村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乡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
其他文献
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是显性的体现在教材编写中,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内隐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小学阶段各册教材渗透了对应、集合、分类、化归、极限、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就曾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关键词:我是体育教师;送教活动;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38-01 2019年11月,我们来到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进行支教,因为天气的影响,我在民族中学送教的第一节课临时改成了室内课。在报告厅给初一两个班级的120个小朋友上《探寻肌肉的秘密》的理论课,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一些动作来感受和认识肌肉,并学会
听徐斌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行云流水,不缓不急,轻松自如,看似闲庭信步,却是运筹帏幄。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就像是踏上一次幸福的智慧之旅,令人神往。现就徐老师的某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如春风般的语言 徐斌老师的语言就如春风,吹散了学生的紧张,鼓起了学生昂扬向上的信心。 [片段一] 师:我姓徐,双人“徐”,我们班上有没有也姓“徐”的? (众生答:有,有
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其间折 射着诗人的憧憬希望、挣扎痛苦等种种复杂感情,然 而,时空的差距客观地拉远了阅读者与诗作者的心灵 间隔。笔者认为,巧扣诗眼,沿着文字表达外显的 “波”,从容咀嚼,细品诗词,追溯诗人内心情感聚焦的 “源”,方能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蕴。 一、沿波溯源细品诗词 古诗词是作家将主观情思输入作品的产物,细 品诗词就需要从言语表象入手,从中挖掘作
摘 要:本文嘗试依据DOK理论4个层次,转变教师提问,设置若干与DOK理论框架相对应的问题,组织体育课堂教学,重现情境、温故知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学生足球运动中的深度思维,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DOK理论;足球教学;深度思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0-00-03 一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动了、课堂闹了,学科教学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冷静思考后却发现一些让人深思的客观存在,比如:教师教学展示课的情况很不错,但学生考试的情况却常常不理想;课堂上学生应答积极迅速,但阅读回答问题却经常得不到高分……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我国教育界人士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教学理念。虽然这个观念早已被
今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正式颁布10周年。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体育被边缘化,体育课开课率严重不足,学校体育理论界各种观点沸沸扬扬,有关伤害事故等相关法规的缺失,一些有效强身健体的项目由于其自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被取消,体育教师无所适从,最终导致学生体质全面下滑,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尤为明显,已关乎到全国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国家
《唯一的听众》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该组课文的单元导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显然,编者希望我们对文本有两个特别关注:第一,特别关注“环境、心理活动方面的描写”;第二,特别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描写来抒发美好情感的”。 再看该课“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
摘 要:本文介绍如何利用游戏,让学生自觉、开心地进行室内课广播操练习。 關键词:游戏;广播操;室内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69-01 一、案例描述 又是下雨天。第三节课,我走进了六(2)班的教室,“ 同学们,这节课进行广播操动作展示。”大多数同学听了身体顿时矮了半截。“不过哪些同学展示,我们通过‘击鼓传花’游戏来决定
前不久,特级教师王崧舟为大家奉献了一堂特具语文味、文化味的课——(枫桥夜泊>。这堂课,王老师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文化传承的背景下来组织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整堂课设计精致,起承转合匠心独运。教者由意象“愁眠”入手,徐徐铺展,层层深入,高潮迭起,荡人心魄,充分展示了“诗意语文”的无穷魅力。然而,教者又始终没有背离语文的本色,课堂上自始至终呈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