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它是生态环境代价和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探索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潮流。黑龙江省做为重工业基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推行低碳经济将为黑龙江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背景
作为比较前沿的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的理念在1999年由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在《生态经济革命》一书中首先提出来,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尽管英国是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但是并没有明确界定低碳经济。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没有形成共识,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主要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最小,甚至零排放,实现人类经济活动低碳化;二是提倡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追求绿色GDP,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人类工业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应对气温升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5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国家公约,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又鉴定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全球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2009年12月7日,《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是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所有成员国都将气候变化问题界定为紧迫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挑战已形成国际共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措施,推行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发展模式已成为国际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消耗大量资源、生态环境遭破坏,2007年我国创造的GDP占全球的6%,却消耗了全球15%的能源、3%的铁矿和54%的水泥。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各项资源的使用规模还会增加,资源枯竭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对资源的加速消耗还导致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和气候变化,有资料表明,2005年我国CO2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15年,我国C02排放量将占世界C02排放量的20%,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就要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把握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低碳经济是黑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是石油、煤炭等能源的生产大省,同时也是消费大省,产业结构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大、且是能源消费的主体。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道路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不仅对龙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为引领未来社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方向。
1、推行低碳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种发展要以人为本,在发展中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较多,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破坏正制约龙江经济协调发展。煤炭、石油作为我省的主要能源,经过几十年采掘,可供开采的煤炭日益减少,资源枯竭成为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以实现向“低碳”或“无碳”转变,转变的最终目的是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实践低碳经济是统筹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黑龙江省的经济主体,同时,这些高碳资源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导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较高。2008年全省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合计11.3万吨,COD排放量47.6万吨,氨氮4.98万吨。烟尘46.96吨,粉尘11.69万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有资料显示,近50年黑龙江省气候有明显变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2.0。C,升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2001年以来,哈尔滨市持续了近10年的暖冬。气候变暖导致我省生态系统失衡,水土流失严重,冰雪旅游也受到威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是我省在经济发展中面对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开发清洁能源技术。通过引入碳转化、碳捕捉等绿色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从根本上控制我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实现龙江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双赢。
3、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基本属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平均为62%左右。近几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充分重视提高能源效率,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GDP能耗都有所下降。但是,在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目标,仍面临巨大的压力。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一是由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由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结构的转变,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使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低碳与无碳化,以加快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黑龙江省实际情况来看,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长期过程,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有重要作用,风电、水电等绿色能源为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做保障,我省应抢时间,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抓住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背景
作为比较前沿的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的理念在1999年由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在《生态经济革命》一书中首先提出来,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尽管英国是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但是并没有明确界定低碳经济。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没有形成共识,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主要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最小,甚至零排放,实现人类经济活动低碳化;二是提倡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追求绿色GDP,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人类工业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应对气温升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5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国家公约,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又鉴定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全球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2009年12月7日,《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是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所有成员国都将气候变化问题界定为紧迫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挑战已形成国际共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措施,推行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发展模式已成为国际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消耗大量资源、生态环境遭破坏,2007年我国创造的GDP占全球的6%,却消耗了全球15%的能源、3%的铁矿和54%的水泥。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各项资源的使用规模还会增加,资源枯竭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对资源的加速消耗还导致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和气候变化,有资料表明,2005年我国CO2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15年,我国C02排放量将占世界C02排放量的20%,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就要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把握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低碳经济是黑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是石油、煤炭等能源的生产大省,同时也是消费大省,产业结构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大、且是能源消费的主体。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道路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不仅对龙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为引领未来社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方向。
1、推行低碳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种发展要以人为本,在发展中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较多,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破坏正制约龙江经济协调发展。煤炭、石油作为我省的主要能源,经过几十年采掘,可供开采的煤炭日益减少,资源枯竭成为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以实现向“低碳”或“无碳”转变,转变的最终目的是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实践低碳经济是统筹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黑龙江省的经济主体,同时,这些高碳资源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导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较高。2008年全省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合计11.3万吨,COD排放量47.6万吨,氨氮4.98万吨。烟尘46.96吨,粉尘11.69万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有资料显示,近50年黑龙江省气候有明显变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2.0。C,升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2001年以来,哈尔滨市持续了近10年的暖冬。气候变暖导致我省生态系统失衡,水土流失严重,冰雪旅游也受到威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是我省在经济发展中面对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开发清洁能源技术。通过引入碳转化、碳捕捉等绿色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从根本上控制我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实现龙江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双赢。
3、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基本属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平均为62%左右。近几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充分重视提高能源效率,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GDP能耗都有所下降。但是,在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目标,仍面临巨大的压力。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一是由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由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结构的转变,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使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低碳与无碳化,以加快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黑龙江省实际情况来看,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长期过程,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有重要作用,风电、水电等绿色能源为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做保障,我省应抢时间,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抓住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