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黄芪是临床常用中药材,有着十分悠久的入药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本文主要从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黄芪进行进一步阐述,以期为黄芪临床的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芪;生物学特征;功效;现代制剂;研究进展
1.前言
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黄芪主要产自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黄芪含有黄芪皂苷、氨基酸、黄芪多糖和黄酮类、生物碱等许多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降压、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应用较为广泛,被应用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全身系统疾病治疗中。近年来,各种以黄芪研发的新药取得了突破,黄芪用量也不断的增加,使得黄芪供不应求。通过大量考察发现,古今医学家在黄芪的功效认识、应用和主治认识方面既有差异性也有承接性。现就黄芪具体生物学特征、临床功效和现代制剂作进一步综述。
2.黄芪的生物学特征介绍
生物学特征指的是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各生长周期的具体性状表现,一般包括种子萌芽、逐渐发育为幼苗和幼树、直至开花结果和衰老、死亡。黄芪的整体生物学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木质、主根肥沃、灰白色、高50-100cm、上部分枝多、有白色柔毛等。黄芪包含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多糖类等主要的化学成分。下面主要从黄芪5个生长时期进行黄芪生物学特征详细介绍:①第一个生长期为黄芪幼苗的生长期。在这个时期蒙古黄芪当年播种是不开花和结果的,部分的膜荚黄芪则可开花,8月中旬为始花期;处于幼苗生长期的黄芪,其根系水分以及养分的供应不断的增加,且叶片面积、光合作用也在扩大、增强,加快了幼苗的生长速度[1]。②第二个生长期为枯萎越冬。主要是指黄芪从部分枯萎和死亡一直到次年植物返青的时间,这个时期通常开始于9月下旬,黄芪的叶片慢慢的变黄,接近地面部位枯萎,而位于低下部位的根头开始形成越冬芽。③黄芪返青期。春天开始返青,黄芪在这个生长时期根部的越冬芽会长出对面,丛生芽开始长出,接着分化黄芪的茎和枝叶,最终形成植株。在返青初期,由于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黄芪生长速度通常都较慢。④孕蕾和开花期。黄芪形成叶腋花到出现果实前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花芽通常出现于6月初,之后逐渐膨大、抽出花梗,并逐渐形成花蕾,最后于7月初黄芪的花蕾开放,通常为25天的花期[2]。⑤结果种熟生长期。这段时期主要是开花授粉直至果实成熟的时期,一般是8月中旬后一个月内,若遇干旱则会提前,黄芪种子确实率较高,因此,播种之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改变种皮不透性,这样能够使出苗率得以提高。注:黄芪通常在秋季采收,且采收3年上的根。
3.黄芪的主要功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指的是其药理功效,众所周知,黄芪具有抗衰老、降压、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被用于气虚水肿、乏力、内热消渴、血虚痿黄、食少便溏等治疗。下面从黄芪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其功效。
①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的应用。黄芪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可使脂质的过氧化的水平降低,减少MDA生成,并将自由基消除;此外,还能对急性的(内毒素性)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改善因肺源性的心脏病病人的心功能,降低患者肺动脉压以及血液的粘稠度,常用来治疗肺部感染、急慢性的支气管炎、胸膜炎、肺心病等[3]。而应用在消化系统有助于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强巨噬细胞和网状的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生肝细胞,双向调节糖代谢,起到保护患者胃粘膜、抑制胃溃疡和抗肝纤维的作用。同时有增强机体的抗病毒等能力,实现干扰素诱生,通过使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达到病毒肠炎的治疗目的。
②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黄芪能增大和增加心脏的收缩振幅以及输出量、营养患者心肌细胞、使心肌缺血得到改善、有着强心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芪可抑制因心肌缺血的再灌注引起的心电图ST段抬高,可使外周血管扩张来降低外周的阻力,双向调节血压。同时,提高NK(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能实现干扰素诱生,通过免疫力增强达到病毒心肌炎的治疗目的。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③在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中的应用。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黄芪常被用来预防和治疗血管栓塞疾病、动脉粥样性硬化、高血脂症、贫血、和白细胞的减少等,主要是由于黄芪能抑制住血小板的凝集、降低血脂、对抗血栓的形成,并可显著的增加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总数,使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增强。在神经系统疾病中,黄芪能防治缺血性的脑卒中,使脂质的过氧化物生成减少,保护脑组织。
④在内分泌系统中的应用。由于黄芪利水消肿、补阳,能够促使胰岛B细胞进行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较适宜治疗Ⅱ型的糖尿病;且能够对免疫功能进行双向调节,改善肾脏的微循环,有利于延缓或者减轻糖尿病性的肾病进展,同时具有抗衰老的功效,还能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总之,黄芪具有许多的药理功效,其他如:抗肿瘤、抗疲劳、抗菌和骨质疏松等也是黄芪的重要功效。
4.黄芪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
黄芪现代制剂的研究包括注射液、口服液、胶囊、喷雾制剂、颗粒冲剂等多种,注射液主要是对生药黄芪进行煎煮、滤过和浓缩,并用乙醇进行沉淀处理,待冷置之后回收乙醇;滤液浓缩之后用注射用水进行稀释、并调节其PH值、应用活性炭进行处理、并再滤过,最后灌封和灭菌后得到黄色澄明的液体,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皂苷,被用于慢性肾炎、冠心病等。口服液口感好、味甜微苦,比较适宜儿童,分为醇提法和水提法,前者主要是回收乙醇,待浓缩后加防腐剂和矫味剂,并加适量的水进行稀释,将其搅匀,静置过滤后得到药液,水提法则较简单[4]。胶囊保存、使用和携带方便,且疗效好,是醇浸水煎来提取有效的成分,喷雾干燥并加入适量的疏松剂得到,加入三七、阿胶和西洋参等成为复方制剂。喷雾给药方便,且药雾分布均匀,吸收和起效快,其主要成分为动物的脂多糖和黄芪的提取物,主要工序为提取和浓缩、酸碱度调节、混合过滤、最后灌装。颗粒冲剂是滤过和浓缩水煎液,醇化后回收乙醇,最后浓缩为膏状,并加适量辅料干燥而成,主要用于小儿肾病的治疗。除了上述几种制剂以外,还有干粉针剂和纳米微粒,干粉针剂主要为多糖成分,可用来抗肿瘤,并辅助化疗;纳米微粒疗效较好,具有醇溶性和水溶性。
5.结语
黄芪一直以来用药历史悠久且用量大,以水煎剂居多,其生物学特征显著,应用于临床具有抗衰老、降压、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对黄芪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功效以及现代制剂的研究众多,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借鉴的,但也有不足和肤浅的地方,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并进一步的加强黄芪制剂的安全性和注射液的提炼纯度,使其更好、更安全的应用在临床中。
参考文献
[1]范颖;乔铁;滕飞.黄芪功效主治的衍化及其应用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8(25):1164-1166.
[2]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11(21):3203-3205.
[3]季容进.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2,9(5):176-177.
[4]牛琳琳;琚保军.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探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2,15(4):190-191.
【摘要】黄芪是临床常用中药材,有着十分悠久的入药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本文主要从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黄芪进行进一步阐述,以期为黄芪临床的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芪;生物学特征;功效;现代制剂;研究进展
1.前言
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黄芪主要产自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黄芪含有黄芪皂苷、氨基酸、黄芪多糖和黄酮类、生物碱等许多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降压、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应用较为广泛,被应用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全身系统疾病治疗中。近年来,各种以黄芪研发的新药取得了突破,黄芪用量也不断的增加,使得黄芪供不应求。通过大量考察发现,古今医学家在黄芪的功效认识、应用和主治认识方面既有差异性也有承接性。现就黄芪具体生物学特征、临床功效和现代制剂作进一步综述。
2.黄芪的生物学特征介绍
生物学特征指的是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各生长周期的具体性状表现,一般包括种子萌芽、逐渐发育为幼苗和幼树、直至开花结果和衰老、死亡。黄芪的整体生物学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木质、主根肥沃、灰白色、高50-100cm、上部分枝多、有白色柔毛等。黄芪包含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多糖类等主要的化学成分。下面主要从黄芪5个生长时期进行黄芪生物学特征详细介绍:①第一个生长期为黄芪幼苗的生长期。在这个时期蒙古黄芪当年播种是不开花和结果的,部分的膜荚黄芪则可开花,8月中旬为始花期;处于幼苗生长期的黄芪,其根系水分以及养分的供应不断的增加,且叶片面积、光合作用也在扩大、增强,加快了幼苗的生长速度[1]。②第二个生长期为枯萎越冬。主要是指黄芪从部分枯萎和死亡一直到次年植物返青的时间,这个时期通常开始于9月下旬,黄芪的叶片慢慢的变黄,接近地面部位枯萎,而位于低下部位的根头开始形成越冬芽。③黄芪返青期。春天开始返青,黄芪在这个生长时期根部的越冬芽会长出对面,丛生芽开始长出,接着分化黄芪的茎和枝叶,最终形成植株。在返青初期,由于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黄芪生长速度通常都较慢。④孕蕾和开花期。黄芪形成叶腋花到出现果实前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花芽通常出现于6月初,之后逐渐膨大、抽出花梗,并逐渐形成花蕾,最后于7月初黄芪的花蕾开放,通常为25天的花期[2]。⑤结果种熟生长期。这段时期主要是开花授粉直至果实成熟的时期,一般是8月中旬后一个月内,若遇干旱则会提前,黄芪种子确实率较高,因此,播种之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改变种皮不透性,这样能够使出苗率得以提高。注:黄芪通常在秋季采收,且采收3年上的根。
3.黄芪的主要功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指的是其药理功效,众所周知,黄芪具有抗衰老、降压、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被用于气虚水肿、乏力、内热消渴、血虚痿黄、食少便溏等治疗。下面从黄芪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其功效。
①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的应用。黄芪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可使脂质的过氧化的水平降低,减少MDA生成,并将自由基消除;此外,还能对急性的(内毒素性)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改善因肺源性的心脏病病人的心功能,降低患者肺动脉压以及血液的粘稠度,常用来治疗肺部感染、急慢性的支气管炎、胸膜炎、肺心病等[3]。而应用在消化系统有助于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强巨噬细胞和网状的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生肝细胞,双向调节糖代谢,起到保护患者胃粘膜、抑制胃溃疡和抗肝纤维的作用。同时有增强机体的抗病毒等能力,实现干扰素诱生,通过使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达到病毒肠炎的治疗目的。
②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黄芪能增大和增加心脏的收缩振幅以及输出量、营养患者心肌细胞、使心肌缺血得到改善、有着强心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芪可抑制因心肌缺血的再灌注引起的心电图ST段抬高,可使外周血管扩张来降低外周的阻力,双向调节血压。同时,提高NK(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能实现干扰素诱生,通过免疫力增强达到病毒心肌炎的治疗目的。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③在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中的应用。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黄芪常被用来预防和治疗血管栓塞疾病、动脉粥样性硬化、高血脂症、贫血、和白细胞的减少等,主要是由于黄芪能抑制住血小板的凝集、降低血脂、对抗血栓的形成,并可显著的增加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总数,使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增强。在神经系统疾病中,黄芪能防治缺血性的脑卒中,使脂质的过氧化物生成减少,保护脑组织。
④在内分泌系统中的应用。由于黄芪利水消肿、补阳,能够促使胰岛B细胞进行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较适宜治疗Ⅱ型的糖尿病;且能够对免疫功能进行双向调节,改善肾脏的微循环,有利于延缓或者减轻糖尿病性的肾病进展,同时具有抗衰老的功效,还能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总之,黄芪具有许多的药理功效,其他如:抗肿瘤、抗疲劳、抗菌和骨质疏松等也是黄芪的重要功效。
4.黄芪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
黄芪现代制剂的研究包括注射液、口服液、胶囊、喷雾制剂、颗粒冲剂等多种,注射液主要是对生药黄芪进行煎煮、滤过和浓缩,并用乙醇进行沉淀处理,待冷置之后回收乙醇;滤液浓缩之后用注射用水进行稀释、并调节其PH值、应用活性炭进行处理、并再滤过,最后灌封和灭菌后得到黄色澄明的液体,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皂苷,被用于慢性肾炎、冠心病等。口服液口感好、味甜微苦,比较适宜儿童,分为醇提法和水提法,前者主要是回收乙醇,待浓缩后加防腐剂和矫味剂,并加适量的水进行稀释,将其搅匀,静置过滤后得到药液,水提法则较简单[4]。胶囊保存、使用和携带方便,且疗效好,是醇浸水煎来提取有效的成分,喷雾干燥并加入适量的疏松剂得到,加入三七、阿胶和西洋参等成为复方制剂。喷雾给药方便,且药雾分布均匀,吸收和起效快,其主要成分为动物的脂多糖和黄芪的提取物,主要工序为提取和浓缩、酸碱度调节、混合过滤、最后灌装。颗粒冲剂是滤过和浓缩水煎液,醇化后回收乙醇,最后浓缩为膏状,并加适量辅料干燥而成,主要用于小儿肾病的治疗。除了上述几种制剂以外,还有干粉针剂和纳米微粒,干粉针剂主要为多糖成分,可用来抗肿瘤,并辅助化疗;纳米微粒疗效较好,具有醇溶性和水溶性。
5.结语
黄芪一直以来用药历史悠久且用量大,以水煎剂居多,其生物学特征显著,应用于临床具有抗衰老、降压、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对黄芪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功效以及现代制剂的研究众多,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借鉴的,但也有不足和肤浅的地方,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并进一步的加强黄芪制剂的安全性和注射液的提炼纯度,使其更好、更安全的应用在临床中。
参考文献
[1]范颖;乔铁;滕飞.黄芪功效主治的衍化及其应用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8(25):1164-1166.
[2]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11(21):3203-3205.
[3]季容进.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2,9(5):176-177.
[4]牛琳琳;琚保军.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探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2,15(4):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