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徐邦达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tgu618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2月23日上午8时38分,一代古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享年一百零一岁。作为活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五位“掌眼人”之一,徐邦达与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合称为“全国古书画鉴定五人小组”,与谢稚柳合称“南谢北徐”。随着各位鉴定家的一一作古,徐邦达的离世堪谓一个时代的终结,留给业内的是永远的怀念和传说。
  徐邦达,浙江海宁人,1911年农历七月七日出生于上海,字孚尹,号李庵,晚号蠖叟,当代著名的书画鉴定家、书画家、诗人、词人。曾任故宫博物馆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兼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业内赠予其“徐半尺”(意指其鉴画,于画轴展开半尺已知真伪)和“华夏辨画第一人”之称。
  历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重大,徐邦达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贵之家,他的父亲徐尧臣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颇好风雅的书画收藏家,在这一的环境熏陶下,幼年的他就对书画表现出独特爱好和天赋。他的父亲在发现儿子的天赋后欣喜不已,立即将颇有名气的“娄东派”书画家李醉石聘到家里。此后数年,徐邦达在李醉石的指导下,系统地临摹了历代各个书画流派的艺术精品,练就一身过硬基本功,从而为其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致后来徐邦达经常告诫他的学生,学鉴定也要学习书画创作。这可以说是他经验之谈。更为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邦达先生又分别投师于在当时上海享誉盛名的文物鉴定、书画大家赵叔孺、吴湖帆先生的门下,正是在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中,他时时能与众多身处海上而才华横溢的青年俊杰一起论书品画,探讨切磋,以致二十多岁的徐邦达就已经是海上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和鉴定家,直至迁居北京,成为海内闻名的古书画鉴定大家。
  说起徐邦达成为职业鉴定家,必须提及促成他立志学习鉴定的一次上当经历。早年的徐对清“四王”痴爱异常,他曾花六根金条的天价买了一件王原祁的画,当他得意地将这件作品拿给老师去欣赏而被告知是赝品的时候,唯有叫苦不迭,也就是这一次深刻的教训,让徐邦达清醒地意识到,书画鉴定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从而立志一定要好好研究书画鉴定,并从此走向书画鉴定的专业研究之路。
  提起早年的鉴定事迹,徐邦达最得意的是他曾经和乾隆皇帝唱了一次“反调”。事情得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故宫重要文物南迁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发现被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奉若珍宝的“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赝品,在这幅赝品上,乾隆皇帝一次又一次的题跋,并盖上玉玺。而被乾隆皇帝认为是假的那一幅,徐邦达发现才是真的黄公望的手笔,正是靠着一双慧眼,徐邦达抢救了那幅被打入冷宫两百年的“假的”《富春山居图》,还了历史一个真实面目。
  作为故宫博物院专业的鉴定家,徐邦达先生的一生可谓贯穿于新中国的文物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清廷覆灭,溥仪曾经悄悄将故宫一千二百余件珍贵书画运往伪满洲国“都城”长春。1945年春夏之交,苏联红军攻入东北,溥仪仓皇出逃,“宫中”一片混乱,众多文物字画散失。除此以外,紫禁城藏品中的九成以上,被国民党在解放前夕运到台湾。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不到昔日紫禁城藏品所藏数量的十分之一。为了使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藏品尽快丰富起来,徐邦达跋山涉水奔波于各地去征集。曾经有一次,徐邦达听说曾任国民党吉林省政府主席的郑洞国在进驻东北后,收购了不少书画珍品,而这些珍品就是溥仪当年从紫禁城带出去的书画珍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唐代人临摹的《王方庆万岁通天进帖》、五代后唐画家胡环的《卓歇图》、五代杰出书法家杨凝式的《夏热帖》、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太白山图》卷等共五件。1948年10月,郑洞国率部起义时,将这些价值连城的书画珍品贮于一个小皮箱中。起义后,郑与解放军接洽时,才将皮箱交给负责接收的解放军部队代管。但事后这批代管的字画就一直无人过问。徐邦达立即通过有关人士查访当年负责接收的部队,终于在部队存放文件的保险柜中找到了那只皮箱,从而将这批书画征集回来。如今,这五件珍品中的《王方庆万岁通天进帖》和《太白山图》卷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其他三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除了为故宫征集书画外,徐邦达作为全国古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之一奔赴全国各大小博物馆,为各地博物馆馆藏书画的鉴定做出卓著的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各大博物馆藏字画的一级品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字画的一、二、三级品及参考品几乎全部经过先生的鉴定,数目之大,难以统计。
  作为一名爱画如命的鉴定家,徐邦达一直认为最好的书画应该由国家收藏。上世纪九十年代,徐邦达在得知“清代四僧”之一石涛的《高呼与可》要上市拍卖后,坐立不安,迫切希望国家能出资购买。而此时又因为住房问题,夫人滕芳要见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徐邦达连连要求夫人见到李瑞环后“莫提住房,只提希望政府想办法收购《高呼与可》的建议”。见到李瑞环,徐邦达夫人径直谈到《高呼与可》,并认为新中国初期,国家经济那么困难,仍能拨出巨款将“三希堂”珍藏的三部稀世字帖中的两部买了回来,抢救《高呼与可》自是责无旁贷。在李瑞环肯定地表示应该由国家购进后,徐邦达兴奋地拉着夫人到昆仑饭店去吃饺子,房子的事情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徐邦达等专家的“主持”下,故宫斥巨资两千多万买下千古法宝《出师颂》,也正是因此,引发一场强烈的争论,一时间议论纷纷,真真假假、值与不值的辩论可谓是无休无止。而此件作品是在徐邦达和其他几位专家一致过目认可的情况下买进的,对此种种争论,徐邦达坦然处之,他的的态度是:“鉴定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说话。”徐邦达的发言一锤定音。时至今日,再也没有人怀疑《出师颂》的真假问题了。
  关于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上的权威,有人甚至这样说:“基于徐邦达的鉴定地位,一件古书画,只要徐邦达说是真就是真的,假的也变成真的了。”言下之意很明显。只要是他题跋过的作品,拍卖价格会翻几倍甚至几十倍。正因此,很多人曾试图用重金收买他,也有人托很多关系找他,目的都是一样,希望他把假的题成真的。面对丰厚的诱惑和各种压力,徐邦达不为所惑而断然拒绝,他说:“假的就是假的,就是我父亲的东西,假的我也说是假的,绝不含糊。”说起先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他的夫人滕芳女士曾提起,她曾经开玩笑地要求徐邦达将自己家里收藏的一幅无款宋画《万马图》题为李公麟所作,如果这样,其市场价格将是天壤之别。可一直对夫人“顺从”的徐邦达,这一次还是违背了夫人的意志,照常按照自己的鉴定意见题为宋人无款画。于此,亦可见其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了。
  在这个大师、大师之名到处横飞的时代,真正可以称得上大师、大家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徐邦达堪谓是名副其实的一代鉴定大家。也正是鉴定之名盛,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诸多成果。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乃至学者。他的书法撷取苏轼、米芾之精华而自成一家,同时多书以自己的诗词,这和当代好多号称“书法大师”而不谙平仄不会文章的书匠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以致他的老友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称他:“法眼燃犀鉴定家,兴来挥笔现龙蛇。渔阳体式眉山骨,填得维摩丈室花。”推崇若此,个中真意,当由此得见一二。他的画继承“四王”清新典雅一路风格,给人以隽永无穷的享受,就是二十多岁的临古作品已是得古人三昧,在拍场几可与古书画相颉颃。他的诗词清新典雅、情真意切,从中我们可以更多的看到他学者身份之外的文人情怀。
  作为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徐邦达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他将中国古书画鉴定学问“科学化”,从而成就了《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等一本本书现代古书画鉴定学科的扛鼎之作。另外,汇集他一生的鉴定以及鉴定学成果——《徐邦达集》陆续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总数十六卷、超过六百万字的皇皇巨著不禁让后学者产生高山仰止的感叹。
其他文献
什么叫脏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回答。大体而言,“脏话”是相对于“净语”的一个概念,多指羞辱、诅咒对方,以及涉及秽物、性行为或和人体器官的语汇。不过,对“脏”与“净”的看法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比如女性性器官常被当成脏字骂人,因为它除了具有隐蔽性之外,在男性视角中它还可能成为欺骗或背叛行为的发生地;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它既是生理发泄之处,同时又被视为秽物。但在十三世纪的英国,它却被视为寻常物
地处湖南中南部的南岳衡山风光美丽,五岳独秀,由南至北,连绵七十二峰,首峰衡阳回雁,尾峰长沙岳麓,其中大部分山峰在衡阳地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与之相依相伴,逶迤北去,形成了一条奇特的衡岳湘水人文纽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衡阳山奇水秀,季节分明,人文蔚起,代不乏人,集中鲜明地展示了湖湘文化特有的精神实质。  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为人类文明揭开新的篇章后,桑梓衡阳依托纸这一文明载体,让文化艺术创造了奇特
一    衡阳聂氏家族,自清中叶至民国曾发达数百年之久,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望族巨家”。  光绪元年,曾国藩的“满女儿”(小女儿)曾纪芬“仅备仪仗而未用鼓乐”(因同治国丧)嫁入的就是衡阳聂家。这段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大致堪称“幸福”,关于此,我在《青瓷红釉》一书中已有分梳。曾纪芬为聂家生育了众多的儿女,家庭生活详情见诸《崇德老人自订年谱》。  对于进入民国之后的聂氏家族而言,聂缉规与
(一)    谁是牢房的监管者?上帝,还是社会制度?尼采说是上帝,福柯说是社会制度。逐走上帝、取消社会制度,牢房就不存在了?卡夫卡说:“不!没有上帝或社会制度,身体也是牢房。”  卡夫卡写过一篇小说:《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小说以一个猿猴自述的口气,描绘了人类把一只猿猴驯化为一个“达到了欧洲人的平均教育程度”的人的过程。用卡夫卡的话说,就是“一只昔日的猿猴需要经过什么途径才能步入人类世界并取得安
【摘 要】学习中恰当地融入数学史料知识,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博古通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史知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奋进、前行。  【关键词】巧用;数学史;数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3-0024-02  【Abstract】The knowled
屈指算来,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三四年,时间过得真快啊。最初的写作动机如今已想不起来了,恍若曾卓在诗作《悬崖边的树》中所描述的:“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曾老那些优美而又令人感伤的诗句在我脑海里反复吟咏,久久回旋。如果说我仿佛变成了悬崖边的一棵树,那么在悬崖之下,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苍茫的深
生前傲岸孤寂的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也许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当今文化界评介和学术界言说的热点话题。窃以为在海内外文化人当中日渐升温的“陈寅恪热”,与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寻觅与重建显然有着某种同构和默契。面对社会的浮躁、喧嚣和无序,面对价值理念淡漠和道德伦理失范,一部分冷静沉稳的文化人,开始把视点投注到与“终极关怀”相关的命题上,思考起“塑造理想人格”和“重构人文精神”一类的严肃话题。在这种背景下,三联书店出
历史几乎遗忘了明恩溥。  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32),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等地,兼任《字林西报》通讯员。1905年辞去教职,留居通州写作。明恩溥在华生活五十四年,特别熟悉下层农民的生活,对中国也较有感情,是最早建议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的人,并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台湾著名教会历史学家魏外扬先生曾于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发表《明恩
在中国教育史上,香港达德学院因为办学的时间较短而鲜为人知,可是她辉煌的业绩、办学的教育方针和先进的理念却不容小觑。该学院创办于1946年10月,1949年2月23日遭港英当局取消注册而被迫封闭。虽然她只存在了两年半多一点的时间,但是她就像划过黑夜长空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使人眼前为之一亮。这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和许多民主党派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在达德学院的讲坛上,汇集了一
在笔者的印象中,“传统”一词时常与“现代”相对应,有时甚至成为守旧的同义语。好比说一个人守旧似不太好听,于是就委婉地说他“很传统”。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界颇以“反传统”为时髦,许多中青年作家开口闭口“现代派”,动不动就批评一些惯用的表现手法太传统,不屑一顾。可自九十年开始,忽然掀起一股读经热,传统又逐渐吃香起来;如今就连发表文章申报课题,若涉及传统文化也格外容易通过。  其实,世界上二百多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