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基于以上数学习题课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实施与策略。
一、习题课的类型和目标
数学习题课按教学的情景与目标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形成性习题课。第二类:小结性习题课。第三类:专题习题课。
二、习题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习题课的选题原则
1.选题要有针对性。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较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选题要有研究性。选择习题要精,要有丰富的内涵。教师除注重结果外,更有注重组题方式和质量,尽量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的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选题要有实效性。选题要注意对课本习题、例题的挖掘,课本习题都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教师在题目选取中,要优先考虑课本中的现有资源,合理利用,适当演变、拓深,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4.选题要有典型性。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规律”。因为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会造成学生疲于奔命,既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不了学习效率,而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二)习题课的题型特点
1.题型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因为学生间存在个体学习差异,因此,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2.题型设计要进行变式练习,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道题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以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理念的更新
1.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因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易感到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双向的活动关系。
2.巧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内容精心设计成二、三个问题,且设计一定的情景,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
3.教学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习题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
(四)习题课教学实施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习题课教学时,往往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第一、编写教案,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第二、把习题课上成是老师的讲题课。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超前提示多,等待学生思考时间少。第四、就题论题,教师只讲正确的解法或只分析答案的正确性。第五、只“纠错”,不“究错”。
综上所述,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使他们通过类似问题的练习,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 如:等量代换、数形结合、分类、归纳、演绎、化归、模型等,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获得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指观察、猜想、实验、计算、作图、验证、证明等,各种活动的经验都是在“做”和“思”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的,通过类比、联想、迁移和延深,挖掘习题中的潜在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徐国坚
一、习题课的类型和目标
数学习题课按教学的情景与目标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形成性习题课。第二类:小结性习题课。第三类:专题习题课。
二、习题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习题课的选题原则
1.选题要有针对性。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较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选题要有研究性。选择习题要精,要有丰富的内涵。教师除注重结果外,更有注重组题方式和质量,尽量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的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选题要有实效性。选题要注意对课本习题、例题的挖掘,课本习题都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教师在题目选取中,要优先考虑课本中的现有资源,合理利用,适当演变、拓深,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4.选题要有典型性。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规律”。因为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会造成学生疲于奔命,既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不了学习效率,而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二)习题课的题型特点
1.题型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因为学生间存在个体学习差异,因此,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2.题型设计要进行变式练习,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道题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以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理念的更新
1.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因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易感到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双向的活动关系。
2.巧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内容精心设计成二、三个问题,且设计一定的情景,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
3.教学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习题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
(四)习题课教学实施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习题课教学时,往往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第一、编写教案,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第二、把习题课上成是老师的讲题课。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超前提示多,等待学生思考时间少。第四、就题论题,教师只讲正确的解法或只分析答案的正确性。第五、只“纠错”,不“究错”。
综上所述,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使他们通过类似问题的练习,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 如:等量代换、数形结合、分类、归纳、演绎、化归、模型等,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获得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指观察、猜想、实验、计算、作图、验证、证明等,各种活动的经验都是在“做”和“思”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的,通过类比、联想、迁移和延深,挖掘习题中的潜在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