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广大思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了不少尝试和探索,但课堂教学仍以反复操练和题海战术为主,即教学仍然停滞于“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还没有提升到“学生发展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上。这不得不使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个基本问题:如何改革思品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样就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设置新问题,例如新闻焦点、学校热点、以及和其他学科联系点等为切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优势,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被认为是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发展个性的最有效方式。
在目前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把握时机,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評估,并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经。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主动参与不仅仅局限在“说”——问答上,更重要的在“想”——思维上,还有“做”——实践中。二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地设计问题,课堂上巧妙自然地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不仅仅要求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应该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请求教师和同学帮助解答。三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在进行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大胆地说、想、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辩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只要坚持这种做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地增强,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
二、思品课堂教学应具有思品课特点
思品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是说,政治不仅是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有更突出的育人功能。思品课时代性强,联系社会现实紧密,为此思品课堂教学观念要与学生贴近,让学生走进时空。
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一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师生关系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的新型关系,真正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弃“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的观念,放弃教材即“圣经”而不准越雷池一步的理念,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好,学出真本领。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学校围墙之内,固定的班级、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师、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战禁锢了学生的时空,题海战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加之思品课理论性强,教材抽象,学生在课堂中更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思品说教”课。思品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树立“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教室收看新闻报导,还可以根据国内外重大事件举行热点专题讲座,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思路,学会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与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其次拓宽教学的空间格局。在教室课桌的空间构成上由原来的“秧田式”编成“小组式”“圆桌式”的位置。在授课空间上使师生距离拉近、接触增多。
三、思品课堂教学应具有教学味
教学味就是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把知识内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教学味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真正做到面向学生,将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和变化视为自己的目的。思品课堂教学如何具有教学味?我认为要做到“三让”:
一是新问题让学生发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作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重要措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中学思品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迁移和照搬,它需要教师把内容问题化,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立层次。课堂上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表自己看法。这样就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把握。
二是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眼看、动手写、动脑想、动口议、动耳听,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自然从内容的知识性学习转向动态发展的过程性学习,变学生由“文化传承”的受动者为文化再生产的经营者、参与者。
三是教材让学生讲解。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束缚他们素质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教材,最好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索、讲解后,教师点评总评的方法。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扮演了“主角”,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样就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设置新问题,例如新闻焦点、学校热点、以及和其他学科联系点等为切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优势,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被认为是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发展个性的最有效方式。
在目前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把握时机,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評估,并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经。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主动参与不仅仅局限在“说”——问答上,更重要的在“想”——思维上,还有“做”——实践中。二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地设计问题,课堂上巧妙自然地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不仅仅要求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应该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请求教师和同学帮助解答。三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在进行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大胆地说、想、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辩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只要坚持这种做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地增强,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
二、思品课堂教学应具有思品课特点
思品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是说,政治不仅是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有更突出的育人功能。思品课时代性强,联系社会现实紧密,为此思品课堂教学观念要与学生贴近,让学生走进时空。
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一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师生关系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的新型关系,真正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弃“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的观念,放弃教材即“圣经”而不准越雷池一步的理念,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好,学出真本领。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学校围墙之内,固定的班级、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师、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战禁锢了学生的时空,题海战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加之思品课理论性强,教材抽象,学生在课堂中更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思品说教”课。思品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树立“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教室收看新闻报导,还可以根据国内外重大事件举行热点专题讲座,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思路,学会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与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其次拓宽教学的空间格局。在教室课桌的空间构成上由原来的“秧田式”编成“小组式”“圆桌式”的位置。在授课空间上使师生距离拉近、接触增多。
三、思品课堂教学应具有教学味
教学味就是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把知识内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教学味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真正做到面向学生,将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和变化视为自己的目的。思品课堂教学如何具有教学味?我认为要做到“三让”:
一是新问题让学生发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作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重要措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中学思品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迁移和照搬,它需要教师把内容问题化,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立层次。课堂上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表自己看法。这样就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把握。
二是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眼看、动手写、动脑想、动口议、动耳听,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自然从内容的知识性学习转向动态发展的过程性学习,变学生由“文化传承”的受动者为文化再生产的经营者、参与者。
三是教材让学生讲解。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束缚他们素质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教材,最好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索、讲解后,教师点评总评的方法。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扮演了“主角”,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