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中我主要站在语文教学的立场上对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习惯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11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科目,在我国各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包含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精粹,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提高自身素养,实现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需要。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高中教材在字词、阅读、诗词鉴赏、写作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程度都做了具体的要求。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目,虽然在学习难度方面与其他科目相比要低得多,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却非常不理想,这与学生本身的努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本文中我将主要从字词记忆、阅读鉴赏、写作等三方面具体阐释如何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字词方面
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不同教育阶段对于字词的掌握有着不同的标准,而高中阶段,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字词的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高考中主要考察字词的音、形、义方面,具体表现为针对多音字、同音异形字词、近义词、成语的辨别与考察方面,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做好量的积累,并提高字词认知的准确度。
1.利用好字典。字典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存在,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随时查字典的习惯。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汉语字词不论是在读音还是在意思的表示方面也千变万化,即使是拥有数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也不可能完全准确的掌握所有汉语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更不用说根基尚未牢固的学生,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借助字典是一种基础的手段。
2.设立字词集。语文中的字词集和数理化等理性学科中所需要的典型题集在学习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学生仅仅依靠大脑记忆是不可能的,因此,字词集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将查字典的时候了解到的字词和平时做题中经常性出错的、易混淆的字词记载下来,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反复记忆,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出现。
3.零碎时间记字词。高中生都知道在英语的学习方面教师提倡采用零碎时间记单词,语文和英语都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在字词的记忆方面也大抵相同,高中语文中所包含的字词量大且零碎,并且字词本身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几乎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字词记忆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如果采用大块的时间进行记忆,很容易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烦感,学习积极性下降,导致记忆效率低下。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消除厌烦感,学生可以利用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午晚餐时间,课间操时间等进行随时的记忆字词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还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感,增加字词记忆的趣味性,语文字词的积累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二、阅读鉴赏方面
阅读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包含了不同时代文化的精华,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历史现状、人文思想,还可以通过对优美语言、文字的品味来感受作者的思想和艺术美的存在,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
1.课外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一切的学习都围绕着高考进行,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注重对考试规定知识的机械性学习,从表面看这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但从学生自身发展方面来看,会造成学生知识储备的缺乏,在文章鉴赏时思维闭塞、眼界狭窄,反而不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如我讲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会给学生推荐史铁生其他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读史铁生其他文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理解。
2.结合作者背景进行阅读。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来说,作者的写作背景对学生的阅读鉴赏影响不大,但在文言文中,作者生活背景对文章的整体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生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苏轼所生活的时代,了解苏轼创作这首词时的境况:《赤壁赋》是苏轼在面临新旧政党之争时被牵连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的境况下所作,这首词既反映了他对不平遭遇的愤怒,无奈,对政治的失望,也反映了它面对官场腐败的超脱心态,坚持自身操守的决心。只有了解了这些具体的写作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写作方面
写作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同时,写作也一直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写作技巧、素材积累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请可表。
1.注意观察生活。写作是对生活的阐释和加工,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如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从而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加工,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曾布置一片感恩父母的文章,让学生细心留意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照顾与付出,然后应用于作文中,这样作文就会更加有血有肉。
2.写日记。写日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写作能力的方法,这里所讲的日记不仅仅只是日常琐事的记载,也包括读书笔记。日记记载的是学生自身经历或者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其中所表达的事情和情感都是亲身经历,这样逐渐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教书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学习,举一反三,进而提高知识的接受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习惯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11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科目,在我国各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包含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精粹,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提高自身素养,实现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需要。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高中教材在字词、阅读、诗词鉴赏、写作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程度都做了具体的要求。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目,虽然在学习难度方面与其他科目相比要低得多,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却非常不理想,这与学生本身的努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本文中我将主要从字词记忆、阅读鉴赏、写作等三方面具体阐释如何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字词方面
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不同教育阶段对于字词的掌握有着不同的标准,而高中阶段,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字词的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高考中主要考察字词的音、形、义方面,具体表现为针对多音字、同音异形字词、近义词、成语的辨别与考察方面,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做好量的积累,并提高字词认知的准确度。
1.利用好字典。字典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存在,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随时查字典的习惯。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汉语字词不论是在读音还是在意思的表示方面也千变万化,即使是拥有数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也不可能完全准确的掌握所有汉语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更不用说根基尚未牢固的学生,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借助字典是一种基础的手段。
2.设立字词集。语文中的字词集和数理化等理性学科中所需要的典型题集在学习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学生仅仅依靠大脑记忆是不可能的,因此,字词集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将查字典的时候了解到的字词和平时做题中经常性出错的、易混淆的字词记载下来,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反复记忆,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出现。
3.零碎时间记字词。高中生都知道在英语的学习方面教师提倡采用零碎时间记单词,语文和英语都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在字词的记忆方面也大抵相同,高中语文中所包含的字词量大且零碎,并且字词本身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几乎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字词记忆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如果采用大块的时间进行记忆,很容易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烦感,学习积极性下降,导致记忆效率低下。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消除厌烦感,学生可以利用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午晚餐时间,课间操时间等进行随时的记忆字词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还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感,增加字词记忆的趣味性,语文字词的积累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二、阅读鉴赏方面
阅读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包含了不同时代文化的精华,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历史现状、人文思想,还可以通过对优美语言、文字的品味来感受作者的思想和艺术美的存在,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
1.课外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一切的学习都围绕着高考进行,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注重对考试规定知识的机械性学习,从表面看这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但从学生自身发展方面来看,会造成学生知识储备的缺乏,在文章鉴赏时思维闭塞、眼界狭窄,反而不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如我讲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会给学生推荐史铁生其他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读史铁生其他文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理解。
2.结合作者背景进行阅读。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来说,作者的写作背景对学生的阅读鉴赏影响不大,但在文言文中,作者生活背景对文章的整体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生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苏轼所生活的时代,了解苏轼创作这首词时的境况:《赤壁赋》是苏轼在面临新旧政党之争时被牵连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的境况下所作,这首词既反映了他对不平遭遇的愤怒,无奈,对政治的失望,也反映了它面对官场腐败的超脱心态,坚持自身操守的决心。只有了解了这些具体的写作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写作方面
写作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同时,写作也一直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写作技巧、素材积累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请可表。
1.注意观察生活。写作是对生活的阐释和加工,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如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从而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加工,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曾布置一片感恩父母的文章,让学生细心留意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照顾与付出,然后应用于作文中,这样作文就会更加有血有肉。
2.写日记。写日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写作能力的方法,这里所讲的日记不仅仅只是日常琐事的记载,也包括读书笔记。日记记载的是学生自身经历或者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其中所表达的事情和情感都是亲身经历,这样逐渐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教书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学习,举一反三,进而提高知识的接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