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英语课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学英语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现行的英语课中,有许多英语教师不是用英语来教英语,而是用大量的汉语来教英语。这样,英语课上的英语气氛不浓:一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影响学生英语语感的发展;三是影响教学材料的复习巩固;四是影响英语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保持和提高。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想上好英语课,必须用英语教英语。
用英语教英语是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是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要求教师基本上通过英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也要求学生基本上通过英语来与教师交流,那就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和交际工具来说的根本方面。
一、用英语教英语要在教学方法上予以具体落实
用英语教英语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活动,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①要尽量使用已学过的语言;②要把用英语教英语与复习学过的且在课本中重复不多的材料结合起来;③要随着教学的前进不断更新所使用的语言;④要制订用英语教英语的专门计划,包括各个年级、各个课型、各个环节所用英语和相应的情景,上下文的设计以及新旧更替的比例等,做到边教边用,学习和交际相统一。
二、用英语教英语要求教师牢记学生学过的一切语言知识和材料
各个年级的教师制订用英语教英语乃至整个教学的计划时,必须了解和把握全局,将自己所负责的年级作为全教学链条的一环来对待。要使学生不忘所学,在所学范围内能听懂教师所用英语。教师要不忘所教,所在范围内所能随机应变地用英语上课。用英语教英语实际实际上应形成教师的一种习惯,同时也应转化为学生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常化,并由必要的制度和纪律加以保证。教师方面可以建立用英语教英语的公约和监督制。
三、用英语教英语贵在坚持
从英语教学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时刻坚持从课内到课外,从备课到讲课,从新授课到复习课时刻都要坚持。能否贯彻,首先不是能力和水平的问题,而是认识和态度的问题、情感和意志的问题。抓住这一问题,两极分化、单词难记、语言回生、聋哑英语等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然,强调用英语教英语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把它绝对化,不许在英语课上说一点汉语,用英语教英语是从实际的角度来要求的。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能懂为标准。为此,教师可以配合板书图表、公式、图画、简笔画、表情、手势和动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方面,在非用汉语不可用的情况下,也可适度地使用汉语。
用英语教英语是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是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要求教师基本上通过英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也要求学生基本上通过英语来与教师交流,那就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和交际工具来说的根本方面。
一、用英语教英语要在教学方法上予以具体落实
用英语教英语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活动,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①要尽量使用已学过的语言;②要把用英语教英语与复习学过的且在课本中重复不多的材料结合起来;③要随着教学的前进不断更新所使用的语言;④要制订用英语教英语的专门计划,包括各个年级、各个课型、各个环节所用英语和相应的情景,上下文的设计以及新旧更替的比例等,做到边教边用,学习和交际相统一。
二、用英语教英语要求教师牢记学生学过的一切语言知识和材料
各个年级的教师制订用英语教英语乃至整个教学的计划时,必须了解和把握全局,将自己所负责的年级作为全教学链条的一环来对待。要使学生不忘所学,在所学范围内能听懂教师所用英语。教师要不忘所教,所在范围内所能随机应变地用英语上课。用英语教英语实际实际上应形成教师的一种习惯,同时也应转化为学生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常化,并由必要的制度和纪律加以保证。教师方面可以建立用英语教英语的公约和监督制。
三、用英语教英语贵在坚持
从英语教学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时刻坚持从课内到课外,从备课到讲课,从新授课到复习课时刻都要坚持。能否贯彻,首先不是能力和水平的问题,而是认识和态度的问题、情感和意志的问题。抓住这一问题,两极分化、单词难记、语言回生、聋哑英语等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然,强调用英语教英语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把它绝对化,不许在英语课上说一点汉语,用英语教英语是从实际的角度来要求的。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能懂为标准。为此,教师可以配合板书图表、公式、图画、简笔画、表情、手势和动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方面,在非用汉语不可用的情况下,也可适度地使用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