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好的课堂应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学情的真正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做一些课前前测,再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引导学生向新的目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此看来,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有目的、有方向的。
一、找准起点,激活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新知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之中,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得到再现,衍生出新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教学的最佳途径,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1.整体把握教材
斯苗儿老师曾说道:“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我希望低段的老师多做一些高段的数学题,高段的老师俯下身来多去听一听低段老师上的课,多听听不同年级的课,最好所有的小学数学老师有机会能去听一听初中一年级的课。”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话,顿时有了一些自己的感触。首先让我们想到了“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些什么?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什么样的一个基础,我们如何面对不是一张白纸的学生?我们如何来处理并不呆板的教材?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传承数学文明的使者?高段数学老师听低段的课,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了解知识的生长过程。低段的老师去做高段的数学题,能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
2.梳理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教材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一堂课内的知识点也是由几个小知识点贯穿起来的,前后联系,层次分明。
教学中,教师能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对于数学概念教学,教师首先要思考并弄清楚,学生学习新知识学习的支撑点在哪儿,他们需要有些什么知识经验等,并且这些认知基础是否已经具备了,教新知识前,教师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准备些什么……即找准并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展开教学。
二、量体裁衣,导出火花
教乃导也。导,确定了教师的地位。但教师不能视学生为器物,随随便便往里面扔东西,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并懂得学生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往里面输送必需的东西,这就是“导”,导学习目标,导学习内容,导学习过程。
从“认识负数”一课谈起,现实生活中的负数并不鲜见,气温中的“零下”,建筑中的“地下”,商品交易中的“赊欠”,银行账户中的的“亏空”,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海拔高度等,负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多种形式的感性对接。那学生到底对负数有多少了解,如何引入?对此,我对任教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检测,题目是这样的:你觉得-2表示什么意义,能用画图表示吗?学生画温度计与线段的占多数。同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负数?学生可以说不知从哪儿下手。有了检测的结果,明白了关键教什么。于是,在引导学生首次认识负数时,先体验负数、正数的相对性,在相对意义上把握负数的含义。
【教学片段】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负数?(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负数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地上 地下 零上 零下 存入
支出 加 减 涨 跌
顺着学生原有的经验导入,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确定了学生的基础与需求,那么,教师在教时就有了方向,有了发展的可能。
三、挖掘内涵,学得高效
学乃是主动、自觉、自主的行为。只有充满乐趣、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地学,才能使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的内涵所在。在“认识负数”接下去的环节中,呈现了温度、海拔、楼层等5个不同的题材,因为在《九章算术》里对负数的理解为“收入为正,支出为负;盈余为正,亏损为负”。这里包含了负数的两层意思,一个是以0为标准量,产生负数;另一个是以实际情况定标准量,产生盈亏。而在学生的已知认知里,温度计、海拔、电梯等生活情境都是以0为标准量,为提升对负数内涵的理解。
【教学片段】提供5个-2的材料,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要求:(1)4人小组,组长分配每人选择不同-2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意义。(2)表示好后,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积极介入。借助气温、海拔、银行卡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使学生从中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接着把温度计翻个身,引出数轴,在数轴上找 3、-3、 6、-4.5,发现相反意义的量都是一对一对出现,只有0例外,进一步加深对0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为认知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好奇心、探索欲让课堂的学习达到了高潮,内涵的挖掘更深入透彻。
总之,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找准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顺应学情、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到渠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教师的教真正服从并服务于学生,只有教师的教真正遵从并遵循学生的学的规律,教与学的关系才能科学地体现,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课堂效益才能实现最大化,顺“学”而导、品“根”内涵,才能促进学生最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齐华.数学课堂的“退”与“进”[J].小学教学,2013(09).
[2]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康立军,李士娟.找准起点 量体裁衣[J]小学数学教育,2013(09).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此看来,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有目的、有方向的。
一、找准起点,激活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新知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之中,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得到再现,衍生出新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教学的最佳途径,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1.整体把握教材
斯苗儿老师曾说道:“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我希望低段的老师多做一些高段的数学题,高段的老师俯下身来多去听一听低段老师上的课,多听听不同年级的课,最好所有的小学数学老师有机会能去听一听初中一年级的课。”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话,顿时有了一些自己的感触。首先让我们想到了“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些什么?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什么样的一个基础,我们如何面对不是一张白纸的学生?我们如何来处理并不呆板的教材?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传承数学文明的使者?高段数学老师听低段的课,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了解知识的生长过程。低段的老师去做高段的数学题,能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
2.梳理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教材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一堂课内的知识点也是由几个小知识点贯穿起来的,前后联系,层次分明。
教学中,教师能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对于数学概念教学,教师首先要思考并弄清楚,学生学习新知识学习的支撑点在哪儿,他们需要有些什么知识经验等,并且这些认知基础是否已经具备了,教新知识前,教师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准备些什么……即找准并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展开教学。
二、量体裁衣,导出火花
教乃导也。导,确定了教师的地位。但教师不能视学生为器物,随随便便往里面扔东西,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并懂得学生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往里面输送必需的东西,这就是“导”,导学习目标,导学习内容,导学习过程。
从“认识负数”一课谈起,现实生活中的负数并不鲜见,气温中的“零下”,建筑中的“地下”,商品交易中的“赊欠”,银行账户中的的“亏空”,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海拔高度等,负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多种形式的感性对接。那学生到底对负数有多少了解,如何引入?对此,我对任教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检测,题目是这样的:你觉得-2表示什么意义,能用画图表示吗?学生画温度计与线段的占多数。同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负数?学生可以说不知从哪儿下手。有了检测的结果,明白了关键教什么。于是,在引导学生首次认识负数时,先体验负数、正数的相对性,在相对意义上把握负数的含义。
【教学片段】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负数?(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负数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地上 地下 零上 零下 存入
支出 加 减 涨 跌
顺着学生原有的经验导入,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确定了学生的基础与需求,那么,教师在教时就有了方向,有了发展的可能。
三、挖掘内涵,学得高效
学乃是主动、自觉、自主的行为。只有充满乐趣、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地学,才能使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的内涵所在。在“认识负数”接下去的环节中,呈现了温度、海拔、楼层等5个不同的题材,因为在《九章算术》里对负数的理解为“收入为正,支出为负;盈余为正,亏损为负”。这里包含了负数的两层意思,一个是以0为标准量,产生负数;另一个是以实际情况定标准量,产生盈亏。而在学生的已知认知里,温度计、海拔、电梯等生活情境都是以0为标准量,为提升对负数内涵的理解。
【教学片段】提供5个-2的材料,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要求:(1)4人小组,组长分配每人选择不同-2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意义。(2)表示好后,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积极介入。借助气温、海拔、银行卡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使学生从中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接着把温度计翻个身,引出数轴,在数轴上找 3、-3、 6、-4.5,发现相反意义的量都是一对一对出现,只有0例外,进一步加深对0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为认知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好奇心、探索欲让课堂的学习达到了高潮,内涵的挖掘更深入透彻。
总之,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找准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顺应学情、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到渠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教师的教真正服从并服务于学生,只有教师的教真正遵从并遵循学生的学的规律,教与学的关系才能科学地体现,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课堂效益才能实现最大化,顺“学”而导、品“根”内涵,才能促进学生最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齐华.数学课堂的“退”与“进”[J].小学教学,2013(09).
[2]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康立军,李士娟.找准起点 量体裁衣[J]小学数学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