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缺点”是种假把戏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无论是说自己还是说别人的缺点,似乎都成了一件很难办、很纠结和很尴尬的事情。不少人或避重就轻、隔靴搔痒,或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总喜欢把缺点说得很巧妙、婉转和艺术,好比“思想按摩”,让人听得舒服,易于接受,于是出現了“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的怪现象。正是在这种风气下,“好缺点”应运而生。
  所谓“好缺点”,就是表面上讲缺点,实际上变着法子表扬,拐着弯兜售优点。比如,讲某个干部缺点时,说他“批评人过于严肃”“加班太多不注意身体”“平时太顾工作,家里照顾太少”“一心扑在工作上,锻炼身体不够”等等。这样的“好缺点”,说者乐滋滋,听者美滋滋,领导知道了也找不出毛病,可谓皆大欢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终归是有缺点和不足的,而且缺点就是缺点,不应该变成优点。探究“好缺点”现象的原因,还是好人主义在作怪。一些地方和单位,常常是“上级对下级宠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哄着让着,对明摆的毛病缺点和不良风气也是忍着看着”,面对他人身上的缺点往往“不说话、说好话、好说话”的有之,尽放些“空炮”“哑炮”甚至“礼炮”的亦有之。《战国策》中有一名篇,叫《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大臣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结果因为“妻私我”“妾畏我”和“客欲有求于我”,而被妻、妾和客所美化。现实中这种“好缺点”现象,正是或“私”或“畏”或“有求”的结果。
  “好缺点”,既是一种“烟幕弹”,又是一种“迷魂汤”。其危害,一是坑害了干部,二是败坏了风气。“好缺点”是一种“语言贿赂”,它让一些干部飘飘然、昏昏然,看不清、看不透自己身上真正的缺点,陶醉、麻痹在自我认知中,延误了“治病”的时间,错失了改正缺点的机会,让真正的缺点在“好缺点”的掩护下逃之夭夭,最后病入膏肓。近些年一些落马者感慨,倘若当初有人及时指出他们身上的缺点,有可能不至于愈演愈烈,这虽可能是他们的某种借口,却也引人思考。陈云同志在《论干部政策》一文中曾呼吁,对干部不要“抬轿子”。“好缺点”就是故意在“抬轿子”。如果让“好缺点”现象不断蔓延,而且形成气候,就会毒害整个风气,甚至在政治生活中形成严重的“雾霾天”。
  “好缺点”,既是一种障眼法,又是一种假把戏。得善于剥去“好缺点”的美丽外衣,对其层层深入剖析,不可一带而过,听之任之、听之信之,更不可一笑了之,不当一回事。得敢于对那些喜欢讲“好缺点”的人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教育。好人主义绝不是好人,而是对己对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能让这些人得到好处、占到便宜,得势又得利;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得真讲缺点、讲真缺点,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孤山夜雨荐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5日毕传国/图
其他文献
北窗高卧闲读书,是我能想象到的最惬意的事情。信马由缰地读些忙时没时间读的书,没有通告要赶,没有计划要拟,没有杂务等着处理,“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顺其自然,无拘无束,真是优哉游哉,堪比羲皇上人。而不读书,往往不仅仅是让人觉得面目可憎,还有可能闲来生事,搞得身心不宁。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说的:“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
期刊
这个世界上,喜爱逆境和苦难的人,少之又少。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逆境和苦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绝非你想躲避就躲避得了的。当世人被拖入其中之后,生命的承受能力与人生的态度便大不相同。多数人不是在逆境中逆来顺受,就是让苦难击垮,难得的是,也有人凸现了一种积极达观的态度:咽着黄连弹琴———苦中作乐,最终穿越苦难,战胜了逆境。  有一则轶事为我提供了佐证:“一位老音乐家下放农村,给牲口铡了七年的草。等他平
期刊
一位是才华横溢“戏剧才子”吴祖光,一位是万众倾倒的“评剧皇后”新凤霞,他们结婚了。  可是吴祖光爱打抱不平,他不会因为什么人的地位、权势而隐瞒自己的态度。1957年他因为提意见被打成了反革命右派分子,他要发配北大荒劳改。  吴祖光考虑到自己能不能回来是个未知数,而爱妻新凤霞有天赋,风华正茂,事业正旺,自己不能耽误了风霞的青春年华和事业,也避免连累刚刚出生的孩子。临别前一天晚上,他對爱妻说:“我们离
期刊
有一个男的,没考上大学,父母就给他找了个老婆结婚了,结婚后就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没有经验,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台。回到家后,老婆为他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來,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他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因为动作太慢。这时老婆对他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他又干过很多
期刊
网上流传一篇文章,其中写道:“爸爸经常以高价向一些穷人买东西,即使是他不需要的,而且他习惯于多付点钱。爸爸说‘这是包裹着尊严的慈善’。”  这位爸爸的做法并不新鲜,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经常组织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活动。通常都是让我们购买那里孩子自己做的毛筆、小玩具之类,老实说,这些东西制作得很粗糙,性价比很低,但我们买得很快乐,那边的孩子也能因此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自己的价
期刊
“功能强大”的量子水,“包治百病”的量子医疗仪器……近年来,随着我国量子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不少贴着“量子”标签的商品。然而,这些商品往往跟量子技术毫不相干,是強行“蹭概念”。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监管,通过整治虚假广告等手段予以规制。  这正是:  科技概念成利好,  竞贴标签都来炒。  不明就里凑热闹,  虚假宣传终不妙。
期刊
提起贵族,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出身豪门,生活舒适安逸。不过,对英国历史上的许多贵族而言,却并非如此。自中世纪开始,英国及欧洲贵族的继承制度,就是“长子继承制”。所谓长子继承制,就是贵族家庭中嫡长子将继承家族的贵族头衔和几乎全部财产。剩下的儿子们几乎什么也得不到。这种遗产分配制度,显然有失公平。  这种制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的不公平,导致父子、兄弟结怨,亲缘关系疏离,致使原本和睦的家庭分崩瓦解。
期刊
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于钱锺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文章发表前,这位青年过意不去,非要钱先生一同署名。钱先生当然不肯答应。在青年人一再央求之下,钱先生勉強同意署上一个“郑辛禹”的笔名。  为什么要署上这样一个名字?原来,《百家姓》里“郑”在“吴”之后,天干中“辛”在“庚”之后,古代圣贤“尧舜禹”三人“禹”在“舜”之后。如此三个之后,
期刊
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生学位时,王富仁老师曾經对我们大发脾气。当时我们谈起当代某位作家晚年,一位同学说查到一些资料说他孤僻、离群索居,而他身边的人都传言他不太正常。因为请他出席研讨会他不去,请他题字他不题,特别别扭。  王老师当时正抽烟,胳膊突然就停在半空中,表情越来越凝重。他说,你们说,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这个“大家”里都有谁,包括你们几个吗?他说,这么评价作家不是理解作家和文学的方式。
期刊
现如今是信息化社会,大家已经习惯了在电脑上、手机上打字写文章,有时候一年也不动纸笔。然而一遇到需要手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于是就有人看准了这个商机,靠替别人抄写赚钱,字写得好也成了一门生意。记者以“代写”为关键词在网上商城进行搜索,发现提供这项服务的商家有上百家。店里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代寫情书、代写贺卡、代写教案等多个项目。(5月30日《北京晚报》)  中国向来就有“字如其人”的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