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和夏娃偷吃苹果,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脑袋,从而发现了地球引力的奇妙;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开辟了电脑新时代,令万人瞩目。我,与他们远不能相提并论,但,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苹果”……
接下来就是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
课本中有一篇关于“发现”的命题作文。据课前了解,孩子们不太会写,题材无从选择,有畏惧心理。于是,我带着两只苹果,走进了课堂。
一进教室,我就说:“今天心情舒畅,带两只苹果与大家共享。”孩子们都笑了。接着我请两位孩子上台切苹果,并说:“今天谁的表现出色,课后,就能吃到苹果。”虽然在家谁也不稀罕这苹果,但此刻,孩子们的眼神,一个个贼亮。
俩孩子,一男一女,还真行。男孩小强将苹果切成橘瓣形,女生小静则直接切成了土豆片。我借题发挥,说女生真有爱心,怕有人吃不上会哭鼻子。孩子们的热情在笑声中开始高涨。
苹果切完,我请学生打开语文课本,读“习作5”的题目要求,让学生围绕课本上的例文,说说思路,明确学习重点要放在发现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上。
几分钟后,我话锋一转,问:“你们现在有什么发现吗?”一心惦记着苹果的学生,立刻就举手说出苹果变色了,我请他们先看仔细再说具体。
经过细心的观察,小超说:“老师,我发现原来白白的苹果肉,现在开始慢慢变成黄褐色的了。”
小俊离得近,大声说:“老师,我发现苹果是从中间先黄,再慢慢向旁边黄的。”
小艺说:“老师,我觉得,小强切的苹果颜色的变化没有小静切的颜色变化大。”
大家仔细看了看,确实,“土豆片”比“小橘瓣”要黄一些。
“有问题吗?”我笑着问。
“还用说?当然是苹果肉为什么会变黄?”急性子小楠跳起来,吐吐舌头又坐下。
“为什么最里面的果肉先黄?”小俊旁边的小婷说。
“为什么果片黄得厉害些?”小静有些疑惑地问。
“问题很多,也提得很好,有什么办法解决呢?”我卖起了关子。
“问家长。”一名学生说。
“好是好,可是……”我眨眨眼睛。学生们笑着摇头。
“查资料。”一贯爱读书的小菡说。
“对,我这儿有《十万个为什么》!”小菡的同桌小强抢着说。
“那行,你们俩现在就查。”我指示后,接着问,“还有吗?”
“老师,我能用一下教室里的电脑吗?”小云站起来,跃跃欲试又略带羞涩地说。
“当然——OK!”我拉长语调,手臂一挥,“您请!”
孩子们的小脸儿兴奋得如同一个个熟透的苹果。
小云健步如飞,来到讲台。我打开了液晶投影,让学生目睹她操作的全过程。
此时,查《十万个为什么》的俩人已经失望地抬起脑袋,向大家汇报,书上没有。于是,我们一起期待电脑和网络。
只见小云在百度上搜索“苹果为什么会变黄”,立马就搜索出了N多条答案。选择一个打开,啊,原来是因为苹果肉中含有一种酚的物质,遇到空气,就会变成醌,而醌是黄褐色的,因此,果肉就变黄了。孩子们恍然大悟。
“可是这样的苹果还能不能吃啊?有没有办法让它再变回来呢?”小馋猫小新忍不住了,问道。
小云又接着搜索,得出苹果变黄后,营养基本未受影响的结论;如果将苹果与空气隔绝,比如说浸泡在水中,就可以保持不变,还可将变黄的变白。
“信不信?”我问。
孩子们说信。
“这就信了?”我坏笑,“不试一试,就轻信?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小超举起手来,高声叫道:“我去,我去。”
“行,滿足一下你的好奇心。”在我的命令声中,小超拿着杯子去接水。
“可为什么是中间先黄呢?”小婷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果片又为什么黄得厉害呢?”小静再问。
这在电脑上可搜不到了。
小伟说:“我猜,是不是因为苹果中间的酚比较多一些呢?好像很多苹果是中间点要甜一些的。”
“嗯,这是个伟大的猜测。”我说,“以后可以去验证一下。”
小悦说:“果片黄得厉害,是不是因为它和空气接触的比较多?”
“有道理。”我举起果片,“它是两面都有果肉与空气接触的。”孩子们也微微点着头。
“回顾一下本节课,说说你的收获和发现。”我让孩子们梳理思维。
小阳说:“老师,我没想到苹果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秘密。秘密一揭开,就是了不起的学问。”我夸他。
“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提问题,才能有发现。”小雨说。
“有了问题,还要——”我说。
“去解决问题。”孩子们一起大叫。
“是啊,有这种观察、探索的精神,那么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老师,你看,这水里的苹果真的有些变白了。”小超抱着他的水杯,突然站起来。
我笑着举起那片变白了的苹果片,心里十分欣慰……
我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不知道,其实,我与他们分享苹果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就算是最普通的现象里,也藏着秘密,也值得去观察和发现。
苹果,传说中的智慧之果。它,在牛顿头上砸出了万有引力,而落在白雪公主的继母手中,却变成了一个凶器。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拥有“苹果”,看你用怎样的心态,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它的价值。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巧妙的教学构想、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正如一个个智慧的“苹果”,静静地挂在教育的枝头,等待你我细心地发现,轻轻地采撷,微笑地与学生分享。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接下来就是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
课本中有一篇关于“发现”的命题作文。据课前了解,孩子们不太会写,题材无从选择,有畏惧心理。于是,我带着两只苹果,走进了课堂。
一进教室,我就说:“今天心情舒畅,带两只苹果与大家共享。”孩子们都笑了。接着我请两位孩子上台切苹果,并说:“今天谁的表现出色,课后,就能吃到苹果。”虽然在家谁也不稀罕这苹果,但此刻,孩子们的眼神,一个个贼亮。
俩孩子,一男一女,还真行。男孩小强将苹果切成橘瓣形,女生小静则直接切成了土豆片。我借题发挥,说女生真有爱心,怕有人吃不上会哭鼻子。孩子们的热情在笑声中开始高涨。
苹果切完,我请学生打开语文课本,读“习作5”的题目要求,让学生围绕课本上的例文,说说思路,明确学习重点要放在发现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上。
几分钟后,我话锋一转,问:“你们现在有什么发现吗?”一心惦记着苹果的学生,立刻就举手说出苹果变色了,我请他们先看仔细再说具体。
经过细心的观察,小超说:“老师,我发现原来白白的苹果肉,现在开始慢慢变成黄褐色的了。”
小俊离得近,大声说:“老师,我发现苹果是从中间先黄,再慢慢向旁边黄的。”
小艺说:“老师,我觉得,小强切的苹果颜色的变化没有小静切的颜色变化大。”
大家仔细看了看,确实,“土豆片”比“小橘瓣”要黄一些。
“有问题吗?”我笑着问。
“还用说?当然是苹果肉为什么会变黄?”急性子小楠跳起来,吐吐舌头又坐下。
“为什么最里面的果肉先黄?”小俊旁边的小婷说。
“为什么果片黄得厉害些?”小静有些疑惑地问。
“问题很多,也提得很好,有什么办法解决呢?”我卖起了关子。
“问家长。”一名学生说。
“好是好,可是……”我眨眨眼睛。学生们笑着摇头。
“查资料。”一贯爱读书的小菡说。
“对,我这儿有《十万个为什么》!”小菡的同桌小强抢着说。
“那行,你们俩现在就查。”我指示后,接着问,“还有吗?”
“老师,我能用一下教室里的电脑吗?”小云站起来,跃跃欲试又略带羞涩地说。
“当然——OK!”我拉长语调,手臂一挥,“您请!”
孩子们的小脸儿兴奋得如同一个个熟透的苹果。
小云健步如飞,来到讲台。我打开了液晶投影,让学生目睹她操作的全过程。
此时,查《十万个为什么》的俩人已经失望地抬起脑袋,向大家汇报,书上没有。于是,我们一起期待电脑和网络。
只见小云在百度上搜索“苹果为什么会变黄”,立马就搜索出了N多条答案。选择一个打开,啊,原来是因为苹果肉中含有一种酚的物质,遇到空气,就会变成醌,而醌是黄褐色的,因此,果肉就变黄了。孩子们恍然大悟。
“可是这样的苹果还能不能吃啊?有没有办法让它再变回来呢?”小馋猫小新忍不住了,问道。
小云又接着搜索,得出苹果变黄后,营养基本未受影响的结论;如果将苹果与空气隔绝,比如说浸泡在水中,就可以保持不变,还可将变黄的变白。
“信不信?”我问。
孩子们说信。
“这就信了?”我坏笑,“不试一试,就轻信?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小超举起手来,高声叫道:“我去,我去。”
“行,滿足一下你的好奇心。”在我的命令声中,小超拿着杯子去接水。
“可为什么是中间先黄呢?”小婷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果片又为什么黄得厉害呢?”小静再问。
这在电脑上可搜不到了。
小伟说:“我猜,是不是因为苹果中间的酚比较多一些呢?好像很多苹果是中间点要甜一些的。”
“嗯,这是个伟大的猜测。”我说,“以后可以去验证一下。”
小悦说:“果片黄得厉害,是不是因为它和空气接触的比较多?”
“有道理。”我举起果片,“它是两面都有果肉与空气接触的。”孩子们也微微点着头。
“回顾一下本节课,说说你的收获和发现。”我让孩子们梳理思维。
小阳说:“老师,我没想到苹果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秘密。秘密一揭开,就是了不起的学问。”我夸他。
“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提问题,才能有发现。”小雨说。
“有了问题,还要——”我说。
“去解决问题。”孩子们一起大叫。
“是啊,有这种观察、探索的精神,那么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老师,你看,这水里的苹果真的有些变白了。”小超抱着他的水杯,突然站起来。
我笑着举起那片变白了的苹果片,心里十分欣慰……
我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不知道,其实,我与他们分享苹果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就算是最普通的现象里,也藏着秘密,也值得去观察和发现。
苹果,传说中的智慧之果。它,在牛顿头上砸出了万有引力,而落在白雪公主的继母手中,却变成了一个凶器。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拥有“苹果”,看你用怎样的心态,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它的价值。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巧妙的教学构想、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正如一个个智慧的“苹果”,静静地挂在教育的枝头,等待你我细心地发现,轻轻地采撷,微笑地与学生分享。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