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职高生物课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叙述如何使职中学生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抱有掌握一技之长的心理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尽最大可能地发掘其潜能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保证,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了当前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 职高生物 服务农村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中等职业中学的设立不仅是为高校培养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为科技兴农、科技兴县做出努力。在农职中学,培养出能为农村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劳动技术人才,是农职中学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农职中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要适应农村的发展。笔者多年从事农职中学教学工作,为使生物教学与农学、牧医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服务农村的意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生物教育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的思想感情对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在农村,由于历史和当今某些社会现象特别是“打工潮”等种种影响,相当多的农村学生,包括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跳出“农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缺乏认识,“脱农”思想严重。
  生物是实验科学,在职高生物课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家乡、自觉服务“三农”的思想情感。
  1.1 用名人事例教育学生倾心农业
  例如,“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教授为提高粮食产量,在艰苦的环境下,长年累月扑在农田中,用自己的生物学知识,潜心进行科学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世界上首先培育出杂交水稻,使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农业生产飞速发展。教师在开学时,就生动地讲述了这一事例,学生十分敬佩袁隆平为农业献身造福人类的精神,纷纷表示以后要为家乡的农业生产服务。
  1.2 用当地优势产业引到学生热爱农村
  如本地区大白菜种植面积广、品质好、畅销全国,许多农户连片种植几十亩,每年纯收入近十万元;当年投产当年收益,亩产纯收入5 000多元,种植2-3亩就能上万元。现在,农民种植口蘑,从事养羊、养牛等养殖业也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学生明显体会到在农村发展优势产业,致富奔小康,不是一件难事,由此对家乡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
  1.3 用农村青年致富榜样激励学生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生物课堂,参观访问在农村率先致富的模范。如带学生参观当地养殖能人郭树棠的养殖基地,了解到他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三十多岁了还自主学习农业科学、读书求知、求艺,在当地首创立体农业模式,“种(大棚蔬菜及露地栽培)养(羊、牛)——沼(气)”一条龙,年产值几十万。他的带头示范,使当地许多农民调整了产业结构,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迅速富了起来,青砖瓦舍、现代家具……物质、精神生活的水平不亚于城里人。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感到在农村发展确实大有前途。
  1.4 教学时,理论联系实践
  在生物教学中,学“植物科学”尽量结合当地种植业,学“动物科学”尽量结合养殖业,分析种、养产业在本地应如何选择、如何发展,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环保的目的,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道路。
  学生树立爱农村、爱家乡的牢固思想后,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生物教学。
  
  2 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许多农村之所以富了起来,就是在生产中大胆运用科学技术的结果。农职中学学校教育要为农村经济服务,就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这样才能使他们将来在农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生物教学的内容是生物科学。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农村现象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懂得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性。如讲蛋白质的功能时,说到免疫功能要特别突出“抗体的产生”(由抗原引起)和“抗体的作用”(抵抗抗原),以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预防接种原理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农村“预防接种”情况的讨论。经讨论得知:很多家长对打预防针(预防接种)缺乏科学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分析:现在的孩子不易得病的原因之一就是打预防针;以前的孩子没打预防针得病的多(如肺结核、脑膜炎等),年纪轻轻就被病魔夺去生命。从中教师又引入了针对2003年的SARS病毒和目前全球流行的H1N1病毒比较好的预防途径就是接种免疫。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接种预防的重要性,也对蛋白质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可贵的是使学生形成了相信科学、追求科学、运用科学的思想。
  此外,针对农村中“暴饮暴食,就餐无规律”这一现象,学生在学习了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后,明白了农村人消化系统疾病多的原因。运用细菌和传染病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农村人“喝生水”、“顺手拿食物吃”等不良习惯影响身体健康。通过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遗传三大规律,明白了近亲结婚导致遗传病发生的道理,了解了杂交育种的原理。对性别决定的学习揭示了生男生女的“奥秘”,说明了婴儿的性别是由父亲决定的。农村中受“重男轻女”思想支配,导致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甚至发生“怨妻”、“休妻”的行为,是极不应该的,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后,彻底明白了这些农村陋习都是不懂科学形成的,要去掉这些陋习必须提高科学的思想意识。
  农村中,相当多的农民因不懂科学技术,施肥过重导致烧苗;病虫防治不及时或用药不当造成减产;不按农作物生长规律管理导致产量降低;家畜家禽传统养殖,耗时耗料大,且不注重预防疾病,导致亏本经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对这些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科学的分析,能提高学生科学生产、科学管理的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生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能促使学生形成应用科学的思想。生物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亲自设计、亲手操作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接触的一切都是直观的,获取的知识又是直接的,可信度大,易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笔者所任的《生命科学基础》及专业课,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才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夏秋季节笔者常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制作昆虫及植物标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充实了实验室标本内容,同时也观察到部分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及了解一些栽培设施的建筑情况。像这样,只要教师注意与当地生产生活现象相结合,就会使学生牢固形成在农业生产中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3 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多种能力
  
  农业生产项目大多数属于艰苦、复杂、综合性强、运用性强且周期长的工作。传统的农业只需简单的劳动就能完成,而当今农村要发展的是新型的农业,简单劳动已不再适应,也需要有一定素质的合格的农村 劳动者。
  教师要培养学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运用于农村实践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农村生产劳动的其他各种能力。笔者在生物教学特别是在生物实验和专业实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为将来应对农业生产中常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做准备,如作物或禽畜生长发育问题、病理问题、生产管理问题等;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以适应农村经济日益发展的要求,如品种的培育优化、产品的更新换代、产量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竞争等;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以适应农业生产繁重的体力消耗,正确面对生产中常出现的因主观或客观引起的灾害性损失。
  
  4 培养学生掌握致富的本领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教育能否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否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指导当地生产的发展。为使生物教学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服务,笔者具体做了以下尝试。
  4.1 教学时,合理利用当地生产生活实例
  用当地生产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生物学知识,既促进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使生物学知识活学活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使学生轻易地找到了所学知识在生产应用中的切入点。
  如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教师举例:①小麦播种后,持续低温降雨,出苗率低,扒开土壤,发现种子变坏发霉。②若低温、土壤湿润,出苗慢,种子一般未变坏无发霉现象。③连续天晴、土壤湿润,出苗快,且整齐。④连续干旱天晴,出苗慢,种子一般未变坏无发霉现象。
  分析:上述③保证了水分和适宜温度;④缺乏水分生命活动力弱,导致出苗慢;②温度偏低,生命活动力弱,而出苗慢;①温度低,生命力弱,加上水分过多导致缺氧,使正在萌发的种子不能呼吸而死亡,死亡后感染病菌而发霉。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后验证了种子萌发所需的3个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同时也知道了死后的生物易感染病菌。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任何一种作物都有一个适宜的播种期,过早、过晚都不宜,对作物三基点温度也有进一步的了解。像这样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事例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讲解、联系、运用,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2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当地主要的种植、养殖产业中,这样不仅能复习巩固所学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为今后科学地从事种植、养殖产业,走向致富的道路打下基础。
  当地盛产大白菜、马铃薯等错季蔬菜,特别是马铃薯在当地适应性强,几乎家家都种。笔者在教学“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发育”一章时,在讲解生物繁殖的类型、生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解释生育期、生育时期等概念及有关现象时多以这两种植物为实例,因为讲的知识内容就在现实中,学生能看到、能体会到,很有用,所以学生觉得直观、亲切、兴趣大,听得认真。
  上好生物课的同时,笔者还组织学生学习或实习当地植物管理的系统技术。如组织学生到学校的马铃薯育种基地实训,熟悉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开辟生物角进行作物栽培试验,学习土壤改良、农药和化肥施用方法、番茄整枝、人工授粉、采果贮存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既丰富了专业理论,也提高了专业技能。
  在生物教学中,对当地其他重要产业如胡萝卜、芹菜种植,口蘑栽培,羊、猪、鸡、兔的养殖等,教师也可采取类似的教学法。以这些农村重点产业在生物教学中作为实例进行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适应当地生产的实用技术,为农村致富奠定了基础。如许多学生回家后,运用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农村经济,现已成为了养殖大户,且是当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在广阔的农村,为发展“农、林、牧、禽、渔、虫、菌、微、副、企”十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山上到水中,从田野到家里,活生生的动物、植物,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职高生物教师务必重视生物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实验、实习引入到教学,尤其要重视生物课堂的延伸,摸索出适应生物及相关农、牧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通过诸多的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巩固了其专业理论知识。让大部分回到农村的学生大有作为,成为种植大户和养殖专业户,成为当地致富的示范户和带头人。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翻转课堂的构建理论,即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以高校英語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为研究对象,对综合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线上和线下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方案和实例,通过较低一级和较高一级认知领域分类来对线上和线下的课堂提问进行设计,为今后类似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 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 教师提问 综合英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 就如何将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思维相结合、可视思维的过程、培养思维方法、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进行剖析,助推中考复习。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科学本质 中考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54-03  1中考复习的现状分析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2018年浙江
摘 要 根据本节“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的科学史实较多,且核心概念不易理解的特点,应用5E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新旧概念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理解并应用新概念,提高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 5E教学模式 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复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5E教学模
摘要: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语料,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探索如何通过人际功能实现其演讲意义,并达到传播中国思想、推动中非深化合作的目的。研究发现:在语气系统中,演讲者主要使用陈述语气,为听众提供信息;演讲者多次使用第一人称复数“we”作为主语,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演讲者大量使用中量值情态动词“will”,表示中国对合作的意愿。  关键词:演讲 人际功能 语
摘 要 高三生物复习中应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加强概念的辨析。可通过“微课”形式,对易混概念进行梳理归纳,辨析异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可强化运用,将知识系统化;训练学生思维及其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关键词 核心概念 微课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问题提出  高中生物知识点“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三种类型的变异中,都会
1 案例  笔者旁听“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公开课。教师引导学生在合理区间内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2,4-D溶液,选择适合枝条浸泡在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枝条生根情况。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理解不同浓度2,4-D对枝条生根的影响,体验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使用时存在的双重性作用。教学过程教师遵循教学设计,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① 不知道哪种枝条适合扦插;② 不清楚如何设计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笔者尝试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学生解疑——学生质疑——师生释疑”的教学。  下面就这种课堂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一介绍。  1 教师设疑——教师设置课堂问题  “设疑”是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和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以期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备课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学习
摘 要 以选修实验课题“植物的组织培养”为例,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注重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实验教学的实用性、主体性、整合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 校本课程资源 实验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指生物学课程实施可利用的所有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也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决定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
1教材分析  课题“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是新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和老教材比较有较大的变动,删去了鸭翅的观察,增加了“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观察活动。本节教学重难点是,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要求比老教材高。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节课标内容是: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对本节内容的活动建议是: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
摘要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在高中生物中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其中对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中的误差,学生很难理解到位。采用物理模型构建法与假说演绎法结合,实现对此难点的突破。  关键词物理模型构建 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需要掌握的两个重点内容。尤其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涉及到同位素标记法的运用,是学生理解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