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全面,这是我国教育的总要求。其中关于“德”的发展教育,就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全面的“灵魂的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实施的为人处世的教育。中职教育囿于受办学方针的影响,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甚至较少关注语文教学中必须具备的人文教育。导致学生品德修养、素质涵养不高,将来很难有所作为。基于此,本文将就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行为人处世教育的问题予以探求研究,期望为广大的教师同行,提供点参考途径。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处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24-01
1.当前我国中职语文和人文教育的现状
1.1 人文教育的内涵所在
古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对人文学科的教育,通常泛指人文学科基本内容的教育。即对人“心智的培养与情感陶冶”。现代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身心能够得到全面而又协调的发展,即:使之“成人”的教育。其实“心智的培养与情感陶冶”也好,使之“成人”也罢,人文教育的实质与目的:就是在于对人性境界的培育和对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涵养人文精神,丰富其精神内涵。人文教育的途径,在于利用祖国优秀的文化陶染,使其在人生漫长的实践中达到自我的觉醒、心灵的觉解,能够做到“自觉、觉他”。
1.2 人文教育的现状
时下,国内中职人文教育现状令人忧心忡忡.究其原因,首先是基于我国应试考试给出的“信号”,似乎把知识、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具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轻视了人文教育,忽视了“养德”的重要性。其二,中职教育办学的宗旨“划定”了中职学生的所处的职业“位置”---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需的“初级技术接班人”。中职院校理所当然把学生培养的目标放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導致语文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教育几乎成了“附属品”。院校领导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培养,对其他诸如历史、语文等人文学科很少过问,甚至少数语文教师本身就对语文的教育、教学失去了信心。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即使有技术、本领,却无法很好发展,源于没有学会如何为人处事、甚至不知道“怎么做人”。没有人文知识的滋养、没有人文精神的陶冶,就没有较好的情商,就没有文学的修养,就会知识缺乏、思想片面,这些中职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无能力给予应对,面对挫折只能伤心挥泪。
2.中职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2.1 人文教育为中职学生确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
中职学生接受人文教育中的素材,源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是人类文明、文化的积淀,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凝聚与提炼,是圣人的语录,是伟人的格言,是有志之士修订了的人生坐标,这些内涵丰富的素材,必定会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向着高远前行,对生活方式追求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其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为其技能卓越提供了智慧耀迁的机会。
2.2 人文教育是中职学生成为合格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个时代的人力资源的构成与其社会的需要是吻合的。但是,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前进、科技始终在发展中前行、社会大分工的精细化、专业与技术多元化的需求,为中职学生的就业开辟了更宽广的门路。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当前企业如雨后春笋急需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正需“大国工匠”。然如果缺失人文精神的濡养,再专业、再精干的技术人才也难于面对目前复杂的人际关系,很难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徒有技术即使被利用,绝不会被重用。其前途必定渺茫,中职学生想成为合格接班人的梦想也因而破灭。
2.3 人文教育乃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必然需要
改革的深入,社会发展的迅速,物资财富的快速积累。导致如今社会,人们衣食无忧。“生于忧患”人们在物质丰富、生活无忧的日子里,往往没有了忧患的意识,通常致使信念的缺乏、目标的消弭。因此,人文教育正是弥补信仰失守、道德滑坡的最好措施。人文教育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坚守信念、涵养品德的机遇,使他们身心健康、心理健全有了确切的保障。人文教育为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使其每个人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都能懂得如何做人,并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培养健康的情趣、收获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3.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的措施所
3.1 润物细无声般在语文教学中逐渐的渗透
对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需要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慢慢的滋润与培养。老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上的十分、八分钟的时间,讲一些历史上的人物、现代的英雄、模范,他们是如何励志?如何确立远大的理想?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如何为国、为民做贡献的事迹等等。不但丰富了中职学生们课外的知识,也涵育了他们的道德素质、高尚情操,使其树立立志报效国家的崇高情怀。课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语文课程作品里提到的人文故事,譬如名著、古诗词里提到鲁迅、屈原等作者,老师要对这些人忧国忧民情怀给予深刻的讲解、注释。老师要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个人修为,去影响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热血青年。
3.2 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陶冶自身的情操
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求并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通过多读书、读好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老师要时常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品味较高的报刊、杂志、电视栏目等,让学生去主动阅读、去观看,并经常性和他们交流、交心、交谈、谈理想、信念谈书中的人文故事、谈节目的有趣性、知识点等。鼓励学生通过好读书、读好书陶冶自身的情操,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3.3 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陶冶学生人文精神
优秀的艺术形式,音乐也好、绘画也罢,都是前人智慧的凝结,情感的记忆,都印记着岁月的沧桑;都是对民族文化血脉与人文精神的续存,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都有涵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特质。因此,老师要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接触这些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用艺术的美感、艺术的魅力托举他们道德情操长的长成,高尚品格的提升。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陶冶方式,来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力、欣赏力、感悟力,把学来的艺术能力与知识转化为自我人文精神的修为。
4.结语
基于语文我国教育的母语是文化与知识的载体,是学习技能的工具性。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就是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乳汁去滋养这些莘莘学子的灵魂,锻造其品格,滋养其精神。
参考文献:
[1]余丹艳.浅谈关于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6).
[2]何玉芳.对当前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匮乏的教育反思[J].教师,2013(11).
[3]赵丽萍.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3).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处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24-01
1.当前我国中职语文和人文教育的现状
1.1 人文教育的内涵所在
古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对人文学科的教育,通常泛指人文学科基本内容的教育。即对人“心智的培养与情感陶冶”。现代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身心能够得到全面而又协调的发展,即:使之“成人”的教育。其实“心智的培养与情感陶冶”也好,使之“成人”也罢,人文教育的实质与目的:就是在于对人性境界的培育和对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涵养人文精神,丰富其精神内涵。人文教育的途径,在于利用祖国优秀的文化陶染,使其在人生漫长的实践中达到自我的觉醒、心灵的觉解,能够做到“自觉、觉他”。
1.2 人文教育的现状
时下,国内中职人文教育现状令人忧心忡忡.究其原因,首先是基于我国应试考试给出的“信号”,似乎把知识、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具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轻视了人文教育,忽视了“养德”的重要性。其二,中职教育办学的宗旨“划定”了中职学生的所处的职业“位置”---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需的“初级技术接班人”。中职院校理所当然把学生培养的目标放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導致语文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教育几乎成了“附属品”。院校领导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培养,对其他诸如历史、语文等人文学科很少过问,甚至少数语文教师本身就对语文的教育、教学失去了信心。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即使有技术、本领,却无法很好发展,源于没有学会如何为人处事、甚至不知道“怎么做人”。没有人文知识的滋养、没有人文精神的陶冶,就没有较好的情商,就没有文学的修养,就会知识缺乏、思想片面,这些中职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无能力给予应对,面对挫折只能伤心挥泪。
2.中职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2.1 人文教育为中职学生确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
中职学生接受人文教育中的素材,源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是人类文明、文化的积淀,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凝聚与提炼,是圣人的语录,是伟人的格言,是有志之士修订了的人生坐标,这些内涵丰富的素材,必定会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向着高远前行,对生活方式追求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其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为其技能卓越提供了智慧耀迁的机会。
2.2 人文教育是中职学生成为合格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个时代的人力资源的构成与其社会的需要是吻合的。但是,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前进、科技始终在发展中前行、社会大分工的精细化、专业与技术多元化的需求,为中职学生的就业开辟了更宽广的门路。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当前企业如雨后春笋急需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正需“大国工匠”。然如果缺失人文精神的濡养,再专业、再精干的技术人才也难于面对目前复杂的人际关系,很难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徒有技术即使被利用,绝不会被重用。其前途必定渺茫,中职学生想成为合格接班人的梦想也因而破灭。
2.3 人文教育乃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必然需要
改革的深入,社会发展的迅速,物资财富的快速积累。导致如今社会,人们衣食无忧。“生于忧患”人们在物质丰富、生活无忧的日子里,往往没有了忧患的意识,通常致使信念的缺乏、目标的消弭。因此,人文教育正是弥补信仰失守、道德滑坡的最好措施。人文教育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坚守信念、涵养品德的机遇,使他们身心健康、心理健全有了确切的保障。人文教育为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使其每个人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都能懂得如何做人,并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培养健康的情趣、收获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3.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的措施所
3.1 润物细无声般在语文教学中逐渐的渗透
对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需要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慢慢的滋润与培养。老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上的十分、八分钟的时间,讲一些历史上的人物、现代的英雄、模范,他们是如何励志?如何确立远大的理想?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如何为国、为民做贡献的事迹等等。不但丰富了中职学生们课外的知识,也涵育了他们的道德素质、高尚情操,使其树立立志报效国家的崇高情怀。课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语文课程作品里提到的人文故事,譬如名著、古诗词里提到鲁迅、屈原等作者,老师要对这些人忧国忧民情怀给予深刻的讲解、注释。老师要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个人修为,去影响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热血青年。
3.2 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陶冶自身的情操
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求并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通过多读书、读好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老师要时常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品味较高的报刊、杂志、电视栏目等,让学生去主动阅读、去观看,并经常性和他们交流、交心、交谈、谈理想、信念谈书中的人文故事、谈节目的有趣性、知识点等。鼓励学生通过好读书、读好书陶冶自身的情操,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3.3 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陶冶学生人文精神
优秀的艺术形式,音乐也好、绘画也罢,都是前人智慧的凝结,情感的记忆,都印记着岁月的沧桑;都是对民族文化血脉与人文精神的续存,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都有涵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特质。因此,老师要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接触这些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用艺术的美感、艺术的魅力托举他们道德情操长的长成,高尚品格的提升。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陶冶方式,来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力、欣赏力、感悟力,把学来的艺术能力与知识转化为自我人文精神的修为。
4.结语
基于语文我国教育的母语是文化与知识的载体,是学习技能的工具性。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就是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乳汁去滋养这些莘莘学子的灵魂,锻造其品格,滋养其精神。
参考文献:
[1]余丹艳.浅谈关于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6).
[2]何玉芳.对当前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匮乏的教育反思[J].教师,2013(11).
[3]赵丽萍.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