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朝与朝鲜在双边贸易中所使用的货币各不相同,前者使用金银,后者使用铜钱。由于两者在不同时期的换算比价以及各自的单位、价值不同,造成史书中的记载相差甚多。对于清与朝鲜贸易中钱银之间兑换关系的探讨,是研究中朝社会经济、贸易等相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清朝;朝鲜;货币;比价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5-0080-2
清与朝鲜的钱银比价,是我们研究中朝社会经济与双边贸易时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谨陈述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清与朝鲜所使用的货币——金银和铜钱,都具有不同的单位、价值,各个时期的换算比价又不尽相同,朝鲜方面尤其复杂。朝鲜白银因成色不同分为天银、地银、丁银、莱银等种,其中莱银是指通过东莱府与日本的贸易所得到的日本白银。迄今为止,笔者仅见到刘为的论文中涉及到朝鲜白银的不同成色问题:“朝鲜称日本白银为‘莱银’,成色在八成以上。此外朝鲜流通的白银还有成色在九成以上的清国‘天银’、成色在七至八成的‘丁银’,以及成色只有六成的本地产‘元银’或‘矿银’。朝鲜使团一般使用‘天银’与‘莱银’,不足充用时以‘丁银’代用。‘元银’一度禁用,后不得已也用其充包。”但是,这段论述却是存在问题的。
曾于1723年出使中国的李宜万,在其《农隐入沈记》一书中记载:“我国天银则称以生银,不相售,故入栅之后必更入炉与彼银同样,然后方易货。概我银百两作彼银九十两,则为极善出云。”可见,所谓天银,并不是指清朝的白银,而是朝鲜白银的一种,其与清朝白银的换算关系大体是10∶9,而不是指其成色为九成以上。《同文汇考》补编卷6《使臣别单》:“天银一两,换清钱八百九十文,而以钱一百六十五文为一条,犹我国一贯之称也。以换银市直论之,则其钱三文当我钱一文。丁银用于燕京及栅市,而沿路只用天银。”由此可知,朝鲜的四种白银,在与清朝的贸易中,经常使用的只是两种:天银、丁银。
关于天银、丁银与清朝白银的换算关系,据1797年出使中国的徐有闻记载:“丁银一两,以市上七钱换之。十上天银一两,以市上九钱换之。”天银与丁银的换算关系,于1766年出使中国的洪大容,在其《湛轩燕记》一书中指出:“天银一两作丁银一两二钱五分”。
在审理“揽头”一案时胡嘉佩的供词称“我们拉的包子定数每包一百一十觔为率,应给我们纹银八两,伊等给我们成色银十两,扣计纹银只有七两八钱。”说明朝鲜使团用于支付车脚费用的应是丁银,这也与前引《同文汇考》“丁银用于燕京及栅市”的记载是相吻合的,只不过其与清朝白银的比价不是徐有闻所说的10∶7,而是10∶7.8。若依“天银一两作丁银一两二钱五分”计算,天银与丁银的比价应为0.8∶1,再结合天银与清朝白银的比价10∶9计算,则丁银与清朝白银的比价应为10∶7.2。这三个不同的换算比率说明,丁银对清朝白银的比价存在着变动,但大体而言,其比价在10∶7至10∶7.8之间浮动,因此,丁银的成色绝达不到八成。
关于清与朝鲜铜钱及其与白银的换算关系则更为复杂。
徐有素《燕行录》记载:“中国钱法大异于我国。关内外用小钱,小钱以一百六十文为一吊,或曰关东钱。京城用轻钱、大钱。所谓轻钱,以五百文为一吊。所谓大钱,以一千文为一吊。又有九八钱,以四百八十钱 为一吊。大钱 以百文 为 一 陌,二 百为二陌,以三百为三 陌。凡囗囗小钱囗囗囗囗钱以一 百文为一陌,小钱以十六文为一陌,与我国之分钱 两囗者略仿佛焉。”俞彦述《燕京杂识》的记载与此类似:“用钱之法,自东八站至山海关外,则以一百六十五介为一照(吊),以十六介为一陌,而银一两换五照(吊)。自山海关内至北京,则以一千为一照(吊),一百为一陌,而银一两换钱六陌云。”金种正《沈阳日录》记载:“以十五文为一百,犹我国之一钱也;以一百六十五文为一串,或称一吊,犹我国之一两也。”由上述记载分析,清代东北地区的钱法与内地不同,是以160文铜钱为一吊,称为小钱或关东钱。而山海关里至北京一带,通行三种钱法,大钱,1000文铜钱为一吊;轻钱,500文铜钱为一吊;九八钱,480文铜钱为一吊。金种正的记载明显说的是东北地区的情况,其“十五文为一百”的“五”字,应是“六”字之误。由俞彦述的记载来看,在与朝鲜的贸易中,清朝方面更经常使用的钱法应该是两种,在关外,通用160文铜钱为一吊的小钱或关东钱,在关内,通行1000文铜钱为一吊的大钱。
但是,关于朝鲜白银与清朝铜钱的兑换关系,各种史料的记载却差异很大。徐有素《燕行录》记载:“上品银则银一两重换钱一千三百文,最下品换千余文,余以此为率。然此亦非一概,钱之多寡亦系于银之贵贱。银如贵,则一两银可换钱一千五百文。又,换钱之际,或直取钱用之,不然,则受钱标以代钱。”所谓“上品银”即指天银,若此,则天银一两可换大钱一吊有余,高时可达一吊半左右。而依前引俞彦述《燕京杂识》的记载:“一千为一照(吊),一百为一陌,而银一两换钱六陌云”,则一两朝鲜白银可换清朝铜钱600文,只有半吊多,与徐有素的记载相差近一倍。但俞彦述未说明,这种换算比价中所提到的朝鲜白银是何种银。朴齐仁的《燕行日记》记载,从栅门至通州,小钱160文为一吊,16钱为一百,白银一两可换钱9-10吊;从通州至北京,小钱500文为一吊,50钱为一百,白银一两可换钱13-16吊。其所说的东北小钱与朝鲜白银的比价,与俞彦述所说“银一两换五照(吊)”的比价相比,也相差一倍左右。李宜万《农隐入沈记》提到,一两白银换铜钱7吊,每吊铜钱160文。显然也是指关东的小钱或关东钱而言。
为方便对照,现将上述史料所涉及的兑换比价列表如下:
俞彦述和徐有素所记载的朝鲜白银与清朝大钱间的兑换比价存在比较大的出入,恐怕不是不同时期汇率的变化所可以解释的,既然我们可以肯定徐有素记载的是天银,那么,俞彦述的记载中所说的朝鲜白银应是指丁银。俞彦述和李宜万所载朝鲜白银兑换关东钱的比价分别是1∶5和1∶7,两者的差异应该是不同时期汇率的变化所致,就是说,两者所说朝鲜白银都是指丁银。而朴齐仁称一两朝鲜白银可以兑换关东钱9-10吊,则不是汇率变化所可以解释的了,其所说朝鲜白银显然是指天银。
对于丁银与关东钱的两种汇率记载,我们取平均数,按丁银一两兑换关东钱6吊记载;对于朴齐仁的记载,我们取较低值,按天银一两兑换关东钱9吊计算。由朴齐仁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天银一两大约可以兑换轻钱13-16吊,但是,这种记载明显与其他各种兑换比率相矛盾,而且没有其他的史料作为佐证,恐怕是不可靠的。
朝鲜方面白银与铜钱的比价不同时期也存在变化,朝鲜计算铜钱不称吊,也称两,据全海宗研究,一两白银约合2-3两铜钱,不过全海宗没有具体界定其所说的白银是朝鲜的何种银。但是,相对于张存武的研究而言,全海宗对铜钱比价的估算显然是偏高的。张存武认为,天银折算铜钱,最多时可达一两天银兑换6两铜钱;丁银折算铜钱,最高也达一两银兑换6-7两铜钱,但这是19世纪末的非正常情况。更多的情况下,丁银一两兑换铜钱2.5-3.3两。因此,我们姑且取一个较为中间的比价,将丁银与铜钱的兑换关系视为一两丁银兑换铜钱3两,也就是中国史料中所说的3吊,而按丁银与天银之间的比价,再计算出天银与铜钱之间的兑换关系。
综上,我们可以将清与朝鲜钱银之间的兑换关系列表如下。
【参考文献】
[1]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4).
[2]〔朝〕李宜万:农隐入沈记[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0册)[D].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
[3]〔朝〕郑昌顺.同文汇考[M].台北:台湾珪庭出版社,1980年.
[4]〔朝〕徐有闻.戊午燕录[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D].
[5]〔朝〕洪大容.湛轩燕记[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D].
[6]户部知会罢拦头咨.载同文汇考原编卷39《蠲弊》[D].
[7]〔朝〕徐有素.燕行录.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79册)[D].
[8]〔朝〕俞彦述.燕京杂识[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9册)[D].
[9]〔朝〕金种正.沈阳日录[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1册)[D].
[10]〔朝〕朴齐仁.燕行日记[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76册)[D].
[11]〔韩〕全海宗,全善姬译.中韩关系史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2]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1637-1894.附录二《朝鲜银钱比价表》[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
【作者简介】冯正玉: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关键词】清朝;朝鲜;货币;比价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5-0080-2
清与朝鲜的钱银比价,是我们研究中朝社会经济与双边贸易时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谨陈述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清与朝鲜所使用的货币——金银和铜钱,都具有不同的单位、价值,各个时期的换算比价又不尽相同,朝鲜方面尤其复杂。朝鲜白银因成色不同分为天银、地银、丁银、莱银等种,其中莱银是指通过东莱府与日本的贸易所得到的日本白银。迄今为止,笔者仅见到刘为的论文中涉及到朝鲜白银的不同成色问题:“朝鲜称日本白银为‘莱银’,成色在八成以上。此外朝鲜流通的白银还有成色在九成以上的清国‘天银’、成色在七至八成的‘丁银’,以及成色只有六成的本地产‘元银’或‘矿银’。朝鲜使团一般使用‘天银’与‘莱银’,不足充用时以‘丁银’代用。‘元银’一度禁用,后不得已也用其充包。”但是,这段论述却是存在问题的。
曾于1723年出使中国的李宜万,在其《农隐入沈记》一书中记载:“我国天银则称以生银,不相售,故入栅之后必更入炉与彼银同样,然后方易货。概我银百两作彼银九十两,则为极善出云。”可见,所谓天银,并不是指清朝的白银,而是朝鲜白银的一种,其与清朝白银的换算关系大体是10∶9,而不是指其成色为九成以上。《同文汇考》补编卷6《使臣别单》:“天银一两,换清钱八百九十文,而以钱一百六十五文为一条,犹我国一贯之称也。以换银市直论之,则其钱三文当我钱一文。丁银用于燕京及栅市,而沿路只用天银。”由此可知,朝鲜的四种白银,在与清朝的贸易中,经常使用的只是两种:天银、丁银。
关于天银、丁银与清朝白银的换算关系,据1797年出使中国的徐有闻记载:“丁银一两,以市上七钱换之。十上天银一两,以市上九钱换之。”天银与丁银的换算关系,于1766年出使中国的洪大容,在其《湛轩燕记》一书中指出:“天银一两作丁银一两二钱五分”。
在审理“揽头”一案时胡嘉佩的供词称“我们拉的包子定数每包一百一十觔为率,应给我们纹银八两,伊等给我们成色银十两,扣计纹银只有七两八钱。”说明朝鲜使团用于支付车脚费用的应是丁银,这也与前引《同文汇考》“丁银用于燕京及栅市”的记载是相吻合的,只不过其与清朝白银的比价不是徐有闻所说的10∶7,而是10∶7.8。若依“天银一两作丁银一两二钱五分”计算,天银与丁银的比价应为0.8∶1,再结合天银与清朝白银的比价10∶9计算,则丁银与清朝白银的比价应为10∶7.2。这三个不同的换算比率说明,丁银对清朝白银的比价存在着变动,但大体而言,其比价在10∶7至10∶7.8之间浮动,因此,丁银的成色绝达不到八成。
关于清与朝鲜铜钱及其与白银的换算关系则更为复杂。
徐有素《燕行录》记载:“中国钱法大异于我国。关内外用小钱,小钱以一百六十文为一吊,或曰关东钱。京城用轻钱、大钱。所谓轻钱,以五百文为一吊。所谓大钱,以一千文为一吊。又有九八钱,以四百八十钱 为一吊。大钱 以百文 为 一 陌,二 百为二陌,以三百为三 陌。凡囗囗小钱囗囗囗囗钱以一 百文为一陌,小钱以十六文为一陌,与我国之分钱 两囗者略仿佛焉。”俞彦述《燕京杂识》的记载与此类似:“用钱之法,自东八站至山海关外,则以一百六十五介为一照(吊),以十六介为一陌,而银一两换五照(吊)。自山海关内至北京,则以一千为一照(吊),一百为一陌,而银一两换钱六陌云。”金种正《沈阳日录》记载:“以十五文为一百,犹我国之一钱也;以一百六十五文为一串,或称一吊,犹我国之一两也。”由上述记载分析,清代东北地区的钱法与内地不同,是以160文铜钱为一吊,称为小钱或关东钱。而山海关里至北京一带,通行三种钱法,大钱,1000文铜钱为一吊;轻钱,500文铜钱为一吊;九八钱,480文铜钱为一吊。金种正的记载明显说的是东北地区的情况,其“十五文为一百”的“五”字,应是“六”字之误。由俞彦述的记载来看,在与朝鲜的贸易中,清朝方面更经常使用的钱法应该是两种,在关外,通用160文铜钱为一吊的小钱或关东钱,在关内,通行1000文铜钱为一吊的大钱。
但是,关于朝鲜白银与清朝铜钱的兑换关系,各种史料的记载却差异很大。徐有素《燕行录》记载:“上品银则银一两重换钱一千三百文,最下品换千余文,余以此为率。然此亦非一概,钱之多寡亦系于银之贵贱。银如贵,则一两银可换钱一千五百文。又,换钱之际,或直取钱用之,不然,则受钱标以代钱。”所谓“上品银”即指天银,若此,则天银一两可换大钱一吊有余,高时可达一吊半左右。而依前引俞彦述《燕京杂识》的记载:“一千为一照(吊),一百为一陌,而银一两换钱六陌云”,则一两朝鲜白银可换清朝铜钱600文,只有半吊多,与徐有素的记载相差近一倍。但俞彦述未说明,这种换算比价中所提到的朝鲜白银是何种银。朴齐仁的《燕行日记》记载,从栅门至通州,小钱160文为一吊,16钱为一百,白银一两可换钱9-10吊;从通州至北京,小钱500文为一吊,50钱为一百,白银一两可换钱13-16吊。其所说的东北小钱与朝鲜白银的比价,与俞彦述所说“银一两换五照(吊)”的比价相比,也相差一倍左右。李宜万《农隐入沈记》提到,一两白银换铜钱7吊,每吊铜钱160文。显然也是指关东的小钱或关东钱而言。
为方便对照,现将上述史料所涉及的兑换比价列表如下:
俞彦述和徐有素所记载的朝鲜白银与清朝大钱间的兑换比价存在比较大的出入,恐怕不是不同时期汇率的变化所可以解释的,既然我们可以肯定徐有素记载的是天银,那么,俞彦述的记载中所说的朝鲜白银应是指丁银。俞彦述和李宜万所载朝鲜白银兑换关东钱的比价分别是1∶5和1∶7,两者的差异应该是不同时期汇率的变化所致,就是说,两者所说朝鲜白银都是指丁银。而朴齐仁称一两朝鲜白银可以兑换关东钱9-10吊,则不是汇率变化所可以解释的了,其所说朝鲜白银显然是指天银。
对于丁银与关东钱的两种汇率记载,我们取平均数,按丁银一两兑换关东钱6吊记载;对于朴齐仁的记载,我们取较低值,按天银一两兑换关东钱9吊计算。由朴齐仁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天银一两大约可以兑换轻钱13-16吊,但是,这种记载明显与其他各种兑换比率相矛盾,而且没有其他的史料作为佐证,恐怕是不可靠的。
朝鲜方面白银与铜钱的比价不同时期也存在变化,朝鲜计算铜钱不称吊,也称两,据全海宗研究,一两白银约合2-3两铜钱,不过全海宗没有具体界定其所说的白银是朝鲜的何种银。但是,相对于张存武的研究而言,全海宗对铜钱比价的估算显然是偏高的。张存武认为,天银折算铜钱,最多时可达一两天银兑换6两铜钱;丁银折算铜钱,最高也达一两银兑换6-7两铜钱,但这是19世纪末的非正常情况。更多的情况下,丁银一两兑换铜钱2.5-3.3两。因此,我们姑且取一个较为中间的比价,将丁银与铜钱的兑换关系视为一两丁银兑换铜钱3两,也就是中国史料中所说的3吊,而按丁银与天银之间的比价,再计算出天银与铜钱之间的兑换关系。
综上,我们可以将清与朝鲜钱银之间的兑换关系列表如下。
【参考文献】
[1]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4).
[2]〔朝〕李宜万:农隐入沈记[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0册)[D].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
[3]〔朝〕郑昌顺.同文汇考[M].台北:台湾珪庭出版社,1980年.
[4]〔朝〕徐有闻.戊午燕录[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D].
[5]〔朝〕洪大容.湛轩燕记[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D].
[6]户部知会罢拦头咨.载同文汇考原编卷39《蠲弊》[D].
[7]〔朝〕徐有素.燕行录.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79册)[D].
[8]〔朝〕俞彦述.燕京杂识[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9册)[D].
[9]〔朝〕金种正.沈阳日录[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1册)[D].
[10]〔朝〕朴齐仁.燕行日记[M].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76册)[D].
[11]〔韩〕全海宗,全善姬译.中韩关系史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2]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1637-1894.附录二《朝鲜银钱比价表》[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
【作者简介】冯正玉: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